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3.5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3.5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原子的核外电于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结构紧密相连。

2.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过原子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但是,应当注意这部分教学对学生来说既难以理解又难以掌握。因此,本节内容在讲解时不宜加深也不宜拓展,只要学生达到了解的水平即可。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那么:

1.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3.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讲解]:虽然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却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述]: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来说,核外电子的运动比较简单。对于核外电子数多于一个的原子,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51页第一段内容。

[提问]:核外电子多于一个的原于其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总结板书]:(1)在多电子原子里,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高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高核远的区域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七层。

核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讲解]:根据以上三点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

[板书]: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高核距离:近——————————→远

能量:低——————————→高

[讲述]:为了能够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以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板书]: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原于核及核内质子数;

2.弧线表示电子层数;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注意:a.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b.电于先填充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填充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提问]:那么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呢?

[板书]:三.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的,那么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板书]: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化学性质稳定,这种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于都大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

[讲解]:由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这样,原来的原子中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就不相等而使原子带电,这样带电的原子就叫做离子。

[板书]:四.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

阴离于:带负电荷的原于(或原于团)叫做阴离于。

[讲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提问]:原子我们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离子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表示呢?

[板书]:1.离子符号:

阳离子:Na+、Mg2+、Al3+(NH4+)

阴离子:Cl-、O2-、S2-(SO42-、CO32-、OH-)。

[提问]: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离子与原子的有何区别?如何相互转化?

[总结板书]: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Na

Mg2+

Cl-

相互

转化

[提问]: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它们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化合物?如何形成的?

[教师活动]:讲解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总结板书]:五.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化合物本身不显电性。

[提问]:在前面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曾经用到盐酸,它是氯化氢的水溶液。而氯化氢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的。那么,氯化氢分子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61页有关内容。

[教师活动]:讲解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总结板书]:六.共价化合物

1.共用电子对:P61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小结]:①形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和稀有气体。

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分子单质,共价化合物。

④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

(四)总结、扩展

本节所学内容要求同学能够识别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掌握离子的概念,能够区别离子和原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通过学习我们还应该学会从微观想象中锻炼自己分析推断的思维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第1、2题。

精选阅读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涵义;了解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能力培养: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过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进一点掌握结构、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3.培养学生从小热受途学知识的思想觉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电子排布规律与化学性质。
2.难点: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讲解后小结如下,展示小黑板)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引入新课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点原子体积的几千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今天就要讲解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三、新课讲授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讲解)除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外,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比较多,但是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区域运动。
(阅读)指导阅读课文第59页的第一自然段。
(小结)通常用电子层来表明支动电子远近不同。
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第二层
能量更高→离核更远→第三层
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则四、五、六、七层。
2.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以钠为例说明原子结构图的三点涵义。
(讨论)利用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并总结出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
(小结)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电子)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4,易得电子。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4,易失电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离子。
(概念)见课文第60页。
(讲解)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讨论)(1)说出(2Mg2)
(2)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区子


联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结构核内质子数=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不带电带正电带负电
表示法Na
用元素符号表未如:
S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
相互转化
关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4.离子化合物
(讲解)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两者化合生杨氯化钠。
(投影)
(板书)NaCl-NaCl
(讲解)对照投影讲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共价化合物
(讲解)利用氯化氢的形成讲解共价化合物概念及形成过程。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Na、Zn、Fe。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H2O、CO2、HCl、O2、H2、N2、Cl2。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CaCl2、ZnCl2、ZnSO4。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回答下列各题: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的哪部分?
②下列哪些粒子的最外层到稳定结构?
③下列哪些粒子是原子?哪些粒子是离子?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凡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②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③2H、2H、H2都由氢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的想同。
(提示:(1)①最外层电子数;②A、B、C;③B、C、D,A、E。(2)①×;②√;③×)
2.典例分析
例1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不同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元素这一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元素。所以说,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原子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任何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但是质子数不变。
(答案:B)
例2下列粒子中预法错误的是()
A.共有3种元素、3种粒子
B.①③④都具稳定结构
C.③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是同种元素原子
D.①是阴离子,③是阳离子。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涵义。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是阴离子,③中最层电子数也为8,达到稳定结构,是阳离子,因此BD答案均正确。①②核内质子数均为17,是同种元素,构成不同的粒子,③④外层电子排布相同,但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以A、C答案均错误。(答案A、C)
五、归纳小结
1.掌握离子的其涵义。
2.识别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且能根据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
3.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典例。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2。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大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二、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见投影)
三、元素分类、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见下图)
四、离子
离子符号的意义(以2Mg2为例说明数字2的意义)
五、离子化合物
如:NaCl、KCl、MgCl2、CaCl2、ZnSO4其中以NaCl为例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六、共价化合物
如:、HCl、H2O、CO2等其中以HCl为例说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七、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2.了解元素的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质量很小的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这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将“核外电子排布”填入板书结构图中预定的方框内,板书设计见后)
【讲述】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高低不同,决定它们运动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那么,怎样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远近区域不同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的有关部分。
生:(自学)
【讨论】自学教材后,请大家讨论上述问题。
师:通常用什么方式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的远近呢?
生:电子层。
【讲解】电子层是用来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电子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这样,电子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把“分层排布”填入板书结构图中预定方框内(其余略)。
【讲述】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的排布以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讲解】投影显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即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也是最外层)上有个电子。
(把上述讲解中的要点(原子核、电子层、电子数)填入板书结构图中的方框内。)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出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用不同颜色标出,便于学生观察)。
【投影】(出示研讨题)观察l~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请思考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引导学生扣住观察要点“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悉心观察。
【讨论】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观察中收集的信息,争议辨析,统一认识。
师:请几位同学紧扣研讨题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生:(全班争议,最后趋于统一的认识。)
【小结】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这种结构叫稳定结构。当然,稳定是相对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板书】(把小结中的要点填入结构图中的方框内。)
【讲述】由此可见,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密切相关。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不同的化合物的。
〔评注:利用投影显示、挂图展示、板书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能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引言】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钠和氯的单质相互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反应过程如投影所示。
【投影】从活动胶片投影演示可以看出,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
【观察】引导学生按活动胶片投影程序观察原子变成离子时最外层电子转移的变化情况。
师: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讨论后再回答。)
【讲解】当钠跟氯气反应时,气态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l个电子转移到气态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去。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成带l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氯化钠。
【小结】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板书】离子化合物(填入结构图中方框内)
【讲述】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引言】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讲到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氢气和氯气是怎样化合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并完成练习题(用幻灯投影练习题)。
在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______结合在一起。由于______原子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______原子稍强些,使电子对偏向_____原子,使______原子一方略显______电性。电子对偏离______原子,使______原子一方略显______电性。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
生:(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师:投影显示上述填空的答案。
生:同学相互批阅,校正答案。
【讲解】氢元素和氯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双方原子只能各提供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该电子对能满足氢、氯两种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而形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等由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板书】共价化合物(填入结构图中方框内)
【练习】(幻灯投影练习)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__电子而变成______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不少于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变成______离子。由______、______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______,如______、______。以______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______,如______、______。
生:(思考,完成练习。)
师:(以每小组纵行为序,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答题竞赛。)
生:按练习中填空顺序回答(迅速且准确者为优胜)。
师:在化学反应中,不同元素的原子相遇时,既可以由得失电子的方式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以由共用电子对的方式形成共价化合物。一般说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数是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数是共价化合物。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初步知识,了解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金属元素的原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知道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粗略地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定义及其形成原因,为学习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评注:要在教学中把握好大纲的教学要求,不能任意拔高,本课执教者已注意这一点。〕
【预习】自学化合价。
【作业】课本习题(略)。
教学说明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刚学过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的启蒙教学。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本节课较好地运用“启发一讨论”教学法的动态活化的教学程序,利用投影、挂图,构成多维直观教学,巧妙地将“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在教和学的动态平衡中融为一体,顺利地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形成原因的大致印象。
专家评注
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本课题的内容抽象、难懂,但执教者充分运用挂图、投影等教具,化难为易,有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中执教者能恰到好处地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根据知识结构总框图,逐层分解,把终极目标分解成一系列中间目标,做到知识、能力层层落实。
(选自《名师授课录中学化学》)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建立电子层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4.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那么,电子在核外的空间是如何排布的呢?
〔板书〕核外电于排布的初步知识
〔讲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在核外绕核高速运转。如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原于核内有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如图所示。实际上,电子在核外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运动,而是在空间运动。为了表示方便,把它示意为在一个平面上运动。氢原子核外仅有一个电子,比较简单。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在核外是如何排布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阅读〕课本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内容。
〔讲述〕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板书〕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看课本中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表示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出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挂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恩考,总结规律:1.第一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容纳几个电子3.最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
〔板书〕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
〔阅读〕课本有关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内容。
〔板书〕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阅读〕课本中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有关内容。
〔练习〕在练习本上画出氧、钠、镁、硫、氯、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每人画两个)。
〔讨论〕课本中的有关习题。
〔小结〕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作业〕在练习本上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高卫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及得失电子的难易上有何不同?
学生边回答边小结出下表:
〔板书〕
〔引言〕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
〔板书〕四、离子化合物
〔讲述〕我们知道,钠是金属元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氯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有七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当钠跟氯反应时,钠原子将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成了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板书〕1.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述〕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板书〕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讲述〕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化合物氯化钠(NaCl)。
〔板书〕钠十氯气→氯化钠
Na十C12→NaCl
3.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讲述〕如氯化钾(KCl)、氯化镁(MgC12)、氯化钙(CaC12)、氟化钙(CaF2)等。一般说来,由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它们又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呢?如氯化氢,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达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也易夺取一个电子达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两种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因此,当氯与氢形成化合物时,都没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提供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供两个原子共同使用,叫共用电子对。由于氯原子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使其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显正电性,整个分子仍为电中性的。
〔板书〕五、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如:氢气十氯气→氯化氢
(H2)十(Cl2)→(HCl)
〔讲述〕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一般通过共用电于对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思考〕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否有关?
〔小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形成过程及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相应的离子符号。
(选自《北京101中学优秀教案选》)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之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2.识记核电荷数从l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4.使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5.初步培养学生微观空间想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用原子结构的观点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2.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提问小结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引言〕从小结中我们知道氧原子的核外有8个电子在核外的一定范围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那么象氧原子一样含有多电子的原子它们的核外电子又是如何运动?有何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一、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幻灯投影〕边投影边讲解,使学生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下列问题的想象和了解
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3.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4.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强调指出〕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可用生活中最形象的比方来加深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和思维,平常,我们总是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群众看热闹的场面,由于人多,看热闹的人肯定离中心点有远有近,但不难想象,人们并不是有规律地一层一层划分的一清二楚,看热闹并没有固定的层次,里三层外三层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和比喻罢了。
〔板书〕结论: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照其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设问〕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么,我们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图式来形象地把这种结构示意出来呢?
〔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幻灯投影〕投影自制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幻灯复合片,边投影边讲解圆圈、圆圈内的正号和数字,弧线和弧线上数字分别表示的意义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板书〕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用笔画下来以加深记忆。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学生练习〕下列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幻灯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领读〕将课本上的1~18号元素以一个横行作一停顿的方式领读,要求他们记住1~18号元素的名称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各表示什么原子?
2.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板书〕三、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和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设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设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的有关内容,重点地方用线条划出。
〔师生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复习巩固〕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1)电子数(2)质子数(3)中子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______数关系密切。[]
(1)最外层电子(2)电子层(3)电子
3.下列各元素中,原子结构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1)Ar(2)O(3)Na
〔作业〕略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挂出Na、Mg、Cl、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学生回答其涵意。
〔启发提问〕这几种元素的原子要怎样变化才能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由如何形成化合物引入第二课时的内容。)
〔引言〕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钠和氯的单质都很容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之间也能起化学反应,生成常见的重要的化合物氯化钠(俗名食盐)。现在,我们就用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来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
〔板书〕一、氯化钠的形成
〔操作活动教具〕操作氯化钠形成过程的活动演示板,让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提问〕Na、Cl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是否还能保持电中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Na、Cl原子失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分别叫做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提问〕Mg、O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又将如何呢?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由于Mg、O原子失、得的电子数为2个,所以它们各自带上两个单位不同电性的电荷,分别变成了镁离子(Mg2+)和氧离子(O2-)。
〔小结〕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离子.以前我们学过的原子团也往往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
〔板书〕1.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阳离子、阴离子的概念。注意离子所带电荷的表示方法只能是“+”、“一”或“几+”“几—”。
〔提问〕Na、Cl原子变成Na+、Cl-离子后,它们又如何作用呢?
〔操作活动教具〕将画有Na+和Cl-两个圆纸板向一起靠近、又推斥,反复几次,让两个离子接近并固定在应有的位置上。边操作边讲解离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说明Na+和Cl-就是靠这种相互作用才形成化合物氯化钠的。
〔板书〕2.氯化钠的形成:Na和Cl原子通过失、得电子变成阳、阴离子,两种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
〔图示〕
〔学生练习〕启发学生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Mg和O;Mg和Cl是如何形成MgO和MgCl2的。
挂出小黑板后,学生在座位上练习,教师巡视。及时反馈。
〔板书〕3.离子化合物:定义: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将课本离子化合物的有关内容,将常见的一些离子化合物的实例用线条画下来以加深印象。
〔提问〕氢、氯两种非金属元素能不能形成比合物呢?
〔引导学生回忆〕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我们曾讲到盐酸,它的化学式是HCl,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实验证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单质可以互相化合生成氯化氢气体。
〔启发提问〕H、Cl原子要怎样变化才能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又是如何形成氯化氢分子的呢?
〔板书〕二、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操作活动教具]操作氯化氢分子形成过程的活动演示板,让氢原子核外的一个活动电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的一个活动电子左右移动数次后,再将这两个活动电子同时向两个原子核中间移动,当移动到两核之间,并且离氢原子远些,离氯原子近些的位置时固定下来。边操作边讲解氢、氯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都易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但获电子的能力又相差不大,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这个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共用电子对同时受H、Cl两个原子核的吸引,从而使两个原子形成氯化氢的分子。
〔板书〕l.共用电子对的概念
〔操作活动教具〕将写有HCl分子的方纸板挂出。
〔板书〕2.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并强调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说明分子整体不显电性。
〔启发提问〕类似氢、氯的一些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又属于什么化合物呢?
〔板书〕3.共价化合物:定义: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共价化合物的有关内容,加深对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以氯比钠、氯化氢为例,按下表总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作业〕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以______相结合,水属于______化合物。
新乡市二十二中学窦青丽
(选自《新编初中化学教案》)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之四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
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抽拉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原子核外电子是按___、____排布的。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最外电子层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____个电子(氦有___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__,一般情况下不跟其它物质_____。
4.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共有____个电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个电子。
5.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A.不易得失电子B.易得电子
C.易失电子D.易导电
6.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A.电子层数B.原子量
C.质子数D.中子数
7.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层数
附2:课堂练习二
8.下列微粒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A.氖原子B.氯原子
C.镁离子D.硫离子
9.氯原子和氯离子属于[]
A.同一种物质B.同一种分子
C.同一种原子D.同一种元素
10.表示镁离子的符号是[]
C.Mg2+D.Mg+2
11.某元素的微粒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则该微粒[]
A.是稀有气体原子B.是阳离子
C.是阴离子D.无法确定
1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
A.核电荷数B.电子数
C.电子层数D.化学性质
1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14.对于下面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它们不是同一种元素
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D.它们都是离子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阴离子
B.在离子化合物里,阴离子的总数与阳离子的总数一定相等
C.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阳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能量高低、分层
2.核内有12个质子电子层2失去
3.8(2)稳定发生化学反应
4.177得1
5.C6.A7.C8.B9.D10.C11.D12.A13.A14.D15.B
附4:随堂检测
一、填空
1.核外电子是按能量高低的不同___排布的。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_______运动。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_____。
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____电子(氦除外),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___。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____,比较容易____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
3.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_____关系非常密切。
4.带电的_____或____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___,带负电的离子叫做____。
二、选择
5.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6.下列结构示意图中不属于离子的是[]

核外电子排布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外电子排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6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参考网址1.http:///2.http://www.z2hospital.zju.edu.cn/(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电子质子中子
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
相对质量0.0054841.0071.008
电量(C)1.602×10-191.602×10-190
电荷-1+1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
如果用A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AZX

【迁移与应用】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2.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提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O4(B)H2、D2、T2
(C)H2O、D2O、T2O(D)4020Ca和4220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146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146C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点评】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31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
并派代表回答。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1234n
电子层符号KLMN……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低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818322n2
【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层电子数
KLM
1氢H1
2氦He2
3锂Li21
4铍Be22
5硼B23
6碳C
7氮N
8氧O
9氟F27
10氖Ne
11钠Na281
12镁Mg
13铝Al
14硅Si
15磷P
16硫S286
17氯Cl
18氩Ar288

【媒体显示】
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He
LiBeBCNOFNe
NaMgAlSipSClAr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概括与整合】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
质量关系
原子核(质子、中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迁移与应用】
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
微粒或微粒组合
决定属性

质子
决定元素的种类

中子
电子
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电子

2.现有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n值
微粒名称
微粒符号

【作业】书后练习1、2题
【点评】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8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