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2025-09-17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优秀教案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编写教案时需注意教师的目标、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朋友。

❖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

活动目标:

1、学生产生爱劳动的愿望。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3、知道五月一日式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重点:

知道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难点:

体验劳动是件快乐又辛苦的事情。

活动准备:

各行各业的图片,音乐《劳动最光荣》、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你们听听里面讲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歌曲介绍“五一劳动节”,“这首歌曲是说小蜜蜂爱劳动,为人们采花蜜,人们都喜欢他,我们也爱劳动,过几天就是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出示五月一日的日历,引导学生观察。

“你会读这个日期吗?为什么这个字是红色的?它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3、观看课件,认识劳动人民,说一说身边的劳动者。

“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干这个?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你什么有劳动者吗?他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他们是如何劳动的?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4、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没有他们会怎么办?他们每天劳动累吗?”

“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你做过劳动者吗?做过什么事情?心情怎么?为什么?”

“劳动者那么辛苦,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参加劳动,进一步劳动的快乐。

“平时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助我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在众多备选文章中,《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这段范文最具参考价值,谢谢您的支持!

❖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整理书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整理书桌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介绍整理书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书桌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1) 讲解整理书桌的基本原则,如分类、归位、清洁等。

(2) 介绍整理书桌的步骤,如何进行分类、归位、清洁等。

(3) 演示整理书桌的过程,并讲解要点。

3. 实践操作

(1) 学生分组,互相观摩、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2)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4. 课堂讨论

(1) 分享整理书桌的心得,交流经验。

(2) 讨论整理书桌的技巧和方法,共同提高。

5.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2) 回家实践整理书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解法:通过讲解整理书桌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演示整理书桌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整理书桌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整理书桌的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观摩、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2.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回家实践整理书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学视频:介绍整理书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图片:展示整理书桌的效果图,直观明了。

3. 教学道具:如书桌模型、收纳盒等,用于演示整理书桌的过程。

七、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整理书桌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

一、教学内容:

《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醒好的面团和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

那你会包饺子吗?(进行调查,看有多少同学包过饺子)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教给学生做事情的方法,同时达到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的目的。学生将醒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擀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你们愿意学习吗?(出示:包一般水饺的方法):(师生同操作)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其实,包饺子的方法还不止这一种,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花样饺子,想不想看啊?(出示:各种花样的饺子)

7、自主尝试

这么好看的饺子,其实方法也是很简单的,老师这里有每一种饺子的制作步骤,你想不想动手做一做呢?

(将写有每种饺子制作方法的卡片发给每组学生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点拨包的方法。可让学会的同学互相教,这样尝试着包不同造型的饺子。)

也可提示学生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想象包出各种各样的饺子,包出自己的创意来。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将自己的创意说给大家听。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你觉得有意义吗?其实,每一次的劳动都有好多乐趣,只要我们能积极的在劳动中寻找、体味。对于今天包饺子来说,我想,如果我们再能亲口品尝到自己包的饺子,是不是更快乐的事情呢?好,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收拾好自己组的物品,准备下节课亲口品尝吧!

❖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会动的小动物。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创意地制作会动的小动物。

制作准备:

泥,泥浆,弹簧等。

制作过程:

1、激趣导入

小动物当然会动,可是你见过用泥巴做的小动物也会动吗?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知道了吗?

2、观察思考

你见过梅花鹿吗?说说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3、实践探索

试着做一只会动的梅花鹿。想一想,鹿腿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吗?

A、做鹿头

把一块泥巴搓成圆球状,捏出嘴巴,再粘上眼、耳、鼻。

B、做鹿身

用一块泥巴搓成一个椭圆形,再粘上一个小尾巴。

C、做鹿腿

组合粘接

1、先把鹿腿粘接在鹿身两侧,用手指轻压并抹平。

2、再用弹簧把头和身体连接起来。

注意:弹簧的两端是分别旋转插入的。

D、装饰成型

梅花鹿身上的花斑点可以用泥球装饰,也可以用硬的物品压印出花纹。

4、思考与实践:

你做的梅花鹿的头能摇动吗?想一想,除了梅花鹿,你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做哪种小动物呢?除了头可以摇动,你还可以让其他部位动起来吗?我老狼的眼睛也会动哦!

❖ 小学劳动课教案十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了解常见的违章用电现象。

3、了解触电的急救处理。

教具准备:

1、准备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体现出不安全用电的危害性。

2、围绕课文的判断题拍摄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违章用电现象的录像短片。

3、准备一根干燥的木棒、一把绝缘良好的钢丝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触电事故的图片。

2、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违章用电的危害。

3、揭示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练习中思考,思考后完善。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违章用电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书上的判断题。

2、学生自行拟定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拟订好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违章用电现象,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老师可以对安全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补充讲述。

(三)结合实际,增强用电意识,培养节约用电习惯。

1、学生检查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结合以上全用电的各项要求作出安全评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生活中怎样做到节约用电,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习惯。

(四)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1、安全用电器到了预防的作用,但是万一发生触电事故该如何处理,“技术信息”提供了3条有益的建议,教师可以分别进行讲述,并做演示,让学生参与。

2、教师可适当补充讲解什么是绝缘体,并举例说明,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也可补充讲一些常用的急救电话(119,120,110,122)以及具体用途,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和怎样使用。

文章来源:https://m.jab88.com/j/23344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