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最新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系列

2022-12-11 中班教案

一个怯弱的教师决不能教出一个英勇的学生来。教案体现了上课的宗旨和内容。教案是备课的展现与体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实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如何在网上搜索合适的教案模板呢?由此,栏目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准备小老虎的头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互动性。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锻炼幼儿的手脚并用。

活动准备

1、老虎头像

2、《两只老虎》的儿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背景音乐

2、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完成游戏(文.章出自教.案网)

3、表达耳朵、尾巴的动作方式

4、达到手脚并用,锻炼手脚的连贯性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小朋友能达到四肢的锻炼,对《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走独木桥,其用意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独木桥的特点,获得过桥的体验,同时也为以下的环节做铺垫,使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不同领域得到整合,幼儿得到综合的学习,使活动形式更丰富,接着再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课件声形并茂,使得幼儿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3、学习、理解儿歌内容,识汉字东边、西边、小桥。

4、能大胆朗诵儿歌,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故事。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文章出自.教案网)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背诵儿歌《两只山羊》。

2.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背诵儿歌《两只山羊》。

活动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活动准备:

课件《两只山羊》

活动过程:

一、听儿歌

教师点击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欣赏。

二、讨论

1.教师:大山羊在干什么?小山羊又在干什么?它们在哪里碰见了?它们为什么会掉到河里去呢?(强调东、西、中央)

2.教师:你有没有发生过与其他小朋友争执,互相不相让的事情?结果怎么样?

三、背诵儿歌

1.教师再次点击播放儿歌欣赏,幼儿熟悉儿歌。

2.让幼儿完整地背诵儿歌《两只山羊》,指导幼儿准确地发西、起、齐等字音。

四、改编儿歌

1.在教师指导下改写儿歌《两只山羊》。

2.教师可点击改编示范,演示已经改编好的儿歌。

活动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如何礼貌待人,遇到问题多与朋友商量,就能找了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讲解独木桥这个环节时,时间长了些,老是怕孩子不懂,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以致于后面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匆促。

中班两只小象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游戏歌曲,能边唱边初步学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发展节奏感和耳朵听辨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手帕一块、美丽的景色图片一副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铃鼓舞音乐,脚做踏点步,手上做不同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听好铃鼓的声音,做出漂亮的动作来走进教室。

2、听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旋律、音区的变化中开汽车。

3、学习游戏歌曲。

师:刚才这么好听的歌曲,使用什么听出来的?

师:听游戏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师:听第二遍音乐。幼儿边听边拍手。

师:告诉名称,教师清唱一遍。

师:教师再次清唱,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师:第三次示范,歌里唱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怎么叫?

师:幼儿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4、学习游戏

师: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先看老师是怎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请部分幼儿游戏几遍

全体幼儿游戏。

5、幼儿听《全靠两只耳朵》音乐,边唱边表演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中班音乐活动,抓住这一阶段幼儿喜欢合作的特点,将一首歌曲在倾听与表现中让幼儿学会唱,在合作与创编中得到提升。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创编环节时将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有乐器的加入大大吸引了幼儿对节奏练习的兴趣。

活动中有几个幼儿不积极参与是因为:

1、教师在一开始的倾听时进入太快,幼儿没有进入状态。

2、在合作环节幼儿不积极是因为没有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进行合作,教师没有做好安抚与引导,应该在找朋友后给幼儿一个找到朋友后熟悉一下的环节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382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