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眼睛和眼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学案编号: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授课人:
授课时间:__________学生班级:__________小组名称: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
课题: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及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含义;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知识链接]
1、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生活中吃到的冻豆腐煮熟后却变成了蜂窝一样的多孔状。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制成的吗?
2、我们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现将一瓶冰水混合物置于恒温为0℃的冰箱中,那么这瓶混合物最终是一瓶水还是一瓶冰?
[学法指导]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熟悉实验探究法的步骤)
[自主学习]
1、阅读P.53.页“物态变化”第一自然段,知道:物质通常有、、
、三种状态,而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质由态变成态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叫做凝固。
2、阅读课文P.55——56.页,初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以及发生熔化和凝固时与热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这类固体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等,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类固体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非晶体确定的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点。非晶体确定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凝固过程中要热,但是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凝固过程要热,但是温度。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图3.2—1中各仪器的作用。
(2)通过观看课件或光碟认识固体熔化过程。
A、记录固体熔化过程中时间与对应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状态。
B、在坐标上描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C、总结固体熔化时的规律:
3、找出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区别。并完成下列试题:
(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如下图所示,哪个是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
4、同学们看P.56表格——几种晶体的熔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奈的熔点是℃,奈在60℃时是状态;奈在90℃时是状态;80.5℃的奈是状态。
(2)为什么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作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4)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金真不怕在化铁炉里烧吗?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0℃的水一定会结冰吗?
[整理学案]
[达标检测]
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300-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3.该选哪一项?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5、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可知,此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的;图像中段表示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选
填“AB’、’BC’、”CD”),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
7、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8、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B、酒精的沸点低C、酒精的凝固点低D、酒精可染成红色
9、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
10、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D、冰棒变成糖水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三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P58活动题)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图3.6中的常用天气符号要记忆)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
(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课本P51和P55的活动)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P58图3.23)
文章来源://m.jab88.com/j/3230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