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灭火和灭火器简介。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2.难点: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疑点: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1%时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是为什么又说二氧化碳无毒?

4.解决办法: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3)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石灰石的用途。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及其反应方程式)。

3.常识性了解灭火原理和灭火器。

4.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堂演示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5-9,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1)展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演示[实验5—5]。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

注意:“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不易溶于水

[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5—6]。

②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板书]: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7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的血液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则呼吸作用就会减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则又会妨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当空气的二氧化碳超过1%时,对人有害处,达到10%时,会致人死亡。但是这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板书]: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5—7]

②讲解实验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①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板书]: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2CO3===CO2↑+H2O(碳酸不稳定)

[学生活动]: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重要反应。

[板书]: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m.JaB88.coM

CO2+Ca(OH)2===CaCO3↓+H2O(用来鉴别CO2)

[目的意图]:使学生了解CO2和Ca(OH)2的化学反应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弟88-90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干冰的妙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活动]:演示[试验5—9],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做工业原料

3.“干冰”的妙用

4.做肥料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话动很重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是不是在自然界中越多越好?

[目的意图]:使学生全面地认巩二氧化碳,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属。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0页,总结石灰石的用途。

[板书]:四.石灰石、大理石

1.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2.高温易分解:CaCO3====CaO+CO2↑

3.用途:用作建筑材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90-91页选学内容,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总结溶洞的形成的原因。

[教师活动]:(1)补充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将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分成两份,一份留作对比,另一份用酒精灯加热。

(2)结合补充的实验,讲解溶洞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

(3)介绍我国广西桂林地区的溶洞奇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

[板书]:五.溶洞的形成

CaCO3+H2O+CO2====Ca(HCO3)2

Ca(HCO3)2====CaCO3+H2O+CO2

(四)总结、扩展

溶洞形成过程中的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四.作业:教材第92页3-6题。

精选阅读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丰富二氧化碳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熟悉研究化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探究、猜想、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实验仪器及药品

【课型类型】

研究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风光,可爱的卡通画“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翱翔”,拉开了本课的序幕。

在前面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情况下,先请两个学生上台制取五瓶二氧化碳气体,再由学生分组制取三瓶(包括可乐瓶)气体。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讲述“魔鬼山洞”的故事,导出杀人凶手是二氧化碳,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学生思考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可告知我们哪些信息?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三、讨论与交流

由学生通过感知得到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较)以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得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点出进入山洞的最好方法是用火把引路。

四、验证与解释

请学生回忆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何异同?二氧化碳是怎样鉴定的?

学生按图6-13、图6-14以及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验证性体验,并共同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讨论:石灰水瓶内壁白色物质是何物?如何除去?

五、猜想与假设

从实验6-6(Ⅳ)中小花为何会变红的问题引出二氧化碳是否还会与水发生反应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以下三种猜想与假设。

①水能使小花变成红色。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干燥小花变成红色。

③水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小花变成红色。

六、探究与检验

为证明假设的正确与否,收集证据十分重要。通过实验6-6(Ⅱ)(Ⅲ)及补充实验──盐酸与石蕊的作用,对上述假设一一作出判断。指出小花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的缘故。

引出H2O+CO2=H2CO3和H2CO3H2O+CO2↑。

七、总结与延伸

教师指出二氧化碳与水作用不仅可生成碳酸,如改变反应条件还可产生其他产物,进而引出光合作用。加深学生对自然界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认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温室效应”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温室效应”的起因、利弊和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接着由学生归纳出本课学习要点。

八、思考与设计

科学探究是课改的灵魂,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探究。随着问题:“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中或石灰水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的引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回答问题。教师鼓励他们思考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等起反应,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

九、活动汇报

最后,由本班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就“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这一课题研究,对全班学生做了汇报。

小组成员从问题的起因、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原理,从如何采样分析到作出结论,运用媒体一一做了简述,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提出了两条合理化建议。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新的学习方法。

点评:

本课是以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为主而精心设计的一堂研究课。这堂课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学有争议、教有创意,教学内容丰富,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用“情、奇、理、疑、问、趣”入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关系的特点,倡导了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特级教师宋永良点评)

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

1、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

2、北方冬天时期,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常用点燃的火把来照明.你知道火把除了起照明作用,它还有其它的用途吗?

[课堂过渡]

其实,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并不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对上述问题和现象迎刃而解了。

[展示录像]

“干冰的升华”录像→学生能得出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干冰,而且知道干冰能直接吸收热量而升华。

[演示实验]

①老师演示“阶梯蜡烛”的实验→学生根据蜡烛熄灭能得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其密度比空气大。

②预先用一只没有干瘪的塑料瓶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立即盖紧瓶盖,然后振荡。观察现象。(瓶的内壁不能太厚)→学生根据“瓶变干瘪的现象”,先得出了瓶内气压减小,再寻找气压变小的原因,得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的性质。

[总结归纳]

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

[情景导入]

老师演示:打开一瓶未开启的饮料,会发出“咝咝”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气泡。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猜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并设计相关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学生回答]

学生甲: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在导管的另一头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该气体。

学生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该气体。

学生丙:该气体可能是氮气,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在导管的另一头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该气体。

学生丁:学生丙的观点不正确,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仅仅有氮气,还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发言]

同学们讨论都很积极,能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下列请根据上述同学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该气体是什么?

[学生实验]

学生根据以上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交流]

学生发言:该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若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提出问题]

生活中常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性质来生产“雪碧”饮料,大家是否考虑过: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展示内容]

用课件展示:①介绍紫色石蕊试液是由紫色固体石蕊颗粒和蒸馏水配置而成,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

②展示科学探究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实验解释→实验结论”六个步骤。

[学生讨论]

在学生预习课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科学探究的前两个步骤:“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

[交流讨论结果]

提出假设:“能”或“不能”。

设计实验:方案1: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饮料瓶后产生的气体,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来进行实验。

方案2: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饮料”瓶后产生的气体,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滴有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来进行实验。

方案3:从瓶中取出少量的雪碧溶液,直接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雪碧溶液中来进行实验。

[组织实验]

老师要求同学们举手来了解所有同学对这三种方案的认可程度;发现每种方案都有部分同学赞同。

[学生实验]

同学们根据自己认可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解释]

学生发言概要:三种方案都能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形成酸性物质。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溶于水中,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

[教师指导]

同学们知道这种酸性物质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到饮料上的标签,标签上的饮料成分中标有“碳酸水(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字样。这种酸为碳酸。碳酸的稳定性如何呢?

[学生实验]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已经变红的石蕊试液,有何现象?

[实验交流]

学生发言出现两种情况:(1)开始利用方案1和方案2进行实验的同学,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紫色;(2)开始利用方案3进行实验的同学,加热红的石蕊试液基本不变色。

[学生思考]

分析出现上述不同实验现象的原因。(教师提示:从饮料瓶的标签上找答案)

[学生分析]

学生发言:(1)碳酸受热会分解消失,这样液体中就不存在酸性的物质了,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变会了原来的颜色。

(2)在饮料瓶的标签上除了有碳酸,还有柠檬酸等一类的酸性物质;当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饮料瓶中时,石蕊试液变红;加热这类变红的石蕊试液时,尽管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消失,但可能柠檬酸等酸性物质比较稳定,不会消失;使得溶液还是酸性的,从而红色也就不会变成紫色了。

[提出问题]

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紫色变红色的现象有同学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色的其他物质。请你寻找恰当的理由或设计有关的实验来解释该原因是否成立?

[学生讨论]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交流讨论成果]

学生发言:(1)我认为不成立,因为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它又会变成紫色的石蕊试液,说明反应前后石蕊试液没有消失,不参与反应。

(2)紫色石蕊试液是由紫色固体石蕊颗粒和蒸馏水配置而成,可以在没有水的环境下,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纯紫色石蕊中一段时间,看它是否变成红色?

[教师演示]

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固体石蕊中,由于反应需要一段时间,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总结归纳]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堂巩固]

实验室里,有两支试管分别充满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你有哪些方法来鉴别这两种气体?

[练习]

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预习指导】
一、观察二氧化碳
二、探究二氧化碳
探究1、二氧化碳溶解性
步骤现象结论
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里倒入约1/3的水,振荡。
1、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
步骤现象结论
在烧杯中放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点燃后,沿烧杯壁向里缓慢的倒入二氧化碳。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____色变为_____色;
是什么物质使溶液变色的呢?
猜想1、_____________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猜想2、_____________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猜想3、_____________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设计实验并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
猜想1_____
猜想2_____
猜想3_____
探究4、碳酸的不稳定性
步骤现象结论
将盛有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的石蕊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5、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作用
步骤现象结论
用锥形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玻璃导管将其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1、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1、空气中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2、如何控制温室效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三、延伸探究
1、我们的社会是个和谐的社会,干什么事情都要强调“以人为本”。有谁不关注生命,不真爱生命呢?试想,我们能否贸然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和干涸的深井呢?
怎么探究菜窖里二氧化碳是否偏高呢?
探究6、灯火实验
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这里有一瓶“雪碧”饮料,打开瓶盖,你看到了什么呢?
探究7、探究“雪碧”饮料中冒出的气体
步骤现象结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8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