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学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对“专心致志”“走神儿”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到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读书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棋(生读题)
2、课文中讲的是学下什么棋?(围棋生读词卡)
3、谁跟谁学下棋?(两个学生跟秋学下棋。)
过渡: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交流: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了吗?
(1)“能手”就是——(高手),是啊!秋就是下围棋的——“能手”。(指名读词、读句。)
(2)什么叫“闻名”?能换个词儿来说说吗?(有名、著名)
(3)是啊!那你能读好这个词儿吗?(“远近闻名”)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秋的棋艺确实非常有名。谁能让他的名声传播得再远一些?)
(4)谁再来试试?(指名读词)
〔指导朗读要有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由学校——连云港市——江苏省——全国。〕
2、让我们把词语送入句子中,让大家都知道秋的棋艺远近闻名。(齐读第一自然段)
3、秋的名声大了,就有两个人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跟着这么一个下围棋的能手学棋,你猜猜,肯定会怎样?(学生猜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可是,后来,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是啊!这个学生在围棋比赛中,经常赢,很少输,我们也可以说他棋艺出色。生读词。贴词卡]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可见他棋艺平平。生读词。贴词卡。]
2、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我猜呀,一定是老师偏心、教的不一样。是吗?
3、哦,不是教的不一样,是学的不一样,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请小朋友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交流
3、课文中啊,用了两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了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请小朋友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两个词语。〔板书:专心致志走了神儿〕
4、这两个学生,你喜欢谁?看来,大家都喜欢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看,他是这样“专心致志”地学棋的。
(一)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遇上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1)指名读句子。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他是怎样专心致志学棋的?(相机点红:听、看、问)
(2)他在听什么?又在看什么?还会问什么?(听老师讲,看老师是怎样在棋盘上布子,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是啊!你看,他所听的、看的、问的都是和学棋有关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棋这件事上,这就是——专心致志。
(4)你能读出这份专心劲儿吗?
(评价: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你也读得专心致志。真好!
我们感受到了,你是想告诉我们怎样才是专心致志,那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还要多问问呢!是吗?
听了你的朗读,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仿佛就出现我们的眼前了。你真会读书!)
(5)出示图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看,这幅图画的就是他专心致志学棋的情形,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手,再看看他的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体会他的这份专心。(出示说话练习。)
(6)他这份专心致志的劲儿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专心致志地读一读。
(7)是啊!小朋友,我们读书学习都要像这位学生一样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才是真正的“专心致志”。
(8)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份专心学习的劲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出示)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先自由读,齐读。)
(二)当他正专心致志认真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1)看看图,看看他的眼睛,再看看他的双手,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书上是这样写的。请小朋友自己读读下面的话。
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2)交流:当一个学生正专心致志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3)这时他应该看什么?应该想什么?可是他这时候却想到了——(美丽的
天鹅,不由得的还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你们看,他这时看的想的和下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就是——走了神儿。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还是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天天如此,总是走神。像这样的学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求甚解出示后边讲解边领学生读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4、课文的这一小节写了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形,先总的写两个人学棋,接着分别
写了两个人是怎样学棋的。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一个学生的部分,男生读另一个学生的部分。先请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所要读的部分,找到了我们再来读。
五、总结
1、是啊!正因为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一个——,所以他们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谁能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
2、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就明白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是,另一个学生他却很苦恼,不明白自己的棋艺为什么会没有多大长进,你能告诉他吗?如果你遇到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先同桌练习一下再交流。)
3、小结:是啊!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朝着目标专心致志地学,才能学有所成。
六、学习生字“致”、“专”
1、学习“致”
(1)一个学生之所以要这样认真地学棋,是因为他想早日学会下围棋,成为一个出色的棋手。原来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师描红“志”),那就是做一个出色的棋手,为了这个目标,所以他非常用心去学(师描红“致”),这就是“专心致志”。
(2)小朋友看,这两个“zhì”虽然读音相同,但却是不同的汉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记住它。
(3)学习“致”的书写。(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字形。)
2、学习“专”
(1)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字形。
(2)让学生自己观察字中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下课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也一定会像一个学生那样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
苏教版二年级学下册数《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说二(5)班的同学们很聪明,老师邀请了手工小能手小明和小红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不过小明和小红有个条件,他们说只要你们能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就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同意吗?好!让我们请出他们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一些物体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中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数学王国的新朋友——“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感受角
师: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上有角吗?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活动,师指导示范)
师:同学们摸一摸尖尖的地方,是什么感觉?生:刺手。
师:同学们再摸摸角的两边是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再找找这张手工纸上的一个角,摸摸什么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和小红准备的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形尺、纸工袋、闹钟)我们把它们请下来
(二)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指其中一个角问)顶点在哪?边在哪?通常我们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这就是一个角(教师比画)。
师:观察这些角,你们能总结一下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学生汇报,师指导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三)画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认识角的样子,还要会把它绘画出来。
师:(演示画角)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起画一条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你们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
生:在纸上练习画角。
(练一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四)找角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没有角,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在身边发现角
师:你找的角在哪?给大家说说顶点在哪?边在哪?(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角,请你们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和你的同座位小声说说角在哪儿。
(五)辨角
师:请同学们来当裁判,是的用“√”表示。
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有没有一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
(六)数角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先给角做上记号,数一数,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拿出老师给你们的学具,请你做个角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知道这个重要知识,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8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师: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系吗?猜一猜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还要学会验证,请看红角与蓝角之争。它们是怎么比的?
(课件演示边长变长变短角不变)
小结:原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呢?(只与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
四.拓展练习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表现非常棒,小明和小红来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了,看看我们一起做什么吧
1.拿出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2.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纸,剪一刀后会剩下几个角?
五:全科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二年级语文下册《乌岛》教案二(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指导描红。
课时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熟课文,知道鸟岛的地理位置和鸟多的特点。
2、指导描红。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都喜欢鸟儿,是吧?可是由于一些人不注意保护,现在,鸟儿越来越少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到处是鸟的小岛好吗?
板书课题:18鸟岛
二、初读指导
1、看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鸟岛的景色。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对照插图)理解词语。
解冻筑巢挨着闻名中外
陆续安家养育密密麻麻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筑巢安家伸手游玩挨着聚
密密麻麻拾到养育人类
(2)“开火车”读。指点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导理解部分词语。
(4)齐读生字词。
4、指导了解课文大意。
(1)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
四、指导描红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
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雨后》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1、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学情分析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合作学习生字的能力,对于只有个别学生出错的生字,学生可以依据“认——想——写——用”的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而对于比较难的生字,如“短”和“紧”,需要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将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景,采访男女生的方式,关注到性别的差异,从而唤醒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与文本建立链接,从而产生富于个性的阅读体验。
学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教师“合理明标”;学生“自学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下雨的时候,你们高兴吗?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就根据这样一个雨后的场景写了一首诗歌,大家猜一猜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板书课题:《雨后》,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
1.正音,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同桌两个同学互读,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采取以前学过的认字方法互教互学。
(2)看课后生字表,看拼音读准字音,组词,想一想容易读错的字,怎样记住它。
2.全班交流学习的情况。
(1)出吃示生词,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自由读。
嫩绿赤脚使劲溅起滑了一跤
泥裤子发射兴奋
(2)出示生字,指名读——抢读。
哥踩喊妹短粗紧
(3)重点指导读:
3.全班自由书空学生字,写生字。
(1)看写一写的生字,同桌书空这些生字,你认为最难记的生字说说字形。
(2)老师带着学生写几个最难写的字。
三、学生质疑,教师明标。
1.再审课题,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质疑。
2.师梳理学生所提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3.以读代讲第一小节感受大家的快乐
(1)教师引读,学生分行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他们可能在干什么?
雨后,所有的孩子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文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快乐,谁找到了?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哪个词更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了?是呀,雨后的树梢显得更加嫩绿,滴滴雨水让树梢闪烁着光芒,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地欢笑、嬉戏,他们该有多高兴,多快乐呀,(男生读,女生读)
4.出示对学提示,学生开始对学,师巡视。
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提示:自由读2——3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试着完成:瞧,小哥哥使劲儿地(),水花()。他滑了一跤,嘴里说(),脸上却是()。我觉得,他此刻就像()一样()。
教师“点拨提升”;学生”展示交流”。
刚才围绕所提的学习目标,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认真,也很有方法,那么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一、感受哥哥的快乐
1.瞧,这群赤脚的孩子里,有一个小哥哥带着一个小妹妹呢。默读2-3小节,自己找找画画,看看你从哪些词语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和自在了?
你使劲,我更使劲,男生读
你使劲,我不服,瞧我的水花溅得更高呢(女生读)
我就是不甘落后,要比小伙伴们溅起的水花都高,齐读
2.“糟糕……糟糕”这是怎么了?也许是小哥哥用力过大,身体不稳,他正提醒着小妹妹,自己却摔了一跤。你说他此时心里想些什么?
3.这阻挡了小哥哥的快乐了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小哥哥的快乐?
(发射兴奋骄傲)
“发射”,我们常见的是发射什么?(由内而外的快乐)
采访男生:你看小哥哥玩得摔在了水里,你说他有什么可骄傲的?(玩得自在,刺激)
引导读:他为自己尽情踩水而骄傲。读——
他为自己溅起的水花比别人高而骄傲,读——
所有的男同学一起读读第2、3小节,读出小哥哥的快乐。
二、感受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的快乐是自由自在的,小妹妹也有自己的快乐呢,谁来读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里看出小妹妹的快乐。)
2.她害怕摔跤,却又想摔跤,为什么?(这是痛快的一跤,自在的一跤,妹妹的快乐还充满着渴望呢)
三、回读全文,发现新问题。
1.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它画出来。也可以再提出新的问题。
2.再次探究新问题。
教师“达标评价”;学生”巩固运用”.
一、拓展运用。
1、谈收获。
这节课学完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教师总结。
水里的这群孩子,正是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主,让他们快乐地好像神仙一样。他们的快乐也同样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背诵课文,感受他们的快乐。
二、作业设计。
1.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2.回家后有声有色地把这首儿歌被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两遍,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并且多读几遍。
听、问、查
2、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一个读,一个听,读后评价。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学案二苏教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如:将来、将要、将军。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学案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并能通过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插图和多媒体课件,体会“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中的作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回味生字组词并造句,及运用。
(1)生:我通过偏旁来区分这些字
师:你真是长了一双火眼金金啊,这么深的知识你都能找到
2.你能具体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这些字的呢?
3.举例子,说明你的识字方法。
(三)合学交流
同学们说得真好!依据偏旁去区分这些字方法还真的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识字8,这些偏旁,从这些偏旁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信息呢?(出示偏旁:忄氵讠日虫目)
1.想一想他们读什么?怎么写?(具体介绍“忄”和“目”)
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啊,把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准确,同学们给自己鼓鼓掌。
2.向大家接闪一下你的认识(如“虫”,代表昆虫,虫字旁的字应该和昆虫有关系)
从一个小小的偏旁,我们都可以获得这么多的信息,那你能根据偏旁来学习这些字吗?(出示:请清情晴蜻睛)。
1.想一想这些字你会怎么记?
2.思考在读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插入一个小活动组织编写儿歌帮助记忆。)
师:同学多聪明呀,老师一点,儿歌都会编了,那么你会为这些生字组词吗?能为词语造句吗?现在小组合作,读一读词语,读得好的,在小组里领读,并为每个词语造句。
1.出示幻灯片(请请坐情事情清清洁晴晴天睛眼睛蜻蜻蜓)
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师:大家这么聪明,都为词语造句了,那么你能巧妙的运用这些字,为句子填空吗?(出示幻灯片)
(四)导学
1.小组合作完成,并说说理由。
2.展示学习成果,变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师:今天的同学们表现特别好,特别爱学习,且会运用方法去学习,值得表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多动脑,巧妙地运用方法学习,把知识学得更牢固。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问银河》教案3(苏教版)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我”仰望银河问了几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精讲第一节
1、指名读,思考: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出示句子比较:(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二)半扶半放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自读,思考: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2、练习感情朗读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3、练习说话。(同第一节中6、)
(三)自学第三、四小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2、用线划出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课件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4、练习说话。(同第一节中6、)
(四)、学习第五小节
1、你们有那么多的问题要问银河,那你将来长大后打算怎么做呢(去银河看一看)你们的愿望真美好,多有雄心壮志呀!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
2、银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咱们中国的宇宙飞船早就升空啦!2003年,杨利伟叔叔驾驶着神舟5号飞上了太空,2006年,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叔叔又驾驶着神舟6号着陆后,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驾驶着神舟7号于2008年顺利升空,并在太空行走。(课件出示图片)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太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相信将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看望银河。
(五)、指导朗读
带着我们美好的心愿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用各种形式练读、朗诵。三、展开想像拓展运用
我们这篇课文和刚刚唱的这首歌里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又问银河吗?银河啊,在,有吗?
银河啊,在,有吗?
四、布置作业:1、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2、写话:仿写《问银河》
二年级语文下册《晚上的太阳》教案(苏教版)
教材解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的道理。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中一些表示人物情感变化的词组,并较好地运用于复述课文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事先做与书中相似的实验预习作业设计:
搜集关于爱迪生发明的小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第一板块——课文导入
【目标:揭示课题,学习课文5分钟】
1.板书:晚上的“太阳”。
2.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师引导学生质疑:咦,晚上怎么还会有太阳?)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3.关于晚上的“太阳”——电灯,你还知道些什么?
(相机介绍爱迪生以及他的发明)
4.爱迪生为什么想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运用预习得到的信息来解释第二板块——初读课文
【目标:掌握词语,读通课文。15分钟】
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请来医生手术挡手简易发明
犹豫痛苦焦急呻吟自豪智慧
一分一秒无可奈何急性阑尾炎一本正经
2.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妈妈,要是晚上也有太阳/该多好哇,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2)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注意:“请、性”是后鼻音,“术”是翘舌音。)
去拼音读词。
齐读生字词。
第三板块——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目标:渐入情景,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5分钟】
1.引读:一个大雪天的晚上,爱迪生的妈妈——。爸爸请来的医生说——,需要——。
2.师简介“急性阑尾炎”。
3.是啊,急性阑尾炎急需马上做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板书:十万火急)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在场的所有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生相机回答。第四板块——学习生字
【目标: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15分钟】
1.出示生字所有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教师提醒要点:“医”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反馈。指名读,齐读。
指名回答生字书写要点。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第五板块——一复习导入。
【目标:回顾旧知,复述第一自然段。10分钟】
1.认读词语
请来医生手术挡手简易发明
犹豫痛苦焦急呻吟自豪智慧
一分一秒无可奈何急性阑尾炎一本正经
2.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得了什么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简述第一段内容第六版块——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目标:细读课文,理解内容。20分钟】
1.读到这儿,很多小朋友都会皱眉头,为什么呢?(情况紧急,为妈妈担心)
2.此时在场的人有什么表现?
3.讨论:
(1)分人物随机进行
人物一:医生犹豫了。
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拿不定主意。)他会想些什么?(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这个手术是做呢,还是不做?)
人物二:妈妈痛苦地呻吟着。
理解“呻吟”:你有痛苦的经历吗?或者看到过别人的痛苦事情?(生病)像这样痛苦地忍不住发出声音就叫“呻吟”
人物三: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
什么是“无可奈何”,你能表演出爸爸这种着急的样子吗?
人物四:爱迪生站在一旁——
给“焦急”找个近义词朋友?爱迪生的手心为什么攥出了汗水?他是怎么想的?
(2)指导感情朗读
4.正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忽然爱迪生眼睛一亮:“医生,我有办法了。”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看图这时候他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二年级语文下册《闪光的金子》学案二苏教版
16“闪光的金子”(2)本人将及时提供热情服务:说明了徐虎服务态度好,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3)开箱时间19时,19时也就是晚上7点,当别人在家休息的时候,徐虎却还在热情地工作不计辛劳,可以看出他是个助人为乐、全心全意帮助别人的人……
(4)每天总是定时开箱,挨家挨户上门修理:说明徐虎是个遵守诺言、严格履行承诺、高度负责、从不愿偷懒的人,他一心想着大家的利益,热情为大家服务……
过渡:徐虎到底是怎样挨家挨户,上门热情服务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使你很感动?
板块二:第四自然段。
(1)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五家时,已经是夜晚十点多钟了。深夜十点多钟,明天还要继续上班,况且已经做了四家的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那时主人可能已经唾了,当主人看见徐虎十点多了还上门修理,他会怎么说?徐虎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想象然后表演出当时的情景。(同桌读书,对演。)
过渡:徐虎是不是就那天是那么辛苦呢?(不。)引读最后一段。
板块三: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段:请你想象一下除了书上写的深夜修理抽水马桶的事,徐虎还怎样为大家热情服务呢?(出示黑板:冬夜修水管抱病服务狂风暴雨生日的那天深夜摔跤眼镜破了……)
布置作业:课后造句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亮湾》。
2.还记得在《月亮湾》中认识的词语朋友吗?谁来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指名先读村子、河水等词,再读美丽的清清的,最后读短语)
师:瞧,有了这些美美的词做修饰,村子河水朝霞笑声农田小河就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指名读,板贴:美丽)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是呀,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出示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它!(齐读)
师:读得真响亮,真流利!
师: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而全文就是围绕“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来写的。就像一个人有一颗心脏,一篇文章也有一个中心。如果一个句子能表明文章的中心,我们就称这个句子叫作“中心句”。(板书:月亮湾美丽)
过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月亮湾。请大家默读第二三自然段,作者在介绍月亮湾时具体介绍了哪两个地方的美景呢?(村子的前面,村子的后面)
过渡: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一共几句话?(6句)想一想:文章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把你最喜欢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最喜欢哪一处美景?
(1)第一句: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
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吗?(把小河比作月牙)为什么这么比呢?小河和月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弯弯的)(出示图:你们看,月牙弯弯的,小河也是弯弯的,所以把它们联系起来了)
这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觉得怎么样?(美、可爱)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主要就是介绍了小河的景象(点出、板贴:小河)
小桥:月牙一样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桥。这小桥是在小河的哪里?(点出、板贴:河上)评价:弯弯的小河加上古老的小桥,那是多美的情景啊!谁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小河与小桥!
这是一条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小河,真美呀!怪不得村子的名字就叫“月亮湾”。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
评价:说的真好。你很会思考!
(2)第二、三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缓缓地:河水是怎样流着的?(缓缓地)能不能给它换个词?(慢慢地)
师:“缓”就是慢的意思,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谁来读好这个词?
师:绕:这里还有一个“绕”字,你读懂了什么?(围着)
师:在这缓缓流淌的小河里,你看到什么?(小鱼)这里的“一群群”说明了什么?(鱼多)
你们看(出示图片)一群群可爱的小鱼,穿梭水中,像自由自在的天使,游过来、游过去,多快活!能把这份快乐融入你的朗读中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师:(出示图片)看,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师:河水里有小桥、绿树和青山的影子。这就叫做倒映。
师:多美的倒影!谁来读好这一句?评: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对比)你觉得哪句好?好在哪里?
出示“清清的”:是啊,清清的河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干净、透明!
谁能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体会一样河水的清澈、透明。(齐读)
出示B、C两句:这两句话描写的又是小河哪里的景色呢?(点出、板贴:河里)谁能把河里的美景读好?
(3)第四、五句: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美:你喜欢桃花的什么?你觉得桃花开的怎样?(美)
你从哪感受到桃花的美?(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朝霞图):朝霞你们见过吗?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被太阳染的通红鲜亮,非常美丽。桃花就像灿烂的朝霞一样美(桃花图)
多:“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不仅说明桃花美,还说明桃花很多呢。还从哪里看出桃花多?(许多、开满)
(桃花、朝霞对比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大片——(灿烂的朝霞)
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你也能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填填这几个比喻句吗?
拓展练习:
出示:春天,农田里到处是金黄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地上铺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4)(4)第六句: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绿油油”是什么意思?(特别绿,绿得发亮)
师: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农田里的庄稼不仅长得好,而且颜色也很美呀!你还知道哪些像绿油油这样表示颜色的词呢?
小朋友的词汇量真丰富,谁能来读好农田颜色的美呢?放入句子中谁能读好它?
谁来说说这句话写了哪里的美景?(点出、板贴:农田)
(5)小结:
过渡:村前的每一处景物都是那样美丽,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的。先向我们介绍了近处小河以及河上的石桥,接着具体写了河水的清,然后描绘了河岸的桃树,最后介绍了远处的农田。以后我们在介绍一个地方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文章就更有条理了。
师:这么美的景色,谁已经能记住了?(出示填空)指名完成。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
过渡:月亮湾不但村前美,村后的景色也十分迷人,听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小朋友思考第三小节写了村后哪里的景色?(山坡)
师:出示图片;看看图,你从“一片茶树”体会到了什么?(多)
是啊,山坡上的茶树可真多呀!采茶姑娘采着茶,心里快乐极了!你听——
引读: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谁来快乐的读读这个词?
你看,她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她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风景美、生活越过越好)
师:是啊!正是月亮湾人民勤劳的双手才把他们的村子建设得一天比一天美好。可见,月亮湾的人民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的喜悦!齐读第三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作者一开始就向我们总得概括了月亮湾的美丽,然后分别从村前和村后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的美。在写村前时,作者抓住小河与农田的景色进行描写,在写小河时,还具体写了河上、河里与河岸的美景。而在写到村后时,作者则用简单的笔墨略写了山坡上的景色。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月亮湾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是这份热爱使得月亮湾更加美丽。
2、让我们带着对月亮湾无比热爱的感情来赞美一下这人间仙境吧!(配乐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练习扩词。
观察字形,想办法记忆。
2.范写,提示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火字旁,撇为竖撇。
3.湾:左窄右宽,右部“亦”有所变化,中间变成两竖宜写得宽扁;下部的“弓”上收下放,其中两折和一竖均略向左斜,以求斜中取正,使右部稳定。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习字册》
3、想一想你家周围美丽的景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六、板书设计
3.月亮湾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家美丽
↖村后:山坡
二年级语文下册《问银河》教案2(苏教版)
问银河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品读课文1—4自然段
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的?
◎学习导引(一)
1、品读第一小节。画一画文中清澈的小河、小鱼、水草。
2、思考:面对宽广的银河,孩子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3、朗读、感悟、品味。
4、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导引(二)
1、品读第二、三、四小节。
2、思考:孩子们又提出了哪些问题?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画一画文中的客轮、斜拉桥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3、朗读、感悟。
展示交流:
1、反复朗读、想象,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推荐汇报。
3、师生对读、小组赛读,读出快活、赞美之情!
◎学习导引(三)
1、品读第五小节。
2、思考:孩子们将如何解决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
3、反复朗读、感悟。
4、你从段末的感叹号中读懂了什么?(从孩子们探究的决心方面考虑)
三、展示交流:你们将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1、试着背诵课文。
2、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背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达标检测
1、造句:宽广……
好多好多……
五、总结提升:
宇宙很神奇,也很宽广、无垠,宇宙的奥秘更是无穷无尽,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去探索,认真去研究,你们肯定能解开宇宙更多的秘密,因为老师知道,你们是最棒的,为了将来,你们现在可要认真学习喔!
布置作业1、课内:补充习题板书设计24、问银河
神奇
二年级语文下册《乌岛》教案一(苏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个生字。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课件出示词语:
青海湖海西皮闻名中外
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世界
伸手拾到人类朋友
2、同学们呢,你们发现了吗,这些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所了解到的鸟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表现可真棒,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去鸟岛,你们知道鸟岛在哪儿吗?(青海湖西部)
2、(课件出示地图)青海湖就在青海省的东北部,(课件出示青海湖)这是青海湖,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这儿就是鸟儿的家。鸟岛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在这样一个小岛上却栖息着近十万只候鸟,这里简直是“鸟的王国”所以这儿被成为鸟岛,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海西皮”(课件出示海西皮)
3、小朋友,就是这样一座面积很小,并不起眼的小岛,它却——闻名中外(课件出示),全世界人都听说过它的名字呢!真了不起呀(指名读)
4、我们再来一起读好第1段话。(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样一个小岛为什么会闻名中外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仔细体会,作者笔下的鸟岛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谁能用一两个词说说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鸟多热闹非凡鸟的世界)
3、可是,有一年冬天,一个同学来这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因为冬天寒冷,鸟都走了。)
4、你从哪里知道冬天没有鸟?
(生读:每年春天,)会读书,会思考,真聪明。
5、这句话会读吗?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B、我们来看看,一群一群是怎么飞来了?(课件出示一群一群鸟儿飞来的动画)怎么读好这个词呢(指名读)
一群一群读得要慢点,并且好像连起来,仿佛天空不停有鸟儿从远处飞来。
C、怎么理解这“陆续”
这些鸟儿接连不断地飞来,所以,用上了“陆续”。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放学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校园,陆续表示接二连三。
D、理解了这两个词语,我想你肯定能读好这句话的。(指名读)
6、这么多的鸟儿会在这里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巢是什么意思?(巢就是窝)(先出示巢字,再出示窝的图)
指名学生读,提问,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呢?(我看见鸟儿把这里当成家一样,搭建鸟巢,生育后代……)
是啊,你真会读书,这里就像是鸟儿们自己的家一样,生活在这里是那么的温馨、幸福,这里真不愧为鸟的世界呀!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7、春天的鸟岛是这样的情景,那夏天呢?谁来读读第3小节?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夏天的小岛怎么样?(用书中的词语就是鸟的世界)
2、为什么这么说呢?(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3、先来看这句话,指名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是鸟的世界(各种各样,最热闹)
(1)你想象一下,你都看见了哪些鸟儿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鸟的图片,(出示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有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
(2)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就好像在开一个盛大的聚会一样,怎么能不热闹呢?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它们在这里会做些什么呢?(指名说,)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播放鸟儿活动的动画)你能连起来说一段话。
(4)这里除了鸟多,鸟窝多,鸟蛋也多(课件出示句子)你们又是从哪感受到的?(5)出示鸟窝图: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鸟岛上密密麻麻的鸟窝。鸟窝挨得紧紧的,多密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6)鸟蛋多,又是从哪体会到的?不仅窝里有“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窝外也有“生: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窝里窝外到处都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课件出示不同的鸟蛋图)
(7)谁来读好这句话?
(8)鸟岛真是鸟的王国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六月的鸟岛,去感受一下鸟儿的世界。(播放鸟岛的视频)
(9)多么奇妙而美丽的鸟岛啊,你能读好这个自然段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怎么样?(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0能背出来吗?背诵第3段。
五、学习第四段
1、真好,我想大家的感受都是发自内心的,难怪这个偏僻的小岛引来了许多的游人
2、(课件出示)每年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齐读)
你们是游客,来到了小岛,我来采访采访你
A、(这位小游客,你好,鸟岛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看,这里的小鸟真多真可爱啊,你伸手就可以捉到了,要不要捉几只带回家啊?为什么?)(生:因为我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你好,小朋友,欢迎来鸟岛游玩。你在这里拍照留念了吗?你看,这里的鸟蛋真多,随处可以拾到,你选几个带回家作纪念吧!为什么?)(生:因为我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看来,我们都是文明小游客。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
请读一读,完成补充句子。
(课件出示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因为),所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5、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的生存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更需要人类的保护。
文章来源://m.jab88.com/j/9537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