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岛屿、洋、海、海峡,说出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面积大小及划分界线。
2、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3、通过绘图、拼图,掌握七大洲的空间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及分布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海陆分布的特点;大洲的位置分布
电教手段应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从太空中看地球》,并提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从视频中看到的地球有几种颜色,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绿色,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
教师讲述:好,非常正确,刚才我们看到的地球上有两种颜色,分别是海洋和陆地,那么他们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过程:
展示:自学导航(一):读课本30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3分钟)
1、从地球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世界和的分布。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是海洋,陆地面积占%。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三分是。
这部分知识较简单以学生回答为主。
展示不同的半球海洋陆地的分布状况。首先展示南北半球的读图,学生观察后,回答: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展示东西半球地图。学生读图后回答: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做完这两个题后,让学生结合课本P32图2.4回答问题: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讲述:陆半球水半球的定义,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剩下的海洋面积占52%,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仍然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划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展示:自学导航(二):读课本32——34页第一段内容,结合图2.5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
1、从世界地图上看,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3、在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下列地理名称:
(1)阿拉伯半岛和格陵兰岛。
(2)世界上一共有几大洲?分别是什么
前两题属于基础的概念题,学生通过读课本都能很好的完成。第三题是读图题,帮助学生记忆阿拉伯半岛和格陵兰岛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找学生到前面在多媒体上指出他们的位置。学生看图后准确找到位置。随后指出,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随后展示东西半球地图,让学生找到七大洲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
讲述:七大洲就像七个兄弟一样居住在地球上,下面老师找七位同学来扮演这七位兄弟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亚洲,是大哥,七兄弟中我面积最大,我的家大部分安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我有三个调皮的好朋友:北极圈摸着我的头顶,北回归线搂着我的腰、赤道勾着我的大脚。
我叫欧洲,排行第六,我长的矮小,紧紧依偎在大哥西侧,本来我与大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却被“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人为的分成了两个大洲。本初子午线和北极圈与我擦肩而过
我叫非洲,是二哥,位于大哥亚洲的西南部,与大哥相隔人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
大洋洲:我叫大洋洲,也住在东半球,是七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我远离众位哥哥,十分的孤独,只有南回归线是我的好朋友。
北美洲:我排行老三,叫北美洲,我的家全部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分别穿过我的北部和南部。太平洋把我和大哥他们分开了。我还有两位热情的伙伴——赤道和南回归线也住在家中时刻陪伴着我。
南美洲:我叫南美洲,排行老四,也住在西半球,我和北美洲离的最近,形状也十分相似,只有一条人工的运河巴拿马运河把我们分开了。我还有两位热情的伙伴——赤道和南回归线在家中时刻陪伴着我
南极洲:我叫南极洲。是老五,同小弟一样,我也远离众兄弟,四周被南极圈和三个大洋包围,终年孤孤单单度日,但是我是众兄弟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每个学生介绍完后,试着让学生自己分析应该掌握那些知识,面积大小、位置、重要的经纬线等)
老师:我们看完了七大洲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列,同学们打开地图册14页,看一下七大洲的大小排列。
学生回答。
老师:对于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列有一个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同学们要利用这个顺口溜来记住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列。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相邻大洲的界限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看完相邻大洲的界限后,给出问题:
赤道经过的大洲有、、和。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和。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来完成上述三个问题。
小结:利用板书来小结,把空着的空让学生填上。
(1)海陆分布,海洋占分,陆地占分。从南北半球看海洋分布集中,()陆地分布集中。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
随堂检测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是()
A.21%B.71%C.29%D.79%
2、世界最大的岛屿是()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大不列颠岛D.冰岛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南极洲D.欧洲
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
5、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大洋洲B.亚洲C.南极洲D.南美洲
课下作业
课时作业上对应的习题。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1、海陆分布
海洋:七分
陆地:三分
2、七大洲
面积大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容易理解,采用了学生为主的方式,并开展学生活动,采用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开展教学。本节课课下必须督促学习多进行练习,让学生记住大洲的轮廓。位置等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l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基础知识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正确识别常见的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绘制教室平面图,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点,了解地图三要素
(2)利用书中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地图图例及用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的方法
(3)利用多种地图(多种类型地图、经纬网和有指示标的地图),学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
(2)明确掌握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
l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及换算
(2)在经纬网图和指示标图上辨别方向
(3)常用图例的辨识
2、教学难点
(1)在经纬网图和指示标图上辨别方向
(2)比例尺大小的差异导致地图标示范围和详略的不同
l教学准备
白纸、有指示标的小地图并附有题目(方向)、学生地图册、指北针
l教学方法
体验绘图、小组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l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吗?
生:地图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地图(板书)
(二)进入新课
师:今天的学习是从一张纸开始的,大家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纸,我们一起在纸上画出你的课桌
生:.......
师:有的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怎么把如此大的实物画在纸上?
生:把课桌缩小。
师:好,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呢?长宽的比例是否和实物是一样的?
生:思考......
师:刚刚大家在体验的过程中,已经不经意地说出一个地图的要素。我们把“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称为比例尺。(板书)
师精讲:(板书)
请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都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板书)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比如: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师:(小组合作完成)读图1.22“台湾岛地图”,思考
(1)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
(2)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际距离又是多长呢?
生:
师:再次拿出刚才那张白纸,我们在空白处,绘制一张咱班的座次表图
生:
师:好,请两位同学将你画的座次表图给大家呈现一下,请谈一谈在画座次表图的时候,你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呢?
生:讲座的方向、看座次表的人的位置
师:没错!一张地图除了要缩小实物的大小,还需要考虑方向。在地图上会有一个指示标,给我们指引方向。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短片《地图上的方向》,注意地图方向的辨别方法,一会儿我们利用该方法在你的座次表图上标注地理方向。(播放地图上的方向)
师: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文字和指示图)
师:大家理解后,看谁能演示一下,如何判断我们教室所处的地理方向是什么呢?
生:演示(右手指向太阳,代表东)学生面对着大门站立。
师:非常好!然后请利用你桌上的指北针,在座次表图上标出指示标。
生:展示所画的指示标
师:好,请看着你手中的座次表图,看看,你在讲座的什么方向上?
生:思考
师提示:以某个学生为例,讲解判别相对方向的方法。(板书图)请将你在讲座的方向写在纸上。
师: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你手中的地图
请小组讨论后,回答a在b的什么方向?b在c的什么方向?
生:......
师提示: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绘图法,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上
生:a在b的正北方向,b在c的正东方向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一幅图。请打开书18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1的第一问。(山东省地图)
生:没有指示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别方向,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
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能掌握方向的辨别。这张山东省地图上没有指示标,除了用辨别方向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用什么辨别方向呢?
生:经纬线
师:非常棒!经纬线怎么辨别方向呢?请大家一起观看短片《经纬网上的方向》
师讲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看书17页的图1.24,我们一起在图上标出方向。
生:在图上标方向
师:谁能说说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尼皮贡大致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师提示:同一条纬线代表东西,同一条经线代表南北
生:西北,正东
师:很好!你有没有想过地球上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呢?
生:南北极
师: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我们一起观看两段短片《南极方向》《北极方向》你就明白了
师转承:一张地图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除了将实物的比例缩小外,还用什么表示了如此复杂的事物呢?我们来看地图的第三个要素——图例。打开书第18页,一起来认识一下图例
师:给大家30秒的时间记忆,一会儿咱们一起完成图例的连线题。
(三)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围绕着一张纸开始了认识地图的旅程,从画课桌,我们学会了比例尺,从画座次表图,我们学会了辨别方向,从地图上,我们还认识了图例。所以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认识地图的这三个要素,并能换算比例尺和测算实地距离,在有经纬网图、有指示标图和无指示标的图辨别方向。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将读图技能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师:现在相信大家都具备了这些基本知识,下面请接受两个挑战。
挑战一:
1.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上海至贵阳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300B.1:300000C.1:3000000D.1:30000000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2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判别:
(1)图中D在C的方向
(2)图中A在D的方向
(3)图中B在A的方
师:挑战二:根据你所学的地图知识,尝试为我们的学校绘制一张平面图。这个挑战,我们只需要说出思路就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课后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七年级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计划学时
2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世界的气候”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气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况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是两大矛盾的焦点。从学习过程来看,气候知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重视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地理相关的知识较缺乏,基础较差,但对学习有兴趣。
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学习,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世界因此而丰富多彩。
3、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通过分析地图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明确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运用相关图片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运用相关图片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气候类型历来是初中阶段地理课中比较难又比较多的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又不回避基础知识,我认为应该根据“课标”从以下三方面把握:第一、对气候类型的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应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第二、对于气候类型分类中涉及的概念,如季风、海洋性、大陆性不必解释。第三、对于每种气候,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其分布地区即可,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区及景观特点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气温和降水,有了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知识基础,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就方便多了。根据“课标”不必从成因分析来理解,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确实做到使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媒体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世界气温及降水量图
第一课时:
前两节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回忆一下,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积极回答
复习巩固,为本节课学习做准备。
导入新课
天气预报图
你能播报今天的天气预报吗?描述天气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果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我们该用哪个词概括呢?——气候。
学习
新课
学习目标
首先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阅读
一组词语
下列语句哪些是描述天气变化的?哪些是说明气候特点的?
根据已有知识判断
加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理解
哈尔滨的气候特点
你能描述一下我们哈尔滨市气候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
其它的地方气候又怎么样呢?是不是也是这样“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呢?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更能激发兴趣
一组图片(景观图片)
假如你是下列地区的居民,请你介绍一下当地的气候特点。
人们在描述气候时,关注时间有多长?注意的是哪两个要素?我们应该学会描述气候的方法。
结合前面的学习进行概括
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学习自主性
一组图片
世界各地由于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欣赏图片,感受世界气候的差异。
增强直观感
世界气候类型图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我们需要借助这张地图。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小组合作读图,完成活动内容。
从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读图的好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读图活动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这些气候的名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发现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吗?
3.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有什么不同?温带和寒带呢?
4.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5.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
热带气候景观图
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它们的差异体现在哪方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气候特征。
通过图片直观地判断气候类型
增强对气候类型的感性认识
景观与气候直方图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引导学生阅读气候直方图,分析热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学习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学会描述气候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
温带气候直方图
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判断这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学以致用,熟悉知识
哈尔滨市气候直方图
地中海式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来说有利还是不利?我们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呢?特点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来说有利还是不利?我们哈尔滨的气候是一种优势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好好利用这种资源。
分析判断,自由发言。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小结
出示字幕
回忆一下本节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你能完成吗?
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及分布地区。
3、能够利用气候直方统计图描述气候特征。
回忆反思
整理思路,巩固知识
反馈练习
字幕
1、下列气候类型中,具有冬季多雨特点的有()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具有“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特征的是哪一种气候类型?()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中部的气候类型是()
2.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其中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3.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做练习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022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