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案晋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多媒体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新授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4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展示图片(2)“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三、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①阿拉伯海②亚丁湾,③太平洋。
河流:a乌拉尔河,b叶尼塞河,c印度河。
湖泊:d:___里海___。
山脉:A乌拉尔山脉,B大高加索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小兴安岭。
半岛:甲阿拉伯,乙印度,丙中南
四、从两幅图中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地形的不同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抢答
评选优胜小组
给予表扬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互相交流归纳小组合作通过读图导学,让学生对提高读图认图析图能力,活学活用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结展示图(3)“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展示图(4)
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
展示练习题目五、(一)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二)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三)亚洲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六、回答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七、本课重点知识
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学生读图分组讨论抢答
各组互相交流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分组讨论抢答
巩固练习和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总结回顾
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
一、我国的地形特征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二、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1、几种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3)、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三、主要山脉分布
1、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中间一系是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3、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
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4、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属弧形山系)。
四、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四大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2)、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3)、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2、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4)、吐鲁番盆地:
3、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4、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暖温带)、东南丘陵(亚热带)等。
判断题
1、我国东部地区干旱的时候,人们盼望下雨;x疆塔里木河沿岸地区的人,田地越干旱越盼望出太阳。()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米,流域面积和水量都居中国第一。()
3、我国1月零度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4、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则南北普遍高温。()
答案及解析
1、正确
试题分析: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主要靠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尤其是东部地区干旱时,盼望着海洋水汽能带来丰富的降水,盼望着下雨;而x疆塔里木河沿岸地区的人,因离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当地的水源是依靠山上的融雪,所以温度越高时,雪就融化得越快,所以越干旱就越盼望着出太阳。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东部与西部水的来源。
2、正确
试题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同时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因其长度在我国最长,又因其流经地区降水丰富,所以水量也是全国第一,所以此题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长江的概况。
3、正确
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考点:本题考查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4、正确
试题分析: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即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内流河,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离海较远的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河流的分布。
5、正确
试题分析: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普遍高温。
考点:本题考查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学案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七大洲四大洋,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读图6.1,观察一下从颜色上绿色代表了亚洲,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6.2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教学反思:
1、教学所得:能顺利的解决所上到的内容习题
2、教学偶得:因为是上四个班每多上一遍经验就丰富了一些
3、教学败笔:由于好几年没上这一科了,第一个班级的同学好像就被当成是实验品
4、智慧火花:看到同学们能仔细的读图,从图中学到知识很欣慰
5、拦路虎:因为时间长了没上这一科所以不太熟悉知识结构,上起来有点吃力,所以这节课用了两个课时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亚洲的地形特点,对亚洲自然环境有了大致的的轮廓,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04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