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2025-05-31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舍木逐木成语造句(精选十五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舍本逐末的成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1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各个国家时而战争不断,时而友好往来,而其中就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暂且不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顾名思义,就是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而在公元前266,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接任了他的地位,但当时因为赵孝成王年纪太小了,他的母亲赵威后便代理朝政,赵威后非常能干,在赵国赢得了很大的威信。其他的国家也比较尊重她。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派遣使者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并送去了表示两国友好的信件。齐国使者到达赵国后,赵威后很高兴的接见了他们,齐国使者在送上了给赵国的礼物后,又献上了齐王给赵威后的信件,赵威后立刻打开信件阅读,读完信后,赵威后问齐国使者:“许久不见,贵国的庄稼长得好吗?”齐国使者一听赵威后的话就不高兴了,他立刻站起来质问赵威后,气愤的说:“我们国君派我们千里迢迢的赶来,向您问好,为何您不先问候我们国君的身体、两国的交往,反而问起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庄稼了,这分明就是先先贱而后贵,难道我们齐国日理万机的国君,会比不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庄稼?”
赵威后听完使者所说的话,并未动怒,只是温和的对齐国使者说:“不,你错了,我先问你们国家的庄稼,并不是什么先贱而后贵,而是在我看来,庄稼是国之根本,一个国家的庄稼长得好与不好,就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否强大,没有庄稼,请问你拿什么来养活你们齐国的子民呢?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你想让我舍去那些本,而去询问那些末吗?况且,我相信你们国家的国君身体一定很好,又何必询问呢?”
齐国使者听完赵威后的`话语,顿时哑口无言,诚然,他们国家的国君身体状况的确很好,他们也的确是一心想与赵国交好的,刚才那些话确实是他冲动了,幸好赵威后没有太过计较,他随即一拱手,向赵威后致歉,对自己刚才的无礼态度表示非常的惭愧。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2
【成语】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u mo
【解释】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出处】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典故】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3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典故】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汉书·食货志》
【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相近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其它使用】
◎ 可是,从当前的一些影片(包括文学剧本)看,恰恰未在这一中心环节上下功夫,相反,舍本逐末,热衷于编排一些热闹有余,趣味不高的离奇情节。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4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造句:
1、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2、春节将到,千门万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3、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4、为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到来,街上早已张灯结彩。
5、学校的礼堂里张灯结彩,迎接国庆到来。
6、国庆节大街小巷和公园广场,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7、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8、元旦到了,教室里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9、带上诚挚的祝福,愿你在元宵佳节张灯结彩之际,带着幸福,牵着开心,抱着团圆,拥着吉祥,一起步入20xx年,愿一年四季平安健康!
10、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很是热闹。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5
1、瑟瑟发抖:形容非常害怕。造句:刚从屋外进来的叔叔瑟瑟发抖地说:“太可怕了!”
2、朝夕相处:指日夜生活在一起,表示关系亲密。造句:就要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开了,我怎么会不伤心呢?
3、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4、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像刮风闪电一样,速度很快。造句:那辆车风驰电掣般开了过去。
5、车毁人亡:车毁灭,人死亡,多指伤亡和损失惨重。
6、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7、亮铮铮:形容闪光耀眼。造句:敌人拿着亮铮铮的钢刀闯进了芦花村。
8、人欢马跃:形容激奋欢腾的情景。造句:政策落实以后,广大农村人欢马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9、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10、峡谷: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造句:多么险峻的一道峡谷啊!
11、惊心动魄:形容非常惊险、紧张,使人感动深,震动大。造句: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令全场观众为之一震。
12、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造句:那位武林高手一推掌简直有雷霆万钧之力。
13、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14、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5、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7、转危为安:从危险转化为平安。造句:那场事故中住院的大部分人,都转危为安了。
18、虹桥: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色的圆弧形,像一座桥,作者称之为虹桥。
19、担任: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造句:哥哥在建筑队担任队长。
20、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牺牲生命。又形容敌人的彻底失败。造句:为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认为即使粉身碎骨也值得。
21、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22、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高分范文网 977139.COM]
23、痛哭:尽情大哭。造句:一听到奶奶逝世的消息,小丽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24、收容:(有关的组织、机构等)收留。造句:收容所收容了不少流浪儿。
25、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造句: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6、精兵简政:简:使简化。造句: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7、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28、色彩缤纷:形容颜色多。造句:公园里,色彩缤纷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
29、瞠目:形容受惊、惊恐的样子。造句:看到那血腥的一幕,人们瞠目结舌,浑身发抖。
30、骤然:突然,忽然。造句:这个节目真精彩,掌声像暴风雨般骤然响了起来。
31、史册:历史记录。造句:邱少云那光荣的事迹永载史册。
32、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33、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篇6
阳春白雪的意思
【解释】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近义词】鲲鹏图南 曲高和寡
【反义词】 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阳春白雪的造句
一、这首词当属阳春白雪之列。
二、阳春白雪”虽好,但“下里巴人”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三、他的表演应该说是引人入胜的,但略嫌有点阳春白雪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
四、我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五、妈妈昨天告诉了我“阳春白雪”这个成语的出处。
六、你的论调都是阳春白雪,不适合我们这些粗人。
七、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八、萧邦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九、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十、我的作品属下里巴人,他的才真正称得上阳春白雪。
十一、各种博客的开通,使发表文章这种阳春白雪的高雅事情,一下子变得平民化了。
十二、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十三、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十四、中国的民族歌剧,尽管不像西洋歌剧那样阳春白雪,但她同样引人入胜,而且能够雅俗共赏。
十五、这种阳春白雪的作品,不是我们下里巴人所能欣赏的。
十六、语调不停变化,有时是阳春白雪,有时是下里巴人。
十七、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
十八、若一个人的文艺表演不但能体现阳春白雪,在面对普罗大众时,同样能引人入胜,那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至高境界了。
十九、这篇文章格调高雅,阳春白雪。
二十、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二十一、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二十二、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二十三、快餐文化的兴盛,远离传统的没落不禁让我们思考:现在的社会是否与阳春白雪的文化越来越背离了呢?
二十四、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阳春白雪。
- 欲了解舍木逐木成语造句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舍木逐木成语造句
文章来源://m.jab88.com/j/23135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