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二专题复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二专题复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1.利用讲述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们对本章有总体的认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认识更直观,更深入;

2.在教学中插入提问和课堂讨论,对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搜集相关史料进行阅读,以拓展知识和视野,深化对本章的学习。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英美的新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一直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二战使英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但它并不愿意放弃固有的地位,而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希望取代英国的地位。为此,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战后方案,也就是课本所提到的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在这两个组织的地位、特权等说明,这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因此,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规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比价关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金融与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积极方面: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方面: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垄断组织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2.关贸总协定:

(1)关贸总协定出台的背景

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签署: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宗旨:降低—减少—实施──实现。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作用:创造—推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自关贸总协定缔约以来,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些谈判缓解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美国为主导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美国提出“怀特计划”,英国提出“凯恩斯计划”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为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也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的三大支柱。它既是美国经济对外外扩张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欧洲联盟的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了解欧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意义,了解东盟的发展历史及其与中国的交往情况,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文字及影像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并从中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2)通过问题探究、交流讨论认识区域集团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梳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相关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国家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1.利用讲述法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识记当今区域集团和发展趋势;

2.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欧盟的联合:

(1)原因

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以更好的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是欧洲经济黄金时代。

英国:通过实施改革,加上美国的援助,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法国:在经济上大规模推行国有化运动,国家对重点基础工业部门实行计划调节,同时新技术加以装备使之现代化,借助政府干预和美国的帮助,法国经济迅速恢复,1948年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9-197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美国、英国以及联邦德国。

德国:在政治上消除法西斯势力,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在经济上加强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积极利用外资;在文化上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等,美国的帮助,50年代恢复战前水平,60年代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西欧发展的共同原因是:进行改革,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的帮助,积极利用新技术等,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①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为了防止血腥的历史悲剧再度重演,缓和欧洲内部的矛盾。

②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③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贸易联系紧密,有得于联合

④在美苏争霸中面临的危机,美国进行经济渗透,苏联进行政治威协,而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与这两个超级大国抗衡,因此,要摆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带来的威协,只能走联合的道路。

(2)形成过程:

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7月1日,3个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④到1986年,欧共体拥有12个成员国,并且在诸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

⑤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朝着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方面又大迈进了一步。

⑥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相继批准“马约”,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发展:

①规模扩大。欧盟成立后,不断有一些其它的国家要求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已经发展为25国,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元的出现。

发展趋势: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性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因为欧共体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出面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3)影响:

①欧盟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合作,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与美国、日本并立为经济三强。

③推动了国际格局朝向多极化发展

2.扩大的东盟:

(1)形成过程

①1961年7月31日,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国在曼谷成立东南亚联盟

②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取代了东南亚联盟。

③1984年,文莱加入,1995年越南加入,1997年缅甸、老挝加入,1999年柬埔寨加入

(2)特点,是亚洲第一个囊括本地区全部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

(3)影响,

①东盟成立以来,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一体化的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②积极展开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如从1977年开始,东盟每年与美国进行一次对话,1980年还成立了东盟—美国经济协调委员会,同年还与欧共体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

③积极加强与亚洲其他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如“10+3“”10+1“会议合作机制的产生,正在启动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谈判,对于促进东盟自身的发展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自由贸易区: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②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领导权,必须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2)形成过程,

①1985年,美国总理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首次正式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张,并且开始展开协商谈判。

②1987年,美国与墨西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③1988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④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⑤1993年,三国又就环保、劳动就业等问题达成协议

⑥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3)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逐步形成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

①推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三国间相互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②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发展趋势:向中南美洲推广,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4.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具雏形,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所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在世界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过程

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访问韩国期间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得到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积极响应。

②1989年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东盟等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的问世。

③1991年,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④199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达21个。

(3)特点: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实力大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各成员国之间又不互相连接。

(4)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①1993年于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声明中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②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截止2004年,亚非拉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共举办了12次。

1.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的过程;

2.欧盟形成的原因,当今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1.欧共体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成立的?后来为什么迅速发展?欧共体的性质是什么?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如何?

2.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作用如何?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它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为什么说《茂物宣言》是亚太经合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4.中国何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自成立至今该组织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二战后成立的典型的区域经济集团,反映了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试讨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6.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对于促进各集团内部国家经济的合作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经济区域化对世界经济格局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更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试讨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西欧的兴起,使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着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抗争的局面转变;随着世界军事和政治形势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领域合作;各地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突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和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知识与能力:

(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

(2)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2)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初步懂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1.利用讲述,辅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本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会系统学习;

2.通过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针对材料问题,老师可正确带领学生分析材料和挖掘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归纳与整合。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进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初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最终)

④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紧密)

(2)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④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影响:

①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经管);

③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劣势与被动(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

④应对措施: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前身:关贸总协定。

(2)成立:1995年。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它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维护公平贸易的经济组织。

特点:规范化与法制化;

原则: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职能:“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龙永图

(3)目的: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4)发展:截至2006年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有149个成员。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5)作用: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③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6)意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国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要远远大于关贸总协定,它比关贸总协定组织更严密、规定更严格,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更大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①1947年,中国参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创始成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③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

①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对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机遇:①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②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③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④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①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②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③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1.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1.简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什么影响?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重大意义?

5.

人类早已进入新世纪,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急流勇退抑或乘势而上,我们已经找到答案;在国际利益博弈中是强权还是忍让;是自强还是退却;十七大再一次给了国人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建立和谐新世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有同一个梦想。

相关推荐

2015届高考历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轮复习提纲


专题十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经过二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实力大减;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②为了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概况
①形成:1944年,美、苏、中、法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主要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②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世界银行(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③运行机制:投票权按认缴股金份额,股金份额按经济实力来决定。
(3)评价
①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美国取代英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了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②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扩大了世界贸易。
2.关贸总协定
(1)成立
①成立:1947年10月,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②宗旨:相互消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以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③性质: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在工作上同联合国有关机构联系密切。
(2)影响
①是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体制,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美国试图通过这一组织操纵世界贸易,进行经济扩张。
3.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
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体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概述:(1)原因:①世界格局的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两极格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②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2)主要表现: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促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②消极影响:各成员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首先关注的是本集团和本国的利益,往往置全球利益于不顾,世界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主权的概念将受到冲击,随着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成员国在主权上必须作出更多的让步。
1.欧洲联盟
见专题9。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①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②美国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保持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必须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成立
①建立: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正式诞生。②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在经济上形成互补,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③发展方向: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
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②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③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亚太国家走上合作道路。
(2)成立
①过程:1989年,美、日、加、澳、韩等12国在澳大利亚正式成立。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一起加入。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特点: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它只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合作的程度低,是非排他性的经济合作,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3)影响
①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大大提高。②在经济区域合作中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成员国在国家实力、经济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4.东南亚国家联盟
(1)1967年8月,在泰国曼谷成立。(2)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3)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4)影响: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亚太乃至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日、韩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WTO)
(1)成立
①建立:1995年1月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②宗旨:调解各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间的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③运行机制:完全协商一致原则,其协议对各成员国都具有法律约束性。
(3)意义
①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有利于抵制国际经济中的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相互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②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过程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②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23个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5年1月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由“复关”谈判转入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③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评价:
①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②给中国带来压力和挑战。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冲击。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观念、体制、经营机制、产业结构上进行相应转变,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1)主要原因
科技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障碍;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2)形成过程
①进程: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②主要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②本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问题与解决途径
①存在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②解决途径: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4)评价
①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③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寻求发展。
〖点拨〗请注意下列重要图标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确立: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2、内容:

①确立国际货币制度: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

3、结果: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4、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①形成: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②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二)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欧盟(EU)

(1)欧洲联合原因: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吸取战争的教训;

③应对苏联的“势力扩张”和美国的控制;

④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⑤欧元:欧盟单一货币,200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3)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4)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亚太经合组织(APEC):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2国第一届部长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宣告成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三)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和经济的提高;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3、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

③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趋利避害,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好世贸规则等,才能在世界中赢得市场。

(四)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

2、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②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3、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①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②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拉大。

▲对策:①坚持对外开放;②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和谐发展;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⑥加强区域合作等。

高一历史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八单元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程标准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本专题开设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了解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走势。二战以来,随着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不断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作为一长期受外国殖民者凌辱和欺压、底子薄、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一个何处去的问题。闭关锁国,必然是回到落后挨打的局面;对外开放,则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面向世界,走向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历史发展不可回避的潮流。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接受发达国家资本的新的一轮扩张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学习中求发展。同时教育学生应积极同国际接轨,采取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扬弃”方式,真正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
教材内容分析
本专题应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内容。一个中心是指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在当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事实。当今的世界经济,触一发而动千钧,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两个基本内容之一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正确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垮了德、日、意三个战前的强国,严重削弱了英、法两个多年的世界大国。唯独美国在战争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害,相反,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国际运作,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尽管美国主观上是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却起到理顺了战后的国际间的金融和贸易问题,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向联合的重要一环,为经济全球化奠定初步基础。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老师们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结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召开、欧元的一体化等时事内容给学生讲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其用意在于,一是作为中国公民,明白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的境况和地位;二是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寻找适合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然,在掌握主体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教材难点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较多,而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了。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的圈子,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经济区域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
2.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列强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全球(含中国)的经济侵略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列强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全球(含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准确理解,是本单元的又一难点问题。既然近代列强的资本输出属于侵略的范畴,那么,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又能接受发达国家的侵略的事实呢?这就涉及到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问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而经济全球化又是在西方发展模式推动下发展的,因此,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从而使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全球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部分国家的主权,威胁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但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的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的焦点是,全球化是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从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不对等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消除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运用当前科技革命成果,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
重点问题阐述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确立的?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由于传统经济重心——英国屡遭重创,美国却借两次世界大战之机,特别是远离战火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本国经济,实力日益膨胀。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在两大机构中,美国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国与国之间关于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确立。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通过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各国间的贸易,加强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3)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促进各国经济向前发展;(4)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句话,建立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支柱基础之上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看,由于美国和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一方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和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资本的扩张,加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凭借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垄断组织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同时使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4.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非但具有可能,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方均有所得和有所失,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5.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经济区域化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的联合图强的战略,它依仗集团的力量以促进和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区域内参与竞争的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区域外的竞争。
6.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原因:其一,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其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其三,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其四,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其五,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六,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存在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影响和左右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相对劣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三是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最终加大南北贫富差距,增加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7.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构成要素、基本特点,并评价其作用。

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成:制度+机构

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4.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5.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标志以及影响。

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6.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组织原则、合作方式和影响。

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组织原则:在多年实践中,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即: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壮大,不仅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建立过程: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

②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反对未能成立

③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

⑤1994年4月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⑥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重要作用:①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为国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舞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意义?

过程: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②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③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④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⑤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意义: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3)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1)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3)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4)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原因:①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进程: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存在问题: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

②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扩展到全球,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④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它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1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②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13.怎样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①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74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