88教案网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设计】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本标准要求学生认识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我国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生腐败。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例如,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围绕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怎样监督?所涉及的都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学生理解它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初中教材涉及较少,不过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从公民角度讲到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可以通过回顾旧知识、迁移旧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让学生形象的掌握知识;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我们知道了政府及公职人员应依法行政,这只不过是法律法规给我们提出了刚性的要求,如果政府及公职人员不依法行政,我们应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请大家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罗彩霞事件》
(探究一)材料中王佳俊为什么能冒名顶替成功?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引导)说明政府权力缺乏监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权力需要监督的有关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了解权力为什么需要监督,如何监督,有何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课本导读,让学生阅读课本,寻找四个问题的答案)
1、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2、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途径
3、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4、政府的“阳光工程”及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
(板书)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权力是魔鬼还是天使?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叫代表回答
(教师讲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正如罗彩霞事件中的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和公安部门一样,可以为人民服务,但个别害群之马也会伤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教师转承)那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呢?
(思考问题)分析课本P47页两个观点,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正确?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8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观点一重视权力之间的制约,观点二重视民主对权力的监督。应把二者相结合。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板书)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途径
1、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是监督的保证
(探究二)如果你是罗彩霞,你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刚才大家选择的那些途径,其实也涉及到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那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都有哪些内容呢?
(教师指引学生看图)课本P47页图片,分清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展示例子,让学生判断监督的主体)共七张图片,让学生分析
(探究三)1、罗彩霞的问题为什么能得到较快的解决?
2、良好的监督对政府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略
(板书)三、我国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勾画)四条略
(教师转承)同学们既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课本上就给了我们一个好建议:查阅“红头文件”。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
(展示相关资料)实物展示:红头文件
文字展示:北京及各省市向社会公开“红头文件”的查阅
(板书)四、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探究四)1、什么是“阳光工程”?
2、“阳光工程”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你能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查阅我省或我市及我县的红头文件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九、板书设计
关键直接原因
∣∣
怎么做←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为什么
∣↓∣
监督体系阳光工程现实意义
十、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时,预计到本框教学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可能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所以预设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思维能力,关注困惑点,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兴趣,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设计。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导学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政治编写人:王莉审稿人:王玉兴
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2、中国行政监督体系
(1)按民主监督与法制监督分类
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法制监督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
(2)按监督主体分类
权力机关政治、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司法机关政府自身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及其他新闻、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法院、检察院监察、审计等部门
(3)按政府机构体系分类
行政系统外部行政系统内部
权力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上级政府监督法制机关监督审计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监督
3、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原因
(1)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的实质是: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设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运用得不好: 。
(3)政府接监督的重要意义
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才能 ,
才能,才能 ,
4、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1)关键是:
(2)完成关键要靠:一是民主:
二是法制: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1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
○2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3阳光工程含义: 
○4阳光工程的意义
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政府的权威
(1)含义: 
(2)政府权威的决定:从根本上是由: 
(3)体现:
○1必定:
○2必定:
○3必定: 
○4必定: 
(4)根本标志: 
2、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1)途径:
○1道德:
○2依法:
○3效果:
(2)最根本:
○1权为民所用: 
○2情为民所系: 
○3利为民所谋: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收割自己家地里的玉米,需向镇政府缴费办证。2008年9月3日,河南省某镇政府出台文件规定:严禁焚烧秸秆,农户承包地砍伐或焚烧秸秆1亩以下的对该农户罚款300元,超过1亩的每亩罚款500元。文件还说,对确因养殖、青贮等需要,农户要求砍伐的应按要求交纳押金办理相关手续(“砍伐证”)后经批准方可砍伐,否则按违反秸秆禁烧规定处理。文件出台后遭到当地农民的抗议和媒体的广泛关注。9月18日,上级主管部门做出决定,撤销了这一规定,并将办证收取的“押金”全部退还给农民。
(1)简要说明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临督的意义。

(2)针对该镇目前情况,请你就如何行使权力向该镇政府建言献策。jaB88.com

探究二:“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朝野。”以温家宝为首的本届政府多次表示“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1)上述材料的政治生活寓意是什么?

(2)就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干部用的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种干部任用公示制度
A.表明公民有广泛的政治自由B.有利于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
C.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D.表明公民享有选举权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A.举报和惩治B.民主和集中C.民主与法制D.批评和建议
3、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①保证权为民用②保证政府清正廉洁③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5、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问答题
6、威信威信,有威有信。在一些地方,“大政府”眼下,一切都是“小”的,“小公司”、“小百姓”、“小法官”、“小记者”,只有在“大政府”里担任要职的,才算得上“大人物”。于是欠债可以不还,违法可以行事,河南省洛宁县甚至可以动用交通警察拦截法院执法。这样的政府除了有威,还有何信可言?信之不存,威信何在?
怎样建立政府的威信?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最终目的是为了
A.贯彻依法治国原则B.防止权力的滥用
C.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D.铲除腐败,规范政府行为
3、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关键在于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B.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C.依靠群众,发扬民主D.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
4、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形式有
A.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B.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D.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5、温家宝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政府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作出正确决策②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③才能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和政府机关的清正廉洁④是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6.孟德斯鸠说:“为了使人们不致滥用权力,必须作出妥善安排,以权力制约权力.”你使如何理解这句明言的?

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答案:(1)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于民。②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①科学定位,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搞好管理和服务。在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利公共服务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法、合理地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靠技术创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2)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②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参与民主监督。
或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当堂检测
1——5BCADC
6、(1)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2)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3)行政效率高,能切实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4)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尽职尽责,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1——5DCADD
二、问答题
6.(1)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须用法律和制度对权力进行约束,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为保证。
(3)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消除滥用权力的现象。

扩展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教学案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目题(一) 政府依法行政
1.什么是依法行政?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3.政府依法行政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依法行政是对党委和政府的要求。(×)
辨析: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是对政府的要求。
2.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正确理解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的关系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
①只有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不奉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依法行政也难以推行。
(2)依法行政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特别提醒]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其他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等都不是依法行政的主体。
2.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并非要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并非要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而是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定要“到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
[典例应用]
(江苏高考)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诉讼受理范围。该修改()
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行使
③更好地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这就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行使,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②③符合题意;该修改是针对政府部门的,与拓宽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扩大政府的职能范围,④错误。
[答案] C

目题(二)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1.政府应怎样决策?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2.政府怎样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3)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政府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辨析:政府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2.民主决策,就是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内容上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
辨析:民主决策要求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必要性
(1)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计民生。
(2)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3)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也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行政取得积极效果的基本保证。
[典例应用]
2015年4月7日,辽宁省政府法制办就《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征求意见稿”。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政府审慎行使权力 ②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对国家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信访制度是公民进行民主监督的方式,③错误;公民没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权,④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①②正确,当选。
[答案] A
 [融会贯通]
如何区分三种行政决策方式
(1)依法决策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与要求,不得与法律不一致,更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同时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2)科学决策就是要求决策内容符合规律,符合中国的实际,具有切实可行性,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公平与效率。
(3)民主决策,就是要求在程序上广泛征求意见,在内容上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

知识点一 政府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企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①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不是行政机关,不选;③的主体是人大常委会,属于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机关,不选;②④符合题意,选C。
2.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A.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B.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
C.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D.加强执法监督,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解析:选C 政府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选C。A错误,政府是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B错误,政府不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力;D错误,执法监督是人大的职权。
3.近年来,某市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年活动,为实现全市保增长、促和谐的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杜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
③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带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C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选C;②错误,“杜绝腐败行为”说法过于绝对化。
知识点二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4.某市拟在出租车里安装监控设备,通过官方微博展开网络调查。近七成网友认为此举合理,两成网友认为涉嫌侵犯隐私,一成网友感觉没必要。在得悉数据结果后,市交委相关负责人通过媒体表态说,“老百姓的事,由老百姓说了算”这一表态的合理性在于()
A.坚持民主集中制,弱化管理职能
B.坚持群众路线,促进决策民主化
C.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公民一切诉求
D.顺应民意,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解析:选B “老百姓的事,由老百姓说了算”的做法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表现,选B。A错误,我们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不代表削弱政府的管理职能;C错误,我们满足人民的合理要求,不是公民的所有要求;D错误,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而是通过人大代表间接管理国家事务。
5.2016年3月,某市市长专门邀请相关经济专家就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座谈,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我国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④我国政府赋予相关专家决策权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材料中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做法反映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选C。①与题意不符;④错误,相关专家仅仅是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
6.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选A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本题考查的是政府,B不适合题意;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C不适合题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D是错误的;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做到了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A适合题意。
7.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新一批简政放权措施,进一步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是要切实做好“放管”结合,“‘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这就要求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②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执政为民 ③减少社会管理,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④理顺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 转变政府职能,要切实做好“放管”结合,这就要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故①④符合题意,当选;②说法错误,执政为民的主体是党,并非政府,排除;③说法错误,我国的政府应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一律不管,因此“减少”的说法错误,排除。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政府应当()
A.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B.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腐败
C.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严格执法
D.坚持依法执政,接受群众监督
解析:选A 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故A入选。B观点与题意不符,材料并没有涉及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腐败,故排除。C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而不是政府,排除。
9.政府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国计民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 政府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需要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让广大人民广泛参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选A。③错误,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不能直接决策;④本身正确,但不是科学民主决策的措施。
10.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析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实质上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
答案:(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不仅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而且能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11.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表示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此,国家卫计委表示,生育政策的调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权衡利弊,审慎决策。要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立足人民利益,依法行使权力 ②坚持依法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③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④坚持科学决策,保障公民决策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表明我国政府立足人民利益,依法行使权力,①当选;②正确,材料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依法决策,减少决策失误;③与题意不符,不选;④不选,公民没有决策权。
12.截至2015年12月,中央已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近500项,近30个省市政府出台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
①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 ②保证行政处罚的公正合理 ③使行政处罚进一步法制化 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旨在使政府的行为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体现了政府要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同时此举有利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公正合理,选A;③错误,行政处罚裁量权法制化不等于行政处罚法制化;④不选,材料强调了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而不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目题(一)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如何有效地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3.政府接受监督有何重要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辨析: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监察部门和法制部门的监督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
辨析:监察部门和法制部门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分类监督主体基本方式特点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向国家权力机关报告工作 这是根据宪法的授权进行的,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政府受权力机关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 主要通过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实行的主要通过党的纪律、党内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可向权力机关提出相应的建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人民政协对政府监督的方式主要是建议和批评监督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社会与公民通过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来进行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公民可以对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特点,影响范围大,但是约束性不强
司法机关依法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关行政通过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以行政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典例应用]
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B.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解析] 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便于人民群众理解政府的措施而对政府进行监督,选项A正确;这样做没有增加更多的监督权和管理权,选项D不选;题目强调的是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无关,选项B、C不选。
[答案] A
 [融会贯通]

考查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不同角度的答题思路
(1)为什么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首先要从权力的来源分析:国家性质——人民当家作主——赋予政府权力——保证权为民所用——需要制约和监督。
②从权力是把双刃剑角度分析。
③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角度分析。
(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从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入手:“靠民主”要回答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靠法制”要回答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
②从行政监督体系角度回答。

目题(二) 为政务公开喝彩
实行政务公开有何意义?
(1)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政务公开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最好形式。(×)
辨析: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形式之一。
2.政务公开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准确理解政务公开
(1)原因: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地捍卫人民的利益,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表现: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使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扩展。
(3)意义:
①政务公开,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②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典例应用]
(上海高考)民事诉讼法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书、判决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公众可以查阅裁判文书有助于人民法院()
A.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B.增强公诉能力,保护公众权益
C.提升侦查水平,确保办案质量
D.提高立法水平,维护法律尊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强调公民查阅裁判文书对人民法院有什么意义。选项B是就检察院而言,选项C是就公安机关而言,选项D是就立法机关而言。故选A。
[答案] A
知识点一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中国有句古话,“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是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老百姓,手中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什么太大的好事;但是像纣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上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得大乱。这主要说明()
A.权力是把双刃剑
B.要发挥民主对权力的制约
C.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
D.要发挥上级对权力的监督
解析:选A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中国古话中的“尧”与“纣”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故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权力具有的双重作用,没有体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更没有体现如何监督,故排除B、C、D。
2.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D.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解析:选C 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选C;其余三项都是监督的具体方式,不是关键。
3.2015年5月,国家审计署印发文件明确:跟踪审计的对象包括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必要时延伸审计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项目建设单位等。这里所述的对政府监督的形式是()
A.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解析:选A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监督、法制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监督。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这里所述的对政府监督的形式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A适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为政务公开喝彩
4.北京市某区依托智慧城市理念,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一个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政府部门能够快速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对象也能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并能实现及时互动。该区此举旨在()
①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行政成本 ②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提高服务效能 ③增加政府职能部门,防止管理缺位 ④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打造阳光政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该区构建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强化政府的服务管理,没有涉及简政放权,也没有增加政府职能部门,故①③与题意无关;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一个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创新了服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打造阳光政府,故②④符合题意。
5.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按照民主的要求就是要()
①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 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 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选B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是法制的要求,不适合题意,排除。
6.我国政府推行的政务公开,就是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履行职责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
A.使政府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B.使政府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C.使政府更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
D.使人民更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利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A表述错误;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B表述错误;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D不符合题意。
7.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请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 村民把县政府告上法庭,体现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同时又体现司法机关的监督,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题干事例并没有涉及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也没有涉及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排除。
8.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且有法律约束力的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法制办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A 国家法制办和国家审计署是行政系统内部部门,②不适合题意;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适合题意;①③是外部监督且有法律约束力,符合题意,当选。
9.某县检察院因该县环保局未对不缴纳排污费的企业进行处罚而对其提起诉讼,这是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破冰”意义。这起“官告官”()
①制约权力滥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权力监督 ③属于司法监督,有助于打造法治政府 ④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C 检察院对环保局提起诉讼,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中的司法监督,它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有助于打造法治政府,③④正确;题干所述事件是政府对权力的“不用”而不是“滥用”,①与题意不符;体现权力监督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是指人大对政府的监督,②与题意不符。
1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与概括总结。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途径,包括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即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1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从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开篇语可以看出()
①国务院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并对全国人大负责
②国务院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③人大有审议权和监督权,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④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国家职能
A.②④B.①③
C.①②D.①④
解析:选C ③说法错误,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没有审议权,故排除;④说法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故排除;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2.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巡视工作正式开始。巡视要求着力发现教育部等31家单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伙等问题。中央巡视工作的加强有利于()
①发挥震慑遏制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司法支撑
②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中的中央巡视工作是党的工作,不是司法机关的工作,①不选;②错误,在我国公民不能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中央巡视工作的加强有利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③④正确。

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英语难点37讲--难点32需要摆平的平行结构
在表达相互平行的概念时,要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摆平平行结构是高考短文改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查形式。
●难点磁场
1.()Asweclimbedthemountain,wefedmonkeys,visitingtemplesandtoldstories.
80.________(NMET2002)
2.()Irememberedherwordsandcalmdown.
93.________(NMET2000)
3.()Iwillspendthewholeweekendreadingandprepareforit.
86.________(2000春季)
4.()Playingfootballnotonlymakesusgrowuptallandstrongbutalsogiveusasenseoffairplayandteamspirit.90.________
5.()Modernpeopleknowmoreabouthealth,havebetterfindandtoliveincleanersurroundings.84.________
●案例探究
1.Itwasverykindofthemtomeetmeattherailwaystationanddrovemetotheirhome.
(NMETI996)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drove改成drive。因为tomeet…andtodrive是平行结构,同时在句中作主语。drive可以视为省略了to。
e.g.ItisdifficultforhimtospeakEnglishandcommunicatewithothersinEnglish.
2.Toanswercorrectlyismoreimportantthanfinishquickly.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在finish前加to。tofinishquickly与toanswerquickly是不定式的平行结构。
e.g.Tosayiseasierthantodo.
3.Inmanyways,ridingabicycleisasimilartodriveacar.
解析:此题为四星级题。drive改为driving,riding与driving为动名词的平行结构。
4.Psychologytodayisinteresting;informativeandeasilytoread.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easily改为easy.interesting,informativeandeasy为形容词的平行结构。
e.g.Wemustsolvethisprobleminacorrectandfriendlyway.
5.Notonlydoreadersfindthebookuseful,italsohelpedJiangtolearnmore.
解析:此题为五星级题。do改为did。因为notonly…butalso…连接两个平行结构find和help,都为过去时态。notonly置与句首,应该倒装,借助于助动词did。
●锦囊妙计
常考虑:
1.动词与动词平行、形容词与形容词平行、分词与分词平行、不定式与不定式平行、短语与短语平行。
2.平行结构经常借助于并列连词and,but,or或连词词组notonly…butalso…,not…but…,either…or…,neither…nor…,aswellas等。
●歼灭难点训练
1.()TheIndiansoftheSouthwesternUnitedStatesarefamousfortheirbeautifulartwork,especiallyhandmadejewelrycastinsilver,carvedoutofstones,ordecoratewithbeadsandfeathers.
2.()Godowntotheshopandtobuyamouse-trap,butdon’ttellanyonewhatitisfor!
3.()She’sfamousnotonlyintheUnitedStatesbutalsoonabroad.
4.()Thefullpreparationsifyoumake,thesurerofsuccessyou’llcertainlybe.
5.()Aseeing-eyedogisaspecialdogthathelpsblindpeoplewalkalongthestreetsanddoingmanyotherthings.
6.()Dayafterdayweseeitslightandfeelit’swarm.
7.()Hesaiditwasbesttostayuntilhelparrivedratherthantogointotheforestandgetlost.
8.()CharlesandLindaMasondoallofthesethingsaswellasclimbedbuilding.
9.()MichaelandJackwenttothesameschoolandthenthesameuniversity.
10.()Inmanycountriespeopleputnoticesinnewspapersiftheyaretryingtogetinformationorfindingahouseandtheroomsthattheycanlivein…

高一政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反思

本周研磨课,我选择的课题是政治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本节课在设计时力争既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又要符合高一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一、三维目标的设置更加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包括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也结合本框民主监督的特点制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要注重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要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从开始的“创境激趣观我家园”“畅通渠道护我家园”到“体验践行守望家园”一直在使用着各种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做到了三贴近。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和提升。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现状,从大家普遍关注的雾霾问题入手,深入挖掘材料,整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材料的选取上,注重政治学科的特点,关注时政,让学生分析、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掌握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及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节课围绕雾霾问题设置材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指导,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思路的图破,不但交给学生是什么,更应该启迪学生为什么,怎么样,在启迪思路上,教师应适时的搭台子,树梯子,低起点,密台阶,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恰恰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

二、在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能及时与发言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针对性会更强些,师生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数的概念的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数的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解。从而引出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接着,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复数,并指出复数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②从解方程的需要推进数的发展
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
(2)重点、难点分析
(一)熟悉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动力
从正整数扩充到整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数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产生了整数;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有理数;由于表示量与量的比值(如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边长的比值)的需要产生了无理数(既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解方程的需要。
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引进了负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分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无理数。
引进无理数后,我们已经能使方程永远有解,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当时,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必须把实数概念进一步扩大,这就必须引进新的数。
(二)注重数的概念在扩大时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中或数学内部的矛盾。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在实数集中,方程无解这一矛盾。
第二,要尽量地保留原有数集(现在是实数集)的性质,非凡是它的运算性质。
(三)正确确熟悉数集之间的关系
①有理数就是一切形如的数,其中,所以有理数集实际就是分数集.
②“循环节不为0的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③{有理数}={分数}={循环小数},{实数}={小数}.
④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之间有如下的包含关系:
2.教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数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每一次发展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和计算等需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使学生熟悉到数的发展的两个动力.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本节课要了解扩充实数集的必要性,所以,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科学史,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营造成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的气氛。
数的概念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数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虚数产生历史过程;
2.理解并把握虚数单位的定义及性质;
3.把握复数的定义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虚数单位的定义、性质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虚数单位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正负数以及表示没有的零,这样将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
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解决这种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
数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推动着数的概念的发展,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时刻离不开的科学语言和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虚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才能解决.对于复数(a、b都是实数)来说,当时,就是实数;当时叫虚数,当时,叫做纯虚数.可是,历史上引进虚数,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可不是件轻易的事,那么,历史上是如何引进虚数的呢?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
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菜不尼茨(1664—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法国数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747年指出,假如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而使用).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闻名的探莫佛定理.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挪威的测量学家未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在1806年公布了虚数的图象表示法,即所有实数能用一条数轴表示,同样,虚数也能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上取对应实数a的点A,纵轴上取对应实数b的点B,并过这两点引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C就表示复数.象这样,由各点都对应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后来又称“高斯平面”.高斯在1831年,用实数组(a,b)代表复数,并建立了复数的某些运算,使得复数的某些运算也象实数一样地“代数化”.他又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复数”这个名词,还将表示平面上同一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加以综合.统一于表示同一复数的代数式和三角式两种形式中,并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对应,扩展为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对应.高斯不仅把复数看作平面上的点,而且还看作是一种向量,并利用复数与向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至此,复数理论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经过许多数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讨并发展了复数理论,才使得在数学领域游荡了200年的幽灵——虚数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虚数不虚呵.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实数集才扩充到了复数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复数理论已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它不但对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为证实机翼上升力的基本定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解决堤坝渗水的问题中显示了它的威力,也为建立巨大水电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虚数单位
1.规定i叫虚数单位,并规定:
(1)
(2)实数与它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形如()的数叫复数,常用一个字母z表示,即()
注:(1)()叫复数的代数形式;
(2)以后说复数都有;
(3)a叫复数()的实部记作;b叫复数()的虚部,用表示;
(4)全体复数的所成的集合叫复数集用C表示.
例1.指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
(1(2)(4)(5)
(6)(7)(8)10
3.复数()当时z是实数,当时,z是虚数.
例2.()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实数(2)纯虚数(3)零
解:∵,∴,
(1)z为实数,则解得:或
(2)z为实数,则解得:
(3)z为零,则解得:2339

文章来源://m.jab88.com/j/450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