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二单元地图”,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单元地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课时安排:
四节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授课过程:

一、地图三要素:
(一).比例尺:
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比例尺=
计算时应注意:
a.分子一定要为1,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b,比例尺没有单位
c.在一般情况下,图距用cm为单位,实距用km为单位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数字式:如1:4000000或1:4000000或四百万分之一
②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③直线式:;
注意:直线式比例尺在考试时经常碰到,使用时需特别小心,因为试卷中的比例尺有可能被放大也有可能被缩小,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去量比例尺上到底是用多少cm来代表1cm,然后在量算图距时我们也要相应地用该cm数来表示1cm
4、比例尺的大小及表示范围与地图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注意:
a.比例尺的大小取决于分式中的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
b.隐含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的计算
[经典例题1]读图2-1,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400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图中两幅图的实地范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的水平距离是图甲的2倍,则图乙的比例尺是图甲的2倍,图乙的比例尺为1/100000×2=1/50000,图乙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C
5、地图缩放的计算:
在地图缩放计算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
a.比例尺缩放与图幅缩放不分
b.“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与“放大了(缩小了)”不分
①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缩放实际上是长度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n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n
比例尺放大或放大了n倍就是比原来的比例尺多了n倍,即原比例尺乘以(n+1)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同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就是用原比例尺×1/n。
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n,就是原比例尺×(1--1/n)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②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就是面积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经典例题2]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D
(二).地图上的方向:
▲野外如何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以北半球为例)
1、指南针定向:
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2、北极星定向:
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3、太阳定向: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方位定向
4、太阳和手表定向:
一般来说,在中高纬度地区,把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的12点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就是南方。
(1)一般定向方法: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一般遵循“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法进行定向。
(2)指向标定向方法: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在实地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
(3)经纬网定向方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舍远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
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
▲如何依据经度判读东西方向?
(1)两个相比较地点同为东经度,则经度数值大者为东,数值小者为西;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为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者为西,数值小者为东。
(2)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为东经度和西经度时,需用两个地点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
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西经度地点在西
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地点在西,西经度地点在东
c.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位于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个地点在东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位。
(3)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
图例是用各种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注记是文字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或用数字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
[经典例题3]
①在图2-2中,A地在B地的方向,A地在C地的方向。
②读图2-3,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和公路走向的变化。

①西南正西
②河流的大致从南向北流
公路先西南——东北走向,后东西走向(或:先东西走向,后东北——西南走向)
二、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方法: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图上标注某地高度的数值均为海拔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两者的关系:相对高度等于两地海拔之差。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若是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不同,则须标出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
③零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
④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⑤除了陡崖和悬崖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的中间部位不中断。
⑥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峡谷: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的是峡谷。
4、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假若等高线的条数为n,等高距为d,则
(1)等高线不重合时,相对高度h=(n-1)d或(n-1)d≤h<
(n+1)d
(2)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时,则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h<(n+1)d
如图2-4是一个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为499.99……米,而崖底高度为0.0……01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
(3)重合等高线中最高值为G,最小数值为D,等高距为d,则
陡崖顶部海拔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G≤H<G+d
陡崖底部海拔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D-d<H≤D
陡崖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G-D≤h<(G-D)+2d
[经典例题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
BC
5.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经典例题5]读图2-5:(1)该地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2)以下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此地发展耕作业需要修筑梯田
C.此地的等高距为100m
D.此地只适宜发展林牧业
(1)B(2)B
6.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者”和“小于小者”。若下图中a>b,则
P区域的值大于a,即a≤P<2a-b
Q区域的值小于b,即2b-a<Q≤b
[经典例题6]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①--②题。
①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洼地②Q为山坡上洼地
③P为山坡上小丘④Q为山坡上小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②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海拔高度为300米,则
P、Q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P<300②300<P<400③100<Q<200④200<Q<3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①读图可知,该地地势总的趋势是由a向b倾斜。ab之间是山坡,P的数值应大于a,Q的数值应小于b,所以P为山坡上的小丘,Q为山坡上的洼地。②从上一题分析得知:P是一个坡地上的高地,Q是坡地上的洼地,从图中可看出P、Q均为封闭的等高线,因此,P地最低处为300米,Q地周边最高处为200米。已知a为300米,b为200米,可推知该地等高距为100米,只要两地高差达100米,就该出现等高线,所以,P地最高处不可能大于400米,Q地最低处不可能低于100米,即300<P<400;100<Q<200。
①C②C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
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经典例题7]读图2-8,判断在下面四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坡度取决于坡高与坡宽之比。在四幅图上,坡高相同。由于比例尺不同,实际水平距离不等。比例尺越大,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大。
B
▲在几幅等高线地形图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若比例尺相同,但等高距不同,则坡度随等高距的增大而增大;
若等高距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则坡度随比例尺的增大而增大。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④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6.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经典例题8]
图2-10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①~③题。
①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②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
B.22.5℃,13.5℃
C.22.5℃,14.5℃D.13.5℃,14.5℃
③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
①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区域为山脊,反之为山谷。②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③等高距为20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h≤△H(n+1)h,即可判断高差的范围。
①D②A③C
(2)水库选址:
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即口小肚大处),工程量小,投资省,安全系数高;
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的容水空间;
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充足的水源;
④库区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赢较高,以保证库区有足够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
⑤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区等。
[经典例题9]图2-11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①~②题。
②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②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画错了B.乙河向西北流
C.①位于②有正南方向D.③比④高100米
①大坝加高100米后,水库理论水位最高可达200米。③号村庄海拔低于200米,位于库区,可能被淹没。②河流总是出现在山区的山谷集水线上,甲河所在地形为山脊。
①C②A
(3)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河流由山脊向两侧分流;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山谷中的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4)道路选线: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5)铺设输油、气、水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障碍,尽量利用地势高差,使之从地势高处向低处自流。
(6)城镇、工厂等的选址:
城镇一般在地面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方,且位于具有污染环境的工厂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7)农业土地利用: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具体安排农作物。
②山地、丘陵地区宜以林业为主,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坡度小于25°),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筑水库后不会被淹没的地方;若为陡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以结合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
③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是根据等高线原理绘制的,即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而成的,称为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1、概念;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的地势起伏情况和坡度陡缓。
2、绘制方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如图甲图中的AB线;
(2)确定比例尺:
一般地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如图中乙图中的A′B′线;而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如图中的垂直比例尺是水平比例尺的10倍。
(3)在图纸上画水平线段与剖面线等长,如乙图中的A′B′。
(4)从水平线段的两端点引垂线作为标高尺,并按照比例尺作出标高虚线。
(5)点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各交点c.d.e.f等,并把它们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到水平线段A′B′上,即可得出相对应的各点c′.d′.e′.f′等。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的高度是按各点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
(6)将垂线各端点连成光滑曲线,曲线以下部分用阴影表示。并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即成为沿AB线的剖面图。(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通视能力:人的视线是直线,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物。
▲等高线地形图(俯视图)与地形剖面图(侧视图)的关系:
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山顶山岭陡崖

[能力训练]
1.要绘制一幅上海市地图,用下列哪种比例尺可使图上的内容最为详细?()
A.1︰500000B.1厘米代表50千米
C.D.1/1000000
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2~3题。
2.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D.CD间段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3.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A点向东至B点B.从A点向西至B点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4.下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5~8题:
5.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7.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
8.四图中不可能有河流的是()
A.甲丙B.乙丁C.甲乙丙丁D.以上都不对
9.若下图为等高线图,a>b>c>d,甲、乙均在等高线闭合中,两地的地形最有可能的是()
A.甲为洼地,乙为山丘
B.甲为山丘,乙为洼地
C.甲、乙均为洼
D.甲、乙均为山丘
读图后完成10~13题:
10.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上
11.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12.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些,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13.为了防止陡崖处山体滑坡,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14.下图是三幅世界地图
ABC
图A说明:公元2世纪埃及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家PTOLEMAIOS描绘出本图,1482年被欧洲学者编入《地理学入门》。
图B说明:1581年欧洲印制的十字军的世界地图。图中将世界描绘成三叶草形态,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十字军是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以罗马教皇为首组成的军队,多次以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等借口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侵略性远征。
图C说明:17世纪时朝鲜人绘的世界地图。
读图后请回答: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三张世界地图各有什么错误?
15.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种类是,判断理由是:海拔高度在米以下,以下;相对高度在米以下。
(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图中A、B两点的距离是1厘米,地面实际距离为米。
(3)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此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处建坝工程量最小,估计坝高不超过米。
16.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公路线。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沿线修建公路比较合理,理由是。
(2)G城是化学工业城市,此山区的主导风向
是。在该山区要建立一处疗养院,
如在甲、乙两处选址的话,以处较好,理
由是。
(3)在A、B两山顶之间有山地电缆车相通。电
缆车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缆车从B山顶到A
山顶约需分钟。
(4)在方框中,画出EF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是1:5000)。

1.A
2.C解析:AB间的实地距离为4×15×111×cos60°Km。AC、CD、BD所示的实际长度相等,为4×15°×111Km。
3.C解析:地球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北半球同一纬度上的两点,大圆的劣弧向北弯曲,南半球反之。
4.C5.D6.C7.B8.D9.A10.C11.D12.D13.A
14.①图A中欧洲、亚洲比例失当,非洲南部失真,其他大洲、大洋未标出。②图B中大洲、大洋轮廓严重失真,缺少大洋和南极洲。③图C只绘出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而且没有统一的比例尺,其他大洲均未绘出。
15.(1)丘陵500(300米以下)70
(2)自南向北流400米
(3)D20
16.(1)DB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工程量较小(2)西北风甲化工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阳坡,环境优美(3)9(4)作图略

相关推荐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闯关卷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单元单元综合闯关卷”,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闯关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

爱因斯坦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懂文学,爱音乐,会弹钢琴。每当xiánxiá()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像juānjuānxìliú(),从她那灵巧的手中轻轻地líuxièérchū(),飘荡在yōujìng()的宅院里。她本人也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腼腆羞怯怡然自得慷慨厚道不可磨灭

B.无地自容轻举妄动相题并论滂沱大雨

C.引经据典怒不可遏不解之缘大名鼎鼎

D.爱不释手肃然起敬青黄不接如饥似渴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面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雄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

B.我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而且一双棕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D.我看到球以美妙的弧线,飞过安地拉特张开的手掌,进入球网。

4.(1)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棉花说:墨菊和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4分)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教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营养学家、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豆芽菜”和“小胖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26分)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

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5.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青年人写信,字迹草率一事,鲁迅先生的态度怎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我们能体会出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出现的海婴,你知道是谁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尾两段描写有什么特点?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萧红是鲁迅的学生,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这篇回忆性的文章,使我们了解了哪些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永远的唐诗宋词

梁宇广

①我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每当月照庭院或雨打沙窗,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唐诗宋词,低声读起来,顿觉满口清香。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②感谢诗歌。感谢它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流传至今。走进唐诗宋词,就走进了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我们的大师从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③“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林,把我的双颊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咀嚼去品味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吧!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我对生命的反思。它让我更加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⑤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词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⑥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到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人的心灵愈来愈孤独。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⑦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中超脱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我们的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归隐于一片“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偕忘。

⑧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⑨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选文有删改)

13.请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作者对唐诗宋词感情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来看,题目“永远的唐诗宋词”中“永远”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文写作者读唐诗宋词的独特感受的你如何理解“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辨别第⑥段的表达方式,并说说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自拟题目,600字以上。(40分)

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装进鹅卵石,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学生回答说。

老师又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问:“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沉默。

老师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这罐子是满的吗?”

“好像是的。”同学回答说。

老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填满了的罐子里……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闯关卷

1.闲暇涓涓细流流泻而出幽静
2.B
3.C

4.(1)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2)中小学生“豆芽菜”和“小胖墩”增多,专家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套餐势在必行

5.主要写鲁迅的笑。 6.深恶痛绝。但还是耐心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7.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8.热情、和蔼、有耐心。 9.强调了环境特点,此时已是黎明了,鲁迅工作了整整一夜。 10.海婴是鲁迅的儿子。 11.结尾两段的描写仿佛静物写生一般逼真而又自然。于不动声色的客观描写中,烘托出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本文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12.使我们看到了鲁迅一天内的工作和起居情况,让我们从生活这个侧面了解了鲁迅。13.“情有独钟”“感谢”“独爱”

14.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15.“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指读书首先要通过眼睛来看懂诗词内容,然后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作者的感受,再结合自己和作者的人生经历领悟诗词里的深刻精神。

16.议论;可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拓展,表现唐诗宋词对当代人有更深刻的影响。

17.多用短句,四字短语和修饰性短语整齐排列形成排比的句式,用词准确富于变化。比如“我们的大师从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18.略。

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单元总结归纳”,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能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历程。

重点: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近代化的起步是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主题。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一、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略)二、知识综合与归纳
1、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①列强不断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②中国近代化。2、列强侵华的双重后果
一方面,他加重了中国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经济和政治以强烈的冲击,客观上迫使中国社会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3、近代化的内涵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反映在政治上,使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不断求新求变。中国近代化实质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这一历程中的四次尝试(或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领导人,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起步历程的基本线索(特征)。
①四次尝试: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19世纪末);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1915年)。②基本线索(特征):层层推进;急速深入;艰难曲折;由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心理等领域逐步发展;等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清朝统治者等阶层各抱有什么态度?采取什么行为?结合最后结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①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开展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光绪帝抱着“不能成为亡国之君”的态度,支持变法;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中的顽固派却反对变法,发动政变。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维新派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革命派的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也不能取得胜利;腐败的封建制度也是不能自救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6、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曾提出过“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文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失偏颇。虽然是出于斗争的需要,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有很多在今天仍有潜在价值。此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经过)等相关史实及其作用意义的评价,具体参见各课教案。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B)
A.李鸿章——洋务运动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运动——洋务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
(3)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辛亥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文章来源://m.jab88.com/j/2715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