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去:离开。暇:空闲。洞:钻洞。
隧:钻洞股:大腿。盖:原来。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驰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止增笑耳”。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实录
《狼》教学实录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狼的故事”。首先想请一位同学来把课文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同时关注句内的停顿,哪位同学愿意来读?
师:你来试试,好吗?
(生低头不语)
师:好像有点不大愿意,那就不勉强你了。哪位同学能够自己主动举手读课文的?
师:好,请你来。
(生读《狼》全文)
师:谢谢你,请坐。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符合我们刚才提出的两个要求吗?
生:符合。
师:应该说比较符合。有一个句子,停顿不够明显。大家来看看,该怎么读?是“其一犬/坐于前”还是?
生(齐):其一/犬坐/于前。
师:“其一”,是什么意思呢?
生:“其一”就是“其中一只”,“犬”就是“像狗一样”,“坐于前”就是“坐在屠户面前”。
师:嗯,请坐。大家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因为屠夫遇到的是两只狼。那么,这个“犬”字是什么意思?
生(齐):像狗一样。
师:你们文言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是理解了这个“犬”字的意思,很好。
师:接下来我还想让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这次要求略高一点,要读出“故事的味道”。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要注意语速的缓急。有的地方读得慢一些,有的地方读得快一些。有同学愿意来读吗?
师:这位男生,你愿意吗?
生:读得不大熟。
师:没关系啊,你愿意不愿意挑战一下?来试试吧。
(生读《狼》)
师:先停一下,咱们让他读一半。读得蛮熟练的,但是整体上读得比较急。这个男生平时是不是性格比较急?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不该急的地方不能急。余下部分谁来读?
师:请你来读。
(另一生继续)
师:请坐。他有两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一处是“屠暴起”,他读得很快。因为屠夫不能慢吞吞地走到狼的前面,而应该举起刀,“咔嚓”一下砍下去,对不对?最后故事的感受部分读得也不错。
师: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在读的时候,究竟哪些地方要读得比较快呢?你说说看。
生:第四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师:如果这一小节所有内容都读得很快,或者都读得很慢,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啊。情节紧张的地方要读得快些,不紧张的地方要读得慢些。比如说,“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这一句。“转视积薪后”,就是转过去看看,他还不知道“积薪”后面有什么呢,可以读慢一点。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情节关键的地方,要快读?后面的那位男生来回答。
生(低声):我不知道。
师:他不知道,非常诚实的孩子。请坐。
师:你知道吗?哦,也不知道。那么,你知道吗?
生:我觉得,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一句应该读得快一点。
师:那你刚才没有读得快呀。你读快点试试看。
(生读)
师:嗯,比刚才要急了一点。请坐。
师: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要读得紧张一点;“骨已尽矣”,要读慢一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要读快一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
师:确实有点紧张的味道了。所以,读出故事的味道来,就是该急的时候要读得急,该慢的时候要读得慢。力求读出一点气氛,读出一点语气。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座听。你可以这样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屠夫,一天晚上,他回家晚了……”咱们不是翻译课文,而是纯粹的讲故事。听故事的那个人,要负责给对方补充有遗漏的和讲得不大准确的地方。
师:你们商量一下,谁讲故事,谁负责听故事和评论故事。开始吧。
师:不要不好意思。请把身子转过来,讲故事没有抻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讲起来。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
生:还没有。
师:好,再给一分钟。讲完的同学你们先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听故事的人要评价。
师:刚才我听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讲的——“屠夫看到有一只狼在其中打洞,头已经钻进去了,半个身子露在外面,于是,屠夫弄个刀,把狼的屁股给剁掉了。”对不对?
(生笑)
师:这个“股”不是“屁股”吗?
生:不是,是“大腿”。
师:你怎么知道是“大腿”而不是“屁股”的?
生:有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是“刺大腿”而不是“刺屁股”。请坐。这个“股”字我们现在作“屁股”讲,古时候“股”是指“大腿”。这种用法叫什么呢?叫“古今异义”。古代咱们的老祖宗在说话的时候,有一些词的用法跟我们不一样。有个成语叫“涕泗横流”,这个“涕”是什么意思呢?猜猜。
生:“涕”应该是“眼泪”的意思。
师:哦,不是“鼻涕”。它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也有不同,请坐。以后在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要引起注意。
师:好,刚才故事都讲完了,我找两个同学评价一下。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你的同桌讲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再找一位。
师: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有个“少时”没有讲,其它地方都讲得挺好。
师:“少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少时”呀?
生:一会儿。
师:还可以说“不久”,是吧。我刚才发现,大家讲故事都非常投入。
师:接下来咱们要继续讲故事。这次讲故事,要用第一人称来讲,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我是一个屠夫,有一天,我挑着担子回家,天色已晚,忽然,发现后面跟着两只狼……”也可以这么讲:“我是一只狼,我跟我的伙伴有一天傍晚正在找吃的,忽然看到前面有个人……”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生:能。
师:这次呢,我们要让刚才听故事的人来讲这个故事,至于他是“狼”还是“屠夫”,由他自己选。而刚才讲故事的人呢,就准备听故事。好,开始。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有没有自告奋勇想讲一讲这个故事的?
(生不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长大了,不会讲故事了。来,喊一个同学先讲。
生:我是一个屠夫,一天夜晚,我挑着空荡荡的担子,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不能读故事,要“讲”故事。
生:我一边哼着曲子,一边走在路上。忽然感觉一股阴风,回头一看,发现两双绿莹莹的眼睛在盯着我。我心里十分紧张,手里不知拿起了什么东西,直接抛向了它们。一只狼接住了它,另一只狼还是直直地冲我过来。我又拿起了一块骨头,扔向了它,然而那一只狼已经把那块骨头吃完了。它又奔向了我,我还想扔一块骨头,却发现篮子已经空荡荡的了。我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向四处看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谷堆,很多柴草堆成了一个小山丘。我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急忙跑过去,倚在上面,把身上空荡荡的担子卸了下来,拿起篮子中的砍刀,向两匹饿狼挥舞着。那两匹饿狼不知是被我吓到了还是怎么样,竟呆呆地立在了那里,不敢向前来。这时,另一只狼跑了,一只狼蹲在了我的面前,好像在睡觉一样,闭上了眼睛,坐了下来。见另一只狼不见了,我便拿起砍刀,冲着这头狼的脑袋,一刀劈了下去。正当我赶紧想回家的时候,一回头忽然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挖着坑。这时我才醒悟到,原来这只狼是想偷袭我啊。于是,我拿起了砍刀,朝着它的大腿劈了下去,另一只狼也死掉了。
师:故事基本上就这样,对吧?请坐。有疏漏的地方吗?
生:他讲到“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里,没有描述狼的动作。
师:狼“身已半入”怎么能有其他动作呢?想一想,他讲“转视积薪后”的时候,是怎么讲的?“他转过头去看”,这狼是在他的哪个位置打洞啊?
生:后面。
师:背后是吧,要转到柴草的另一面才能看到,这狼想前后夹击。这里是“转”不是“顾”,“转”是转到柴草堆的后面。其他讲得都好。
师:下面谁来以狼的口吻讲故事呢?
生:我是一只狼。最近几天,我的运气一直不好,和同伴在山中觅食整天没有收获。今天,天又黑了。我心想,再出去看看吧。我便和同伴又出去看了看。这时,我和同伴看到前面有人影闪过。我大喜,心想: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找到猎物了。那屠户似乎也很机智,他好像发现了我们,不停地向后面扔骨头。我想,好,这就当下酒菜了吧。我和同伴不停地吃着骨头,忽然,他不扔了。我想,好,看来你已经没有什么方法了。然后我和同伴商议,我们要前后夹击他,你去前面盯住了他,我去后面挖洞。我便绕到了他后面。这时,我看见那个屠户,他手里拿着斧头。“嗯,这屠夫还挺机警的,我要快些。”我想。于是,我绕到他身后,使劲挖使劲挖。冷不防,我听到一声惨叫。然后,我自己也突然感到后面一凉,忽然明白了什么。这时,大腿一痛,我昏过去了。
师:好,请坐。大腿一凉,一痛,他就昏过去了。他是想转到后面打洞的那只狼。他听到了同伴的惨叫,他还想,我要赶紧挖,争取把这个柴草堆打通了去攻击。这头狼,很厉害。讲得不错。
师:如果是前面一只狼要讲这个故事,可以讲到哪里为止呢?
生:被屠夫砍死。
师:对。也就是说,讲到“忽然,只见亮光一闪,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可以结束了。
师:好。两只狼,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这两个男生表现得非常好。
师:现在呀,我们还要继续来讲故事。请大家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到后轮着讲。
师:怎么讲呢?在故事的某个情节处,请你适当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在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的时候,这样讲——我想:“不如把骨头扔给他们,两只狼抢骨头吃,我就可以脱身了。”这是站在谁的角度来讲的?
生:屠夫。
师:还可以站在狼的角度来讲。两只狼“缀行甚远”的时候,狼心里就想:“我不能轻易地去攻击,我得看看他有没有同伴,路上有没有其他的帮手。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们就扑过去。”这是狼在想。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加上这样的“我想”。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讲给自己听。
师:不要选全篇,我们只选某一个情节处。比如说,当“缀行”的时候,当“目似瞑”的时候,当屠夫砍死狼的时候。
生:当我把骨头扔完时,我想,狼会不会吃掉我?
师:她说“在我把骨头扔完的时候,我在想狼会不会吃掉我”,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想有用吗?你得想一点有用的,想什么比较好?
生:如何逃生。
师:对,我得怎么逃生。这就比刚才好玩了。
生:在我刚想离开这让人不幸的地方时,我想:原来有两只狼,那另一只去哪了?
师:这样的“想”,让我看到了屠夫的智慧。原来有两只狼,另一只干嘛要走掉了呢?我得找一找呀,一找就找到了。这就为“转视积薪后”这个动作找到了理由,非常好。
生:当一只狼径直走开时,我想,它要去哪儿?
师:你想得很对呀。两只狼来围着我的时候,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它到哪儿去了呢?它怎么不要吃人肉了呢?你这一想,就留下了故事的悬念。
生:我想……
师:把话说完整一些。
生:当听到另一位同伴的惨叫时,我想,我得赶紧挖洞,去报仇。
师:她是一只有情义的狼。她说,当她听到同伴惨叫的时候,想,我得赶快把洞打通了,去报仇。
生:当我面前这只狼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假睡时,我想,不如我猛地一下,给它来个反击,把它杀死,这样,我便可以脱身。
师:好,我不如抓住这个机会给它来个反击。请坐,非常好。
生:那只狼好像睡着了一样,样子很悠闲,我急了,连忙拿起刀,向狼的脑袋砍去,我害怕它没死,又砍了一刀。
师:她心里想的是,怕它没有死,又补了几刀。请坐。
师:很多人选的都是屠夫,有没有人选狼的?来,请你。
生:我们两个看见屠夫很害怕,屠夫向我们扔了一块骨头,我的同伴吃不到骨头。然后,我慢慢向屠户走去。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然后我过去,我的同伴也过去。这时,屠夫不再扔骨头了,然后我们两个一块向屠夫走去。
师:怎么没有“想”呢?把“想”都忘掉了。请再加上“想”的内容。
生:屠夫很害怕,然后投了一块骨头。我想,这一定是屠户想脱身的一个计谋,于是,我又让我的同伴去追屠户。
师:好,请坐。这个环节当中有很多可以加上“想”的呀。我心里想:你想让我们两个人抢一块骨头,你想溜?没门。
师:大家加上去的“想”让我看到了狼的想法和屠夫的想法。那么,咱们读到的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作者。
师:为什么不用狼的口吻来讲?大家刚才讲得多好玩啊。用屠夫的口吻来讲,也很好玩啊。为什么作者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生:我感觉作者是想通过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跟小故事大道理差不多。
师:哦,由作者来讲这个故事,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一些评论,是吧?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评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生齐读。)
师:这里对“狼”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字,是什么?
生:黠。
师:什么叫“黠”啊?
生:狡猾。
师:狡猾,狼是很狡猾的。故事里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狼的狡猾呢?
生:“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师:轮番追赶,不舍猎物逃脱。
生:“少时,一狼径走,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师:很好,通过打盹来迷惑敌手。
生:“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刚才大部分已经说过了,但她又增加了一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追,狼多力量大。
生:“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师:这个狼可真够狡猾的,它准备前后夹击。
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师:对,前面一只狼还要迷惑敌手,确实很狡猾。有没有补充的?
生:“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是说“狼不敢上前去”,是因为屠户他拿着刀,所以狼不敢贸然行动。
师:非常好,请坐。
师:她说“狼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它要找时机。其实能表现狼的狡猾、善于找时机的句子文中还有一处。是哪个地方?
(生沉默)
师:“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有一个习性,它不会一发现敌手就轻易攻击,它要观察许久,再突然攻击,所以写“缀行”也是说明它在等时机。
师:狼的确很狡猾,但徐老师认为,狼也真没有那么狡猾。你觉得呢?
生:老师,我认为,狼并不是不狡猾,只是狼再狡猾,也没有人狡猾。
师: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好猎手。你是这个意思吧?请坐。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我们现在来分析分析看,狼是不是真的狡猾。徐老师觉得,如果当时那两只狼遇到屠夫,立刻扑上去,一前一后扑上去,屠夫就被它们吃掉了。文中说“缀行甚远”,好像它是为了观察等待时机。但是等到屠夫能够躲到柴草边的时候,它就不能前后夹击了,对不对?它就失去了夹击屠夫的机会。所以我觉得,狼也不是真狡猾。是不是?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狼不是真的狡猾?
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我感觉,它要是真狡猾的话,它的同伴就不会被杀了,它肯定要从那边绕过去。
师:结果它把头钻到柴草堆里,像个鸵鸟一样,看不见屠夫过来攻击它了,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师:对呀,它貌似很聪明,准备打个洞去攻击屠夫,但是脑袋进去了,看不清外面的形势,就被杀掉了。你看,大家一动脑筋,精彩的答案就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老师,我认为还有一处,就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实它们在那里看着不行动,是因为畏惧屠夫手中的那把刀。但如果它们一起上,屠夫最多只能干掉它们中的一只,那最后还是狼获胜了。
师:对。一屠两狼,势不均力不敌。如果两只狼扑上去,即使屠夫有刀狼也能把他干掉。但是它们想要夹击屠夫,反而让屠夫找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是不是呀?所以,你说狼“黠”不“黠”?
生:不黠。
师:我们用一个字来评价它,可以是“傻”,也可以是“愚”,或者“蠢”。表面看起来狼是狡猾的,其实是很愚蠢的。你看,它们“缀行甚远”,给屠夫以倚靠柴草堆“自卫”的机会;装睡觉,给屠夫以突然暴起、找准机会劈死的机会;“一狼径去”,又给屠夫“各个击破”的机会;另外一头狼在那边打洞,头钻在里面,又给屠夫从背后杀死的机会。所以,当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生:嘲笑。
师:对。那怎么来读出嘲笑的味道呢?读读看。
师:其实这里四个句子,把升降调处理好,讽刺的味道就出来了。怎么读升降调,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来,试试看。预备,起。
生:“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对了,那个问句啊,调子要读上去。
师:来,再读一遍。预备,起。
生:“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嗯,有点味道了。我现在想要问问同学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狼》,作者仅仅是为了讽刺狼吗?
师:徐老师在“狼”字上加了个引号。猜猜看,我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狼”不只是动物“狼”,也是代表当时的一些人,就是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师:嗯,真好。读过《聊斋志异》吗?你跟很多读过的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鬼、妖、狐狸,写鬼写妖就是在写人,写狼也是在写人。所以这位同学说得很对,“狼”是指生活中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这样的人很狡猾,会伤害到我们。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勇敢地面对他们。
师:要勇敢地去面对,不要妥协。
生:还要想方设法去摆脱那些诡计多端的人。比方说卖小孩啥的,要摆脱那些坏人的计谋。
师:他的意思是要擦亮我们的眼睛,认清恶人的计谋,是吧?
生:我认为应该像屠夫一样勇敢,不要只想着逃避。
师:有的时候躲是躲不掉的,孩子。假如能躲掉的话,就一定要躲掉。毕竟你们的力量很小,或者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小。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只有在躲不掉的时候,我们才要丢掉幻想,勇敢地去面对他。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要识破它的伎俩,做一个有智有勇的人。好,今天咱们就学到这。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黄土高原所垮的省级行政区。
2.黄土高原有什么地形景观?
3.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4.读P68页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5.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6.你能说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条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吗?
7.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一、填空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南连___________、北抵___________。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4.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下列叙述不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有()
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表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B、雪山连绵,冰山广布
C、一望无际,地表平坦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4.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居民形式是()
A、厚墙加小窗B、窑洞C、竹楼D、帐篷
5.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
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
6.以下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属于省内区域B、黄土高原属于跨省区域
C、整个黄土高原位于山西省境内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四组河流中,流进黄土高原的是()
A、湟水和汾河B、汉江和渭河C、渭河和汾河D、洮河和汉江
8.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B、南至长城以北,东至太行山
C、西邻青藏高原,南邻云贵高原D、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B、风水雨相说C、风成说D、冰川作用
10.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降雨集中D、黄土结构疏松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3.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课本P69页活动第3题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
2.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3.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阅读课本P70——74页回答:
1.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什么?
2.读人地关系:人口增长——对燃料需求和耕地需求增加——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作物产量下降——农民又被迫去扩大耕地面积——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人口进一步增长。如何才能走出这一怪圈?
3.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一、填空题
1.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___________,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经常遭受严重的___________灾害。
2.黄土高原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___________,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___________,环境破坏之后,___________。
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_措施与___________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火山B、旱涝灾害C、台风、海啸D、寒潮
2.黄土高原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谷子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筑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
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说法正确的是()
A、旱年和涝年的比例大小几乎相等B、二者没法比较
C、旱年比涝年的比例小D、旱年比涝年的比例大
5.下列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用工程措施就可以标本兼治
B、可以在河流干流上修建水库蓄水,在陡坡上修水平梯田
C、使黄土高原地区全部退耕还林,使土不下坡
D、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的用地结构,使农林牧结合
6.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议,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修挡土坝,建梯田B、植树造林
C、减少载畜量,推广建养D、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7.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措施的是()
A、植树种草B、开荒种地C、修筑梯田D、修挡土坝
8.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除黄土高原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
A、南方低山丘陵B、新疆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北土石山地区
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开发历史悠久,可耕土地已被全部开发B、自然灾害频繁
C、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D、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B、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C、一年一熟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2.治理生态脆弱的措施。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生物措施是种草种树,使土不下坡。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还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应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效益。
1.通过阅读,你能简要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吗?
答:
2.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答: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自己描述区域地形的特点。
3.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水运条件等方面了解本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4.通过运用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的地理位置,尝试分析本区位置的特点和优越性。
5.通过区内地理事物: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和水运交通等分布的学习,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抓住分布的规律,认识本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阅读课本P74——77页回答:
1.长江沿江地带在什么地方?具体包括哪些范围?
2.本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优势?
3.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外,在自然条件方面表现如何呢?
4.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客观差异,可以采取那些不同的利用方式?
一、填空题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___、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千米——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___”。
2.长江沿江地带属___气候,夏季炎热,冬季___,四季分明;降水___。
3.长江沿江地带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河网___,湖泊___,是我国地表水资源___的地区。
二、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总共跨越了几个省级行政区?()
A、4个B、9个C、8个D、11个
2.长江沿江地带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为()
①云贵高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四川盆地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D、①③
3.长江沿江地带湖泊众多,位于长江中游的最主要的湖泊是()
A、洞庭湖和鄱阳湖B、鄱阳湖和太湖C、太湖和洪泽湖D、洪泽湖和巢湖
4.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四季分明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中冬夏长、春秋短
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D、各地气候复杂多样
5.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为()
A、平原和高山B、平原和盆地C、平原和低山丘陵D、平原和高原
6.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下游B、中游C、上游D、中下游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课本P76页活动第2题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
1.使学生认识到本区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连接和纽带作用。
2.正确理解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学会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等。
4.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
1.正确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格局。
2.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及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
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阅读课本P77——81页回答:
1.“H”它是英文中的第八个字母,从它的结构上看,是由简单的一横和两竖连在一起,大家能看出其中的这一横在整个字体中的作用吗?
2.如果我们将中间的一横换成我们的长江沿江地带,将右边换成东部沿海地带,左边换成西部地区,你能具体说说这三个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吗?
3.位于长江南北众多的支流和其他一些交通干道周围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本区有何不同和关联呢?
4.长江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的大城市有那些?
5.长江沿江地带的大城市是如何依托长江?
6.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
一、填空题
1.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___,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___”的格局。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___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2.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___、___、___、___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3.长江沿江地带从上游至下游形成几个大城市群:以___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___游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___游城市群;以___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二、选择题
1.长江沿岸、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了()
A、“Z”型格局B、“S”型格局C、“H”型格局D、“T”型格局
据图回答2——3题。
2.对图中五个沿江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A、除南京外,其它城市都有汽车工业
B、不是依靠河流,而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攀枝花市
C、对长江流域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是重庆市
D、上海成为钢铁基地的原因是原材料丰富
3.关于长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将使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人们喝上长江水
B、长江上游山区的水体污染严重
C、“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江段水患严重,需用加固堤坊予以解决
D、长江流域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南地区
4.以下城市以水电为主导工业部门的是()
A、上海B、重庆C、宜昌D、武汉
5.长江沿江城市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是()
A、肥沃的土壤B、繁茂的植被C、长江D、宜人的气候
6.既是河港,又是海港的城市是()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7.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沪宁杭工业基地B、辽中南工业基地
C、京津塘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8.有“三大火炉”之称的沿江地带的三大城市是()
A、重庆、武汉、南京B、吐鲁番、武汉、南京
C、长沙、南京、郑州D、武汉、吐鲁番、上海
1.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2.沿江地带的城市。
课本P78页第1题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三)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特点。
2.初步认识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3.初步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正确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的特点。
2.初步认识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的特点,以及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阅读课本P82——86页回答:
1.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工业基地?以哪些城市为代表?
2.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与哪些条件有关?
3.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有哪些?
4.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治理?
一、填空题
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___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___、___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___”的雏形。
2.___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3.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___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长江沿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___没有同步,使得长江沿岸___日益严重。
二、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
A、重工业地带B、综合性工业地带C、轻工业地带D、能源工业地带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防风固沙B、保护农田C、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
3.有关长江沿江地带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庆、武汉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马鞍山、攀枝花是著名的汽车工业基地
C、本区是我国高度发达的轻工业地带
D、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构成了沿江
“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4.右图A、B、C三处,哪一地
区是我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
度最强的酸雨区是()
5.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
重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上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川江河段D、河口三角洲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宜昌——电力工业B、武汉——能源工业
C、六盘水——轻纺工业D、上海——煤炭工业
7.长江沿江地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B、长江沿岸的乱砍滥伐
C、长江航道船只不断增加D、长江沿岸的水电站建设
8.造成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人为因素是()
A、滥伐森林,陡坡开荒B、气候变迁,森林减少
C、流域内土质疏松D、降水丰沛,多暴雨
1.沿江地带的四大工业基地;
2.沿江地带的四大工业走廊;
3.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1.课本P83页“活动”
下游地区应充分利用中上游地区的能源优势,中上游地区应充分利用下游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2.课本P86页第3题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
A、重庆B、上海C、北京D、天津
2.下列工业区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
A、沪宁杭B、珠江三角洲C、辽中南D、津京唐
3.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京杭大运河
4.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
A、地震B、台风C、水土流失D、火山爆发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六盘山,北抵长城,南到南岭
B、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
C、黄土高原历史上就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D、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根本的改善
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能够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A、水资源污染问题B、大气污染问题
C、水土流失问题D、“城市热岛”问题
7.下列属于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的是()
A、郑州B、天津C、重庆D、广州
8.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洪涝灾害D、地震
9.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A、上游和下游B、上游和中游
C、中游和下游D、上游和下游
10.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
A、地震B、台风C、水土流失D、火山爆发
11.关于长江沿江地带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长江上游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业
B、在长江沿线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
C、在长江中下游发展水电业,因为这里水量最丰富
D、在长江沿线都可以发展旅游业
12.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B.中游地区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C.下游地区是水旱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D.长江沿江地带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1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其主要工业部门是()
A、电力、冶金B、钢铁、轻纺
C、石油化工、汽车D、电力、轻纺
14.按照“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5.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是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
B、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发展工业生产
C、发展生产首先要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然后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
D、搞好国际合作也要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才能解决好人地之间的矛盾
16.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
B、只要植树种草就可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C、应该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
D、不能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作物
17.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高原和盆地B、平原和盆地
C、平原和低山丘陵D、高原、丘陵和盆地
18.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9.下列城市中,不属于“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是()
A、上海市B、南京市C、武汉市D、攀枝花市
20.关于长江沿江地带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pH小于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B、西南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和华东地区
C、华南酸雨区是我国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D、华东地区的酸雨污染程度低于华中和西南地区
二、读图分析(60分)
1.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上的序号在下面填出长江沿岸
工业地带所包括的工业基地名称:
①以_______为中的___________业基地
②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
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简要分析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的特点:
①本地带的水电站在长江干流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内地到长江口,纵贯本地带的铁路与长江交叉水陆枢纽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图中代号①所代表的工业区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其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它今后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
2.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里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地形比较平坦,通常用作___________,其传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护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通过对我国一些重点区域和学生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事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加强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2.收集祖国走向世界、世界不断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而明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基本国情。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和对比,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图文信息的获取、整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对家乡经济发展或国家跨区域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论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学会运用家乡经济发展或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的事例,说明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加强区际联系与合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通过我家、我家乡、我们国家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说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一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加入WTO的意义和在国际和全球重大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理解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加强区际联系与合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理解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阅读课本P88——90页回答:
1.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为什么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我们应当怎样因地制宜地发展家乡的经济?
4.为什么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营造防护林?
5.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我国“十五”计划中的四大跨世纪工程分布如右图,按要求完成下题。
1.西气东输西起新疆的___地区,采用___运输方式将天然气输往上海,途中___次穿过两大水系;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其中北线是将___等省区的煤炭资源以___电的形式送往京津地区,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其中下游平原地区来讲,最大的功能是___。
2.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修建这条铁路最主要的技术性难题是___,通车运行时,车厢采用全封闭式,其中的原因是___;南水北调的三条调水线路,经过山东省的是___。
3.关于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B、四大工程中,全部位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是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D、西电东送中,最大的水电站在长江中游
1.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在世界中求发展。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区?工程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测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难较少
2.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4.关于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洪减灾B、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促进区域的联系
C、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止水土流失D、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风固沙
5.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
A、提高粮食总产量B、调整产业结构C、发展D、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6.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
A、没有竞争的世界B、使用统一货币的世界
C、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D、和平安定,没有战争的世界
7.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A、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B、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
C、分工协作,互惠互利D、经济可持续发展
9.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样做有利于()
A、促进世界的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
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治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C、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D、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10.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
①达到发达国家水平②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③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④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流行病的防治C、资源的短缺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2.在国际组织上,我国是()
A、联合国的一般成员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D、参加了所有世界组织
13.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③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关于我国的地理国情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灾难少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
C、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D、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15.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直接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是()
①南水北调工程②北煤南运工程③青藏铁路工程④西气东输工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6.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共有55个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B、我国的地域差异不太明显
C、我国的自然灾难发生不频繁D、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17.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很高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太小
18.外国人把当代中国称为()
A、东方的巨人B、东方腾飞的巨龙C、东方第一强国D、经济发达的国家
19.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20.号称世界最大生态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已成为一道横在中国大地上的绿色长城,它跨越的地区是:()
A、东北、华北、西北B、华北、华东、华中
C、华北、华东、华南D、西北、西南、华南
二、综合题:(共60分)
1.请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42分)
(1)A是________工程。将滦河水跨流域引入_________水系,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
(2)B是__________工程,引黄河中游的水进入________上游和大同,以解决山西省缺水问题。
(3)C是__________工程,引黄河下游的水入_________市,解决了旅游城市常年缺水的问题。
(4)D是___________工程,引滦河上游的水进入____________市,解决了工业城市缺水的问题。
(5)南水北调工程有3条计划路线:E是_________。在江苏__________市计划把长江水抽进_________,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__________后,向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__________市。F是____________,首先把__________水库的水引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_________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入汉江。G是________,计划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_________上游,补充西北地区的水源。
2.请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电,输送到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地区。
(2)实施西电东送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何积极意义?(10分)
文章来源://m.jab88.com/j/1860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