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教案:《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教学难点】

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阶段特征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可让学生课后自学。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学情分析】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在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尤其是如何把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体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本课通过展示生动丰富的文字、图片等材料,采用提问引导、问题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的同时,形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的历史观。

【新课导入】5分钟

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提问:这幅图展示的是什么?能读懂其中蕴藏的文化涵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

它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书法和印章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中国印: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它是有着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字体采用了汉简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笔画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其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风格协调。中国是汉字的王国,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到处都能见到汉字,汉字用各种方式发挥着它的作用:可用,可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王国,探寻其中的奥妙。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知识讲解(20分钟)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早在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 汉字。 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书同文;

(1)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过程:到 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 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 也得到推广。

(3)意义:文字的推广对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

?刻画符号(展示图片)

师:根据课件介绍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它上面刻画的符号,

?甲骨文(展示图片)

师:根据图片讲述清朝学者王懿荣及其与甲骨文的故事,并指出王懿荣开创了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历史。

提问:为什么叫甲骨文?

生:因为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等。

师:简单点评后,详细解说甲骨文在当时的作用,及其与现在的汉字的关系

提问(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大家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字?这些甲骨文有什么特点?

生:十二生肖(纷纷指出比较容易辨别的生肖)

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猜出其中的几个字,并进行详细讲解

金文(展示图片)

师:根据课件图片介绍金文

?篆书:

师:到了秦朝,“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提问:“器械一量”指统一度量衡,那“书同文字”指的是什么?

生:统一文字

提问:秦始皇为何要实行“书同文字”?

生:文字的繁杂,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于是,便于政令的推行,巩固统一,秦始皇决定统一文字。

师(简单点评,引导学生寻找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时首先从社会背景开始)

展示一段材料,找其中一个学生起来朗读

生:“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师:大致的意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上奏说要废除秦文以外的文字,然后官员们对“史籀大篆”进行简化、改动,形成了小篆。秦朝把小篆作为的官方标准字体。这是秦朝统一文字前后马、和安字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秦统一后的文字更加规范。

?隶书

师:介绍隶书的相关知识,出示材料,让学生解读,找出隶书产生的原因。

说法一:“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学生翻译:秦朝焚毁诸家经书,清扫历代典籍,大兴兵役劳役,官吏事务繁忙,于是为了使书写变得简约容易,开始出现隶书,古文字也从此没有了。

说法二: “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定乃隶字也。”

学生翻译: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官员,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了十年,在牢狱的时候对大篆进行改造,上奏给秦始皇后,秦始皇认为很好,于是让他出来做御史,并把这个书体给确定下来,于是程邈就把这个书体命名为“隶”。

师:虽然隶书的由来众说纷纭,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秦朝时隶书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是在民间使用,秦朝官方使用的文字还是小篆。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材料: 、 的单体汉字的出现,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注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 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文具: 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

(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2)通过自由变化的 和疏密得宜的 ,将绘画艺术的 和书写的 有机融合。

3.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 和 都具有书法的美感,都是 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主要原因:汉末 , 形成。

②代表:书圣 的《 》被誉为“ ”。

(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①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②特点:既有 的草书,也出现了 的楷书, 日趋成熟。

③代表:草书大家: 、怀素;楷书大家:颜真卿、 。

(4)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

①特点:推崇 书法风范,追求 而忽略 ,倡导 “ ”。

②主要原因:宋代重文, 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③代表: 、 、米芾、蔡襄。

(5)明代:

①更加强调 的创造。

②主要原因:社会进一步 、 。

4.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汉字篆体入印。到思想活跃的明中叶以 后,篆刻发展为与书法、绘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自发阶段:

师(过渡):到秦汉小篆、隶书的形成,汉字就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这个时候,汉字字形十分丰富,数量庞大,而且汉字的线条勾勒不自觉带有美感,这就为汉字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可能。另外,秦汉时知识群体形成后对汉字之美进行追求。这就促使了秦汉时书法艺术的产生。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还处在自发阶段,虽然在后人看来,秦小篆与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他们依然是作为实用文字而存在的,缺乏审美的功能。简单的说,这一时期的书法,并不是为了追求艺术性而写,而是为了追求实用功能而写。

提问(展示秦《峄山刻石》和《泰山刻石》的局部图):小篆的特点是什么?

生: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师:简单点评。根据小篆的特点评说李斯的《泰山刻石》

提问(展示东汉《曹全碑》):隶书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呢?

生: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师:根据图片,比较小篆与隶书的区别

?自觉阶段:

师(过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审美功能渐渐多于实用功能,人们开始有意识的追求书法,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提问:联系魏晋时期的社会状况,思考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的原因?

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危机深重。在对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壮大,他们通过书法表达自我的理想追求。另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师:介绍王羲之的书法及其代表作《兰亭序》

师:隋唐时期,书法表现出盛世气象,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原因又是什么。

生: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盛

师(总结):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盛,于是书法也呈现大国之风。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提问:谁来介绍了隋唐时期盛行的字体?

生1:草书,始于汉初,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艺术性很强,以张旭、怀素为代表。这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李清莲序》。可以看到线条都勾连在一起,布局也比较随意。张旭的草书被杜甫誉为“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怀素的《论书帖》和《自叙帖》,怀素的草书继承了张旭的风格,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称。

生2:楷书,始于汉末,定型于唐朝,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字体,以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这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遒劲森严,后世将这两人并称为“颜筋柳骨”。

师:到了宋代,书法家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提问: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宋代重文,文人们追求个性,再加上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的社会生活多种多样。

师:展示图片介绍宋朝书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师:介绍明朝的社会状况及书法发展情况

(三)篆刻艺术(课程不做要求,课后自习)

【探讨深化】(10分钟)

问题一:汉字的演变趋势是怎样的?(齐答各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

问题二:时代变迁对于书法风格有何影响?(提问)

【课堂反馈】(10分钟)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2.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3.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4.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教学反思】

我感觉《汉字与书法》这节课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动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现代与传统勾联,展示中国篆刻艺术;汉字的起源,激发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对汉字的理解;通过展示《兰亭序》等传统书法中的极品之作,在审美情趣中感受古人才智并受到强烈的震撼,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突显历史学科特色。《汉字与书法》是岳麓版历史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如讲述书艺历程时,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突显学科特色。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作用。这是一节展示中国的文字与书法的文化课,通过学习,学生要感悟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如果单靠文本素材,难以展示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异彩纷呈,因而在设计中,搜集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

1.赏析作品环节,学生的审美经验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和学生兴奋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有待提高。

2.教学探讨深化环节不太敢放手让学生深入讨论,课堂反馈环节有点形式化,讲的太快,希望每一分钟都掌握在手中,这也是还没有丰富经验的实习生经常出现的问题。

3.因篆刻艺术未在课标要求范围内,所以没有当堂讲,而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学。

总之,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的话会发现很多问题,不过通过反思自己各环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可以促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更加完善。

相关阅读

高二历史教案:《电影与电视》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标要求】了解艺术产生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电影、电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影响

难点:电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利弊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视艺术起源发展史,教材分别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两个方面作了介绍。本课的讲授使我们认识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切身体会阐述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影响,研讨分析影视的利弊。

研习教材重难点

一、 默片时代

【知识梳理】

1、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由 国的 发明。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日”。

2、电影的发展

(1)默片时代:1927年前,由于技术所限,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电影,因此被称为默片时代。

现代电影之父——

美国人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因此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误区警示】

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者,现代电影之父主要是肯定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技术进行了重大改革而给予的。

——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其代表作是 、 和 。被称为“ ”,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评价: 。

(2)进一步发展——

崛起的前提:

影响:

【深化探究】

想一想: 电影出现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教考动向体验】

1、被肖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的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电影明星是 ( )

A、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别林 D、贝尔德

2、格里菲斯被称为“电影之父”主要是因为 ( )

A、对现代电影和摄影技术进行改革

B、发明了电影

C、著名的喜剧演员

D、使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阶段

3、19世纪末影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 ( )

①摄影技术的发展 ②连续摄影 ③缩短曝光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4、电影是近代年轻的艺术形式,近代电影的发明人是 ( )

A、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别林 D、贝尔德

5、下列有关电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近代电影最早是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B、格里菲斯被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C、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

D、默片时代的电影多为悲剧电影

6、下列电影作品不属于卓别林的是 ( )

A、《一个国家的诞生》 B、《城市之光》

C、《摩登时代》 D、《大独裁者》

二、 坐拥天地

【知识梳理】

1、产生:

2、功能:

(1)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为人们;

(2)电视还成为的重要手段;

(3)电视的另一重要功能是 。

(4)电视还能 。电视对艺术品的,使美术品,音乐会 。

3、地位: 。

【教考动向体验】

1、下列与影视发展有关的人物是英国人的是 ( )

A、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别林 D、贝尔德

2、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 传播资讯

B 新闻播报

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 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3、电视之所以会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主要是因为 ( )

①视听兼备、声画并茂 ②兼具多种媒介的优势

③覆盖面广 ④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室中课堂”教育的媒介是 ( )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书信

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卢米埃尔兄弟 图二 贝尔德图三 卫星电视转播站

请回答:①简述图片一、二人物在影视艺术方面的重大贡献。

②综合上述三幅图片概括影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

③简析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究解题新思路

▲课标新题 展示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图的著名演员是谁? 他的影视作品代表作有几部? 。

(2)该演员的演出风格有何特点?试简要从历史阶段特点分析成因?

▲高考典题 链接

(2005广东)下列重大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①电影的诞生 ②电视的发明 ③有声电影崛起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开拓学习新视野

▲教材知识 拓展

【历史长廊】

1.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设奖范围最广的世界级电影奖。它象征着美国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1927年,在米高梅影业公司老板路易斯·B·梅耶的指导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不久,梅耶建议设立学院奖来鼓励并表彰那些对电影事业做出突出成就的电影人。于是,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酒店举行了第一届学院奖。学院奖的奖品是一尊身高13.5英寸的锡铜合金的镀金裸体人像。从第七届起,学院奖正式更名为奥斯卡奖。

2.格里菲斯(1875—1948)

美国著名导演、著名电影理论家,公认的电影艺术的奠基人。在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戏剧美学的范畴,但从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开始进行探索、吸收别人的发明并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3.卓别林

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他主演的影片的主题: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反对法西斯独裁,谴责侵略战争;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

▲走进历史 感悟

【前沿视点】

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5月15日至本月底,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珠江电影院等在华纳金逸国际影城联合举行“东方光影传奇———中国电影百年大型资料展”,这次影展特别展出了一批科教片、社教片以及反映革命和建设的影片。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历程,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透视:电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门综合艺术,一百年来,优秀的中国电影、电影人物形象、电影歌曲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大力推广影视事业,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以及增强人们的国际意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二历史教案: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71

高二历史教案:孔子与老子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39

高二历史教案:音乐与美术


课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66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517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