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鲁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鲁教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鲁教版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与防治,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了解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

2.知道研究气体物质的方法,对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方法加以巩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制取及用途。

3.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的含义,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4.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自主学习

1.空气的成分(按分数)大约是:氮气%,21%,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的。A.用加热铜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色的铜丝变成色。

B.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发出色

火焰,放热,产生。

3.工业上,利用空气各气体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出来的气体是,

剩余的主要气体是;工业制氧气是变化。

4.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________的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溶于水。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都可以和氧气反应,叫反应。

7.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和结论:

a.木炭;现象:发出,放热;结论:生成气体。

b.铁丝;现象:;结论:生成物是。

做铁丝实验时,在瓶底放或,防止。

c.蜡烛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热,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瓶壁;结论:生成

物是和。证明蜡烛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8.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3)仪器装置:发

生装置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收集方法_____和____,依据分别是。(4)装置要点:长

颈漏斗下端伸入__以下,锥形瓶中导气管_________,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__________。

(5)实验步骤:检查装置_______,加入药品,先______后______,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

当看到导管口有______、______的气泡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6)验满: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出M.jaB88.COm

现__________,说明已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若______,则满。

(7)检验:将________放在集气瓶中,若_______,则是氧气。(8)催化剂:一变二不变,变的是

,不变的是。[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

气(课本P88页)]

9.化学反应的类型a.化合反应:(特点)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b.分解反应:(特

点)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c.氧化反应:(特点)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化学式的意义:例:H2O宏观①_____、②__________;微观①_________、②______。

11.化合价与化学式: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在______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12.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H2O中各原子的个数

比: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c.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1.8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e.多少克水中含有8g氢元素: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自然界中氧、碳循环是通过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

2.物质的分类:

达标测试

1.空气成分中,体积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A.工业粉尘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风力发电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在灯管中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改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

5.下列气体能给供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粉加热变黑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碳、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9.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10.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11.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水属于氧化物B.干冰属于单质C.硝酸铵属于盐D.乙醇属于有机物

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

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鼓励焚烧秸秆节能

13.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14.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下列对打火机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看法不正

确的是()

A.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D.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15.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

2H:_______;②H2:_________;③_________④Mg2+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

问题(已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15mL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

是。实验过程中,注射器如何操作?。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

(4)实验中能否用铁、碳、硫等物质替代铜粉?说出理由。

2.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H2、O2

和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

并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口进入

(填“a”或“b”);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__,

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③若用A制取CO2气体,用B装置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Cl

气体,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并写出与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课本“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

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和在

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1)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

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图是某学校的师生对“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实验装

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lg/ml)质量

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

趣味性强

4.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_____,E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写出反应②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③化学方程式:。

总结反思:

延伸阅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九年级班姓名时间:2012年月日
【复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符号表达式。(重点)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重难点)
知识点一: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
组成的结论,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⑵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计算,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⑶氮气:①性质:通常状况下是颜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用途;作灯泡,作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
⑷稀有气体:①性质: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被称为。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2、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
⑴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等。
⑵危害:可形成酸雨;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研制和开发;工厂的废气要;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组成由组成,组成固定由组成,组成不固定
性质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联系纯净物混合得到;混合物分离得到。
知识点二: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
木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发出
放出,生成能使的气体
硫发出明亮的色火焰,生成有
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铁剧烈,,放出,生成色固体
石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生成石蜡+氧气——+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用途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
炼钢、切割金属等
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知识点三: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这一过程为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常有以下三种方法,请结合下面的装置图完成下表:
反应原理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制取装置注意事项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加热KMnO4
①加热KMnO4管口处放
②试管口要略③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管口出现才收集;④结束时应先再
加热KClO3与MnO2
常温分解H2O2与MnO2
长颈漏斗下端要
3、检验O2方法:把伸入集气瓶中,若则证明是氧气。验满的方法: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当看到时,表明已收集满(注意:氧气瓶应竖直放置);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若木条,说明氧气已满。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⑵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的作用。
【课堂探究】
问题一:育华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典型例题】例1: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该实验可推论出
它的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所选的药品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④等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问题二:实验室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从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角度考虑,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填序号),理由是
前两种制法与第三种制法的发生装置相比较,不同点主要在哪里?
【典型例题】例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与反思】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三种,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即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比较)
变式训练:(08福建晋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再;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或是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①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___
(5)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有效训练】
1、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甲烷用作燃料D.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4、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
A充入氧气B充入氮气C放入一小包铁粉D真空包装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为保证长时间潜航,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有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O2。
(1)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个方法的两个优点是①;②。
8、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用丙收集氧气从
(选填a或b)进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一:空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初步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引言】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入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哦,没有。那么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2、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总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师边介绍演示新教材[实验2-1]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归纳总结

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

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

【投影】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209.9℃,沸点为-1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五、学生自学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保护空气。

【板书设计】

课题一: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空气

【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物质的燃烧现象。

【教学难点】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一结论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已制备好的氧气、木条、木炭、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引言】师:什么是物理性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展示】一瓶已制备好的氧气,正放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氧气的物理性质?

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师: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如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

标况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的比较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

略大

-218℃

-180℃

不易

【演示】教材中[实验2-2]。

(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2-3,实验2-12,然后填好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方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必须强调硫、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

【提出质疑】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讨论】

【现象】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请该生用手触摸集气瓶的外壁,感觉烫。)

【结论】铝+氧气氧化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老师与你们一起做过四个实验,这四个实验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告诉了我们: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对吗?

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会计师相对较少,所以物质燃烧的程度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法探究了氧气一个重要物质性质——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标况下),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师生的合作实验,探究了氧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较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生成气味的气体,并且都放热,不同的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

2、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并生成一种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物质是。

3、空气中有氧气,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

1、写出木炭、硫、磷、铁、镁、铝及蜡烛分虽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庆的文字表达式。(用填表格式)

2、预习第31-32页的教材内容。

3、讨论: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剧烈?

【板书设计】

课题二: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

技能目标: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玻璃棒、水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1)化学小魔术:不燃的小手帕

(2)影片片断欣赏: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二、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做的一些实验和刚才小魔术中酒精的燃烧都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能不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呢?

三、探究合作

1、分组讨论:

(1)下列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E、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联系实际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

2、师生共同总结:

(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四、创新应用

1、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碳B、铁C、磷D、硫

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

四、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2、

二、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四、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

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

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

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

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四、创新应用

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

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a)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b)抢救“非典”病人时为什么要输氧?

六、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七、探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

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

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

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

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四、创新应用

a)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

b)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

八、板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九年级上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借助对空气组成的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
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过程与方法】步步设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严密性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现的巨大兴趣和价值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
【难点】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我们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板书:
课题1空气

提问: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渡

设疑

释疑

小结:同学们对空气一点也不陌生,都深深知道空气的存在对我们的重要性。但是很久以前的人类并不了解空气,直到他们登山、潜水的时候才逐渐意识到身边有空气的存在。

设问: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里有哪些主要成分呢?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实验)瓶口吞蛋
提出实验的目的:
设法使一只熟鸡蛋完好地进入瓶中。

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提问:鸡蛋为什么能进入瓶中?说明什么?

自由发言:不是。空气中有氧气、有二氧化碳、有水等。

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代表上台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吞蛋”的原理,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的结论。

帮助学生重新整理已有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新课。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及从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设疑

评价

小结
(实验)小学的自然课上做过的蜡烛自灭的实验
提出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提问:
蜡烛为何会熄灭?
水面为何会上升?
能否认为杯中液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回忆,观察实验

讨论交流

小结:
蜡烛燃烧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当氧气消耗完,蜡烛熄灭。
由于氧气的消耗,杯中气压减小,液面上升。
由于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弥补消耗的部分氧气,故液面上升的高度并不是氧气的体积。

培养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液面上升体积不等于氧气体积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过渡

设疑

释疑我们怎样改进此实验,使液面上升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

板书: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问:
选择实验用的药品要注意什么?
实验装置有何要求?
实验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参与学生设计方案,给予及时评价。
提供学生课参考的反应:
①S+O2点燃____→SO2
固气气
②C+O2点燃____→CO2
固气气
③P+O2点燃____→P2O5
固气固
④石蜡+O2点燃____→CO2+H2O
⑤Fe+O2点燃____→Fe3O4
固气固
(纯氧中发生)
讨论,交流,小结:

药品只能选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的。

装置不能漏气。
冷却后再测量水面上升(或进入)的体积。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

评价

小结

提问:如何事先将广口瓶体积五等分?

参与学生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
给予及时评价

提问:
哪些同学的实验成功了,哪些同学实验结果,水面上升不到1/5?

请学生互相评价

提问: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设疑:
根据实验的原理,有没有其他改进装置可以测定氧气的含量

根据实验药品选择的依据,用蜡烛能否测定氧气的含量呢?有其他药品可以替代红磷吗?
设计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
讨论,交流

动手实验:
连接好装置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观察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

学生互评实验:
分析水面上升不足1/5的原因

小结实验成败关键:
红磷的要足量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过渡

小结提问:
瓶中剩余的4/5气体是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有关空气发现史的有关资料
氮气
固定成分氧气
空气稀有气体

可变成分二氧化碳
其它

介绍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相关性质和用途

提问:
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有水、二氧化碳。
汇报各种资料

讨论,整理。归纳对空气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化学史教育

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作业1、思考:还有哪些改进实验可以代替课上所作的实验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2、实验中的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的有关性质?
3、通过网络、报纸查找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空气(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含有氧气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氮气及其他气体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课时)
一.教学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重、难、疑点
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
(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
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
[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讲解]:除了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性质外,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得到氧气的其他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度三态变化
无色无味气体1.429g/L不易溶于水-183℃淡蓝色液体
-218℃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演示[实验1—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实验]:演示[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实验]: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3.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浓厚白烟。
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实验]:演示[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4.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实验]:演示[实验1—5]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教师活动]: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
(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前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板书]:*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A+B→AB
[讨论]: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催化剂、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
二.重、难、疑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
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通过第3个问题,教会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即按照“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叙述。
[讨论]: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叙述。
[板书]:一.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现象结论
[提问]: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新课引入]: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
[教师活动]: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演示[实验1—6]加热少量氯酸钾
[观察]:氯酸钾沸腾前,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继续加热至沸腾后,才有少量氧气放出。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加热氯酸钾能否放出氧气?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放出氧气?放出氧气的速度如何?
[实验]:演示[实验1—7]加热少量二氧化锰。
[观察]: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
[实验]:演示[实验1—8]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观察]: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呢?比较这三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1—8]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加热氯酸钾到较高温度能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加入了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划出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板书]: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板书]: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活动]: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一下几个问题: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举例]: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
[讲解]: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板书]: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Mn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KClO3KClO2
[教师活动]: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
[讨论]: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小结]: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9]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讲解]: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影响气体产量,故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处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操作]:取氯酸钾、二氧化锰约3:1,混合均匀,放人试管底部。
[讨论]:如何固定试管?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操作]: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位置。固定好试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
[讨论]:伸人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药品为什么要平铺于试管底部?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操作]:预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内混合物靠管口的部分。
[讲解]:酒精灯随反应的进行和需要氧气量的多少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度和量。
[讨论]:当开始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
[讲解]: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口检验逸出的气体,确定空气已经排尽时,再开始收集。
[讨论]: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
[操作]:当气泡开始从瓶口逸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立于台面上,用同样方法再收集1-2瓶氧气。
[讨论]:实验完毕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还是先移走酒精灯?
[操作]: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
[讲解]:实验室除了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氧酸钾制取氧气外,还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出示高锰酸钾样品)
[学生活动]:观察高锰酸钾的色、态。
[教师活动]:讲解一团棉花的作用,写出文字表达式:
[板书]: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1)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04K2Mn04MnO2O2
(2)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生成的氧气飘入导管堵塞导管。
[讨论]:对比两个文字表达式共同点,归纳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讨论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板书]:5.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AB→A+B
[强调]: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都是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讲解]:通常,在工业、医疗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气,靠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是不行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氧气的工业制法。
[板书]:三.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内容,讨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
[板书]:根据液氧与液氮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压缩蒸发氮气(沸点-196℃)
空气———→液态空气———→
降温液态氧(沸点-183℃)
(四)总结、扩展
本节主要学习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氧气的工业制法,归纳出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其中排水法适用于那些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加热固体试剂制取气体的原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接触。
四.布置作业:回忆、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9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