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性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地,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播放极光的视频
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极光。知道极光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5分钟)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利用的是什么材料?
回忆小时候玩的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司南就是现在的指南针,它主要是利用了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磁现象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现在人们利用这些磁性材料做成各种形状的磁体。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
提问:磁体只能吸铁吗?
实验证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学生利用磁铁靠近含铁及含铁的合金、回形针等,发现都能吸引。
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增强自豪感。
你们注意到磁体吸引回形针,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什么问题?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呢?这些磁极相同吗?
转动小磁针,记录当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用一个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同一极。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磁极间有相互作用,那么被磁体吸引的硬币为什么也能吸引正面的硬币呢?(如图)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磁化现象吗?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危害吗?
学生观察,发现回形针主要集中在磁体的两端。说明磁体的两端的磁性最强。
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学生讨论:
被吸引的硬币也成了一个小磁体,它具有磁性,所以能吸引其他硬币。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磁化的应用及危害。如磁带的录音、利用钢针磁化做小磁针。还有银行卡不能靠近磁体、机械手表靠近磁体后走时不准等。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会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磁场
利用钓鱼线(学生不易看见)挂在两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动,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如果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间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的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我们就通过这种作用来研究磁场,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利用了类似的方法?
揭秘弹簧测力计间是通过钓鱼线来作用的,那么磁体间也存在某种物质,使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学生回忆:
电流使电灯发光,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等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磁场的概念。
强调物理方法,善于总结。
实验: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来。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白纸上记录的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
学生进行实验,白纸上摆一些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在白纸上记录小磁针的位置及N极的指向。
知道物理中会使用一些人为的规定使物理研究简便化。
磁感线
小磁针方向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磁体磁场的作用,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越多、越小,就能越清晰地看出磁场的分布。
演示实验:
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然后轻敲玻璃板。
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一条曲线上。
提出问题:小磁针所在位置就是磁场方向就是N极所指方向。有没有办法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利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画出U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练习:标出图中A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及磁体的磁极;画出图中的磁感线。
讨论:(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存在磁感线吗?
(2)为什么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
(3)磁感线会相交吗?
学生观察实验:
铁屑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现象: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
可以在磁场中沿着铁屑的痕迹画出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学生画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
学生完成练习题
学生讨论:
(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不存在磁感线。
(2)磁感线只是用来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假想曲线,利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体周围某一位置磁场只有一个方向,如果磁感线在此处相交,则该点就可以表示出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所以磁感线不能相交。
结合实验,给磁场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法研究磁体的磁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对磁场和磁感线的总结,加深对磁场的认识。
地磁场
阅读课本,思考: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呢?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谁对它施加了力呢?
(2)指南针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指南北,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的条形磁体,你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来画出来地磁场的磁感线吗?
(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重合吗?这一发现最早是由谁记述的?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地磁场”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使指南针指南北。
(2)学生确定地磁场的磁极,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
(3)地球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它们略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通过对指南针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绍,再次强化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极间为什么有相互作用?如何形象的表示出磁体周围的磁场?
4.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拓展: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磁现象及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使指南针受到磁力作用而指南。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2.利用缝衣针、磁铁等器材自制指南针。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砂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本章共二个单元。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板书】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2.电流的磁效应
(1)介绍人类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
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板书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板书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实验)。
3.磁场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
【板书1】磁场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板书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板书3】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磁性的地球
明白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
【板书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
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
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月球也有磁场。
(三)对本节知识做简要的小结
(四)巩固新课:1。让学生复习课本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STS
3。完成问题与练习(作练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磁场 磁感线”,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
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安培定则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
磁铁有N、S两极,同名磁铁相互排斥,异名磁铁相互吸引
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铁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磁场是一种物质
磁场的强弱,磁场在各点的方向形象地用磁感线来表示
[回顾练习]
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所激发的磁场
[引导回忆]
磁感线有以下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极指向
2、磁感线在空中不相交
3、磁铁外部磁感线方向是:N→S
※磁铁内部也有磁场,其磁感线方向:S→N
磁铁内部、外部磁感线条数一样多,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二、讲解新课
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探究课题]研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器材:小磁针一个、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
探究方式:分组研究、观察、讨论
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实验
结论:电流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并对磁极产生作用
2、讲解磁极对电流的作用
[演示实验]演示磁极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器材:电池两个、线圈、蹄形磁铁、电键、导线、铁架台(带铁夹)
现象:通电后,静止的线圈在磁极中发生了摆动
结论:磁极对电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通过磁场)
3、讲解电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展示]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同向或反向电流时,两导线间相互作用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直观,便于观察,两平行直导线用锡箔纸圆筒代替
现象:通以同向电流时,它们相互吸引
通以反向电流时,它们相互排斥
结论:电流和的电流之间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
[小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磁极和电流都可以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4、讲解各种磁场的方向、磁感线
初中主要讲解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磁场,本节课继续讨论电流激发的磁场,研究电流激发的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间关系。
a:直线电流的磁场:
[多媒体展示]进一步分析奥斯特实验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b:环形电流的磁场:
[探究课题]研究环形电流内部、外部磁感线方向和环形电流方向关系。
器材:小磁针一枚、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
探究方式:分组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现象:通电后,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环形导线内部和外部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c: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多媒体展示]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上、中、下部的小磁针偏转情况。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和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类似
外部是从北极出来,进入南极;内部磁感线跟螺线管的轴线平行,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
内部、外部磁感线相连,形成环绕电流的闭合曲线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小结]不仅磁铁可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电流也可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关系用安培定则判断。
三、练习
[讨论]通电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长度和通电前相比,有无变化?如何变化?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磁场磁感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磁场磁感线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
3.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能力目标
1.通过磁场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通过对磁感线的引进,使得学生了解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磁场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前面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磁场知识时会比较容易的接受.但是在学习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及相关的几个特殊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教材给了有关的插图,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相关的磁感线分布的三维动画,教师可以参考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形象的准确把握.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解磁场的有关概念时,可以参考电场的相关内容进行类比,如:电场线描述电场──磁感线描述磁场.在以后几节的学习上,可以大量采用这种方法,分析电场与磁场的相同之处,找出不同,帮助学生加深对“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示例
第一节磁场磁感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有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磁场的方向.
4.掌握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通过引进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磁感线图像的对称美、形式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采用演示实验法引入,直观教学、利用电场对比教学.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磁场的存在,类比电场理解磁场的性质及磁场的描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掌握安培定则及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2.难点
磁场的空间分布与磁感线的对应联系.
3.疑点
(1)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描绘磁场的磁感线是虚拟的曲线.
4.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地反映磁场的存在,突破本节教学的重点和疑点.
(2)利用与电场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导线和开关;电源;铁架台;细铁屑;玻璃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先演示实验.直观引入磁场的存在,再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思考总结磁极之间、电流之间、电流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通过类比电场、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意义及分布规律.
2.课外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深化对磁场的认识.
利用课外时间,要求学生做一做“验证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实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教学分为两部分:1、理解磁场客观存在.电磁极间相互作用,推理磁场的客观存在,由演示实验进一步得出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2、对磁场进行描述、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磁场是有方向性的,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性,通过演示实验形象直观显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来反映.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现象的国家,早在战国末年就有磁铁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其中之一,指南针的发明为世界的航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利用磁场的仪器或工具随处可见,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电流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等.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为攀登科学高峰打好扎实的基础.今天,我们首先认识磁场.
2.磁场的产生
在玻璃板上放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置一条形磁铁,通过演示实验(如图)观察到,磁体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且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力的作用,显然这一力是场力,但磁铁并不带电,不存在电场,它就是另一种场──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常见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都存在着磁场、除磁体周围有磁场外,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观察演示实验(如图)看出,当通入电流时,小磁针转动,说明电流周围也有磁场、磁极与磁极之间、电流与磁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通过演示实验看出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物质发生作用的.
3.磁场的性质
在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放置一些小磁针,发现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各不相同如图所示,这表明磁场中不同位置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因此磁场具有方向性.
与电场对比,在电场中,我们利用检验电荷的受力情况来反映电场的方向性,规定正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为电场方向.
在磁场中,我们利用小磁针来规定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4.磁感线
为了形象地反映电场的方向性,我们引进了电场线的概念.同理,在研究磁场时,我们引进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方向性,磁感线是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即为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利用磁感线,我们就可以比较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方向性.
不同的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是不一样的,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如下:
(1)条形磁铁的磁场
取一块玻璃板,在其上面撤上碎铁屑,下面放条形磁铁,轻轻敲击玻璃板,碎铁屑等效于无数个小磁针,形象地显现出磁场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所以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如图.
(2)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见图.
(3)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见图.
a.通电直导线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b.通电环形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4)磁感线的特点
a.磁感线是不相交的封闭曲线.
b.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四)总结、扩展
1.磁体周围,电流周围都有磁场,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其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2.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可用磁感线直观形象地反映常见磁场的方向,但须注意磁感线是虚拟的曲线.
3.通电螺旋管内部的磁感线是平行轴线分布的.其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至S极,其内部是由S极重新回到N极的封闭曲线,所以螺旋管内部磁感线最密、磁场最强.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场
一磁场的产生
1.磁场的客观存在.
2.磁场的产生.
(1)磁体周围.(2)电流周围.
3.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
1.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为磁场方向.
三磁感线
1.磁感线的概念.
2.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文章来源://m.jab88.com/j/3894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