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去卖什么?”——感性体验学习一例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去卖什么?”——感性体验学习一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你去卖什么?”——感性体验学习一例

“你去卖什么?”——感性体验学习一例

“你去卖什么?”

——感性体验学习一例

孙春福

[教例]苏教版小语第九册《小镇的早晨》

师:时间悄悄地过去,天已大亮,新的一天已开始了,小镇上的居民都起来了。周围乡村赶早市的农民、渔民到了小镇上,各种小摊也摆出来了,这其中有我,有你,有他。这时的小镇是怎样的呢?各自读书。

生:(各自读书)

师:你是怎么去的?

生:我是摇着船去的。

师:对,水乡的农民、渔民上集镇摇船最方便。木船的橹声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没听过?老师来学一学——“——吱——,——吱——”。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

生:窄窄的。

师:我摇的船头平平的,你摇的船——?

生:尾巴翘翘。

师:我摇的船头尖尖的,你摇的船——?

生:我摇的船头方方的。M.JAB88.cOM

师:所以,这时候河埠头停着的船——

生:各式各样。

师:我去卖青菜,你去干什么?

生:我去卖莴笋、韭菜、芹菜。

师:你的菜质量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卖的菜很新鲜,是刚从地里摘来的,你看,它们叶子上还有露水昵。

师:真是一个懂行的菜农。(转向其他同学)那你们去干什么?

生:我去卖鱼、卖虾:我的鱼虾是野生的,还活蹦乱跳呢。你当心别被溅湿裤脚。

生:我去卖鸡卖鸭,我卖的草鸡草鸭是我家自己养的。

师:哟,真是草鸡草鸭吗?跟养殖场成群喂养的有什么区别呀?

生:啊!那些什么三黄鸡、肉鸡可不能比了,呆头呆脑像得了瘟病。你看我的鸡、鸭,羽毛发亮,关在笼子里还不安份,多有活力啊!

师:哦,这边热气腾腾,小摊子边坐了好些人,你在干什么?

生:我卖粽子。

师:你的粽子味道肯定很好,但你不吆喝人家不知道啊!

生:又糯又香的粽子,赤豆粽、咸肉粽任你挑啰!

生:快来买珍珠玛瑙翡翠带啊!

师:怎么市场上有珠宝卖啊?

生:不是的,我粽子里的糯米又白又亮,还夹着红红的赤豆,用碧绿的芦叶包裹,不是珍珠玛瑙翡翠带吗?

师:啊,说得真妙!听你这么一吆喝,你的粽子吃来味道肯定更美!快,我买上十个,让家人一起尝尝。

生:快来尝锟饨喽,自己裹的,皮薄馅鼓,真鲜美哟!

生:快来尝呀,又白又嫩的豆腐花赛过琼浆啰!

生:这里还有小笼包子啊!一咬一包鲜汤啊!

生:大包子啦,卖大包子啦!豆沙包、菜包、肉包子应有尽有啊!

生:糯米糕、芝麻团,又香又糯啊!老太太可别买,当心粘掉牙啊!

师:这位老板,你的炉火真旺。

生:我还嫌它不旺,你看我的顾客这么多,我可急死了!

师:这位掌柜的,你怎么老是笑嘻嘻的?

生:顾客就是上帝,做生意只有热情才能吸引客人。

师:是呀,大街上有卖有买,人来人往,真热闹啊!课文第二段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精选阅读

15、你姓什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5、你姓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5、你姓什么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8个生字;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或音近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积累句子不少于2句。

3、学习向家长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再用几句话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4、读句子,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好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品:A生:我姓张。B生:我姓章。A:我们俩一样都姓张。B:不,不,不,你是弓厂张,我是立早章。A:哦,原来我们都读zhāng,此张非那章。A、B齐:小朋友,千万别搞错了。

2、师述:小朋友在生活中像小品中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怎么来介绍,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呢?那就让我们来学习——

3、出示课题:17你姓什么(读题)

4、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抽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和名)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数数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姓?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3、交流出示:胡——吴;张——章;徐——许;陈——程;

李——吕;孙——郑

(过渡:怎样记住和区分这些姓呢?课文里就有好方法。)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4、听录音,数数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姓?

5、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6、交流出示:胡——吴;张——章;徐——许;陈——程;

李——吕;孙——郑

(过渡:怎样记住和区分这些姓呢?课文里就有好方法。)

4、教学第一节:

1)出示该节,学生自由读句子,学习生字“吴”。

(分男女生读、师生问答读该节,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2)师提问:读了这节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胡和吴,可以分成“古”与“月”,“口”和“天”而且读音上也比较相近。)

3)师小节指出:这几组表示姓的字中不少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而且许多姓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后六组姓。学习文中的生字:弓、章、姜、徐、陈、程、吕、孙、郑。

6、学生交流,师适时指导:

(1)重点指导读音:

读准声调:“姜”jiāng第一声;“徐”xú第三声。分清前后鼻音:“陈”chén前鼻音;“程”chéng“郑”zhèng都是后鼻音。分清平翘舌音:“孙”sūn平舌音;“章”zhāng“陈”chén“程”chéng“郑”zhèng都是翘舌音。

(2)重点指导字形的区别:(除课文所用方法外,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区分)

耳东陈,左耳旁;关耳郑,右耳旁。(学习部首左耳旁和右耳旁并描写。)“弓、长”的笔顺。(完成课文后“弓、长”的描写练习)

(3)重点指导字义:

张: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表示量词,例如:一张纸。

章、徐、程: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

游戏:一字开花(张嘴、张开、张口结舌、东张西望、张灯结彩、张牙舞爪、文章、章节、章程、规章制度、许多、许愿、准许、路程、过程、工程、课程表等。)

8、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四、做游戏,复习巩固

1、叫号游戏读生字。

2、摘星星(把姓与一般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姓,然后摘下来)。

五、读说编,延伸拓展

1、读句子:司马光,姓司马。

诸葛亮,姓什么?

诸葛亮。姓诸葛。

1)读了这段儿歌后你有什么发现?

2)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3)你知道哪些是复姓吗?

2、说说你的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含义?

3、学做小作家:试着把你或同学的姓编个字谜或儿歌,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集体交流,评奖。

5、总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也不例外,如果大家还想了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百家姓》这本书。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阅读体验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以注重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阅读取向。它张扬的是学生阅读的言说权,即在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从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笔者因师资培训工作的需要,执教了一年级文本《司马光》,亲身体验了一次阅读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尝试。现把本案的实践,以及由此对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引起的思考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实践:《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小、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体验的问题]

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中体会到的?

辅助性问题:

1、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

2、司马光没有慌,怎么做?想一想:要是司马光慌了,会怎么样?司马光没有慌,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为什么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也能体会到司马光具有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呢?

4、司马光的做法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对司马光对老师对同学对别的小朋友对自己对这个故事能流传到今天)你想了解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吗?

[体验的方法]

1、自主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的1、2、3进行自主体验。

2、合作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4进行合作体验。

[体验的过程]

1、感受文本生活:多媒体动画演示三幅图景。图景一: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图景二: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孩子慌、哭、叫、喊、跑(配扑通声和不好了,有人掉到水里啦的叫声)。图景三:司马光砸缸,缸破,水流出来,缸里的孩子得救。(学生专注地观看图景,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2、亲历文本故事:让学生自主组合,即兴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教师不要求表演的逼真,重在摹拟与再现,参与和投入)(结果发现:学生的表演并不到位,秩序也有点儿乱,但情绪十分高涨。)

3、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

[体验的结果]

片断一:

生: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很喜欢。

生:司马光真聪明!

生:我从课文的第5、6自然段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

(通过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朗读,学生已经喜欢文本,已经被文本人物和故事吸引,初步读懂了文本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

片断二: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板书:没有慌举砸)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了。(一脸稚气的样子。)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缸里的孩子就会淹死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心里可能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好朋友救出来。(有了与司马光一样的心情。)

生:他没有慌,心里可能想:要快一点想出办法来。

生: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他心里也很急,但他没有慌。

生: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我体会到司马光就是跟他们不一样。

(板书:都慌了吓哭叫着喊着跑)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1、2、3分别交流自主体验后的感受。有了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文本的朗读,学生能个体性地从文本词句之中、问题假设之中和文本人物比较之中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片断三:

生:我们小组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可取的,因为他们都是孩子,不能用其他办法把孩子救出来。(以我们开始发言,看来,合作学习后发言的要求学生已经比较明确了。)

生:我们小组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把缸砸破了,是要赔的。可以想出别的办法。

生: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只能用司马光的办法,因为救孩子最要紧!缸跟救人是不能比的。所以,司马光让水离人的办法是最高明的!(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

生:我们认为跑去找大人也是个办法,但时间长了,缸里的孩子会淹死的。

生:我们想对司马光:司马光,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4由小组代表交流合作体验学习后的感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是否可取?是否最优?缸与人的价值怎样认识?司马光是否应该学习?你学了以后想说点什么?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融合,在合作体验学习后自己找到了答案。)

二、思考:把握语文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共有16处之多。专家指出: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众所周知,阅读文本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生活世界,其内容本身蕴含着人类生活的一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使阅读进入生命领域,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笔者在《司马光》阅读教学尝试时,强调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那么,第一学段语文阅读体验性学习该怎样进行呢?《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时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笔者认为,结合生活实际与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是阅读学习第一学段体验性学习的一个尺度。其实质就是阅读体验性学习必须强调亲历性结合生活实际、个人性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亲历性]

一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为了在阅读文本时的需要让学生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司马光》的故事,应该说,现代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因此,笔者采用了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的手法,让学生感受文本生活,亲历文本故事。由于吻合了学生年龄特征,加上文本故事本身蕴涵的情趣性,从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问情况看,这种亲历的体验性学习,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学生在文本阅读学习时心理上虚拟亲身经历,对角色和故事进行移情性理解,并对自身加以回忆与反思。心理的亲历和移情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一种整合和超越。显然,处在第一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对此还没有能力进行对接。所以,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没有采用这种亲历方法。

[个人性]

个人性指向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学生生活经历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生活世界的前理解不同,故他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体验性学习是个人的,不能相互取代。《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围绕主体性问题学习的辅助性问题1、2、3,就让学生进行了自主体验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的回答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然而,个人性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分享的,通过交往和沟通来实现对生活视界的融合,这就是课堂阅读学习的魅力。为此,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又安排了围绕主体性问题的辅助性问题,进行合作体验学习。不难发现,真是这种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的做法,使得貌似有点儿难问题,通过合作体验性学习,也能够顺利地得到解决。诚如一位学生课后所言:问题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大家一起想,能够想出来。

由此看来,以亲历性和个人性为尺度进行第一学段的体验性学习,要把握两点:一是亲历性应以追忆生活经验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为主。其原因是文本生活世界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一定距离,以及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学生生活条件与安全等因素,大多已无法或不能去亲历。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学生仍会兴趣盎然、尽心地投入到仿真生活世界之中。二是个人性要侧重课堂的交流、沟通与融合。其原因是因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弥补生活世界前理解的不足,体现课堂阅读学习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在学生阅读起步时,感悟阅读文本的奇妙和博大,从小播下爱阅读的种子。

你知道松鼠对森林有什么贡献吗


你知道松鼠对森林有什么贡献吗

秋天,森林里的松子成熟了。这是松鼠最快活的季节,它天天从这棵松树溜到那棵松树,不停地品尝着美味可口的松子,直到肚子吃得圆鼓鼓的。

秋天一过就是寒冷的冬天,严冬里不仅没有松子,连别的食物都难找到,松鼠该不会饿死吧?其实用不着担心,聪明的松鼠早就在食物丰富的秋天把过冬所需要的粮食贮藏好了。它天生就有冬天食物危机的意识。它不断地挖坑,不停地把采集到的松子放在坑里并埋起来,到冬天来临时,它已埋下了不少松子,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紧急储备食物工程。

寒冷的冬天来了,躲在洞中的松鼠感到肚子饿时便溜出洞挖出自己埋藏的松子,尽情地享用自己储备的粮食,饱餐之后它又跑回洞中悠闲地睡大觉。

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临。健忘的松鼠把自己埋藏的不少松子遗忘在地里,不久松子就发芽了,森林里冒出一棵棵幼小的松树苗。

松鼠喜欢吃松子,以前可能有人担心它会使森林里的松树绝种,现在大家不用顾虑了吧?松鼠不仅不会使松树绝种,反而对松树的繁殖做了不少贡献,它还有播种能手的美称呢。

27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二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你明白了什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你明白了什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里面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的作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了,肖复兴很意外。暑假里叶圣陶邀请肖复兴同学去做客,作者惊讶极了。

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同学的作文认真又仔细的修改了一遍,以下几种是主要修改的地方: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病句。

3、补充句子。

4、去掉不恰当的词或句。

在才上初三的肖复兴同学面前,叶圣陶先生一点儿也不摆大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使肖复兴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文。同时也知道了写作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看了作者的原文和改动后的文章,我发现我与作者有一些相同的毛病:

1、爱写错别字。

2、用词不恰当。

3、多余的话太多。

不过我一定会克服这些毛病的。

叶老先生的文采和人品都令我感动,写作讲究实事求是,做人也一样,不能容忍半点儿弄虚作假。

我想我会遵守它们,做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

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

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

作者:周娟

托朋友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上课》,居然随赠光碟一张,是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一课。今天,我得空细细地品赏,果然不凡!

窦老师着眼“亲人”一关键词,课始二十分钟,她都在着力锤炼“亲人”这个原点,从“亲”这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到“亲人”一词的狭义、广义的理解,内涵层层递进,情感螺旋上升,感觉妙不可言!她是分这样几步展开教学的:

开篇,窦老师先在出示“亲”字的字理演化课件,随之老师的一段话娓娓道来:我们的祖先看到大树枝叶茂盛,联想到是下面树根给予了营养,从而创造了这个字“亲”(繁体),后来简化成“亲”,来表现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我们就叫他们为“亲人”。这是学习“亲”字的第一步:先知道“亲”字的本义,然后扩展到字的引申义。这是一种汉字文化的熏陶,学生通过了解字的演变过程,看到木立于地,枝叶相连,这样的汉字形义析解可谓形象生动,且紧扣文意。从而使学生对祖国语言熏陶出热爱之情。

她接着讲,说起“亲人”这个词,大家都觉得轻松。同学们长这么大,这里经历的事太多太多,为了表达我们亲人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还可以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有许多课外的文章,比如《奇迹的名字叫做父亲》等等了解了什么是“亲人”,结合你自己对父母的体会,概括地说说你对这些亲人的理解。可长可短,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学生纷纷发言: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亲人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这是学习“亲人”这个词的第二步:联系个人实际生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对亲人的狭义理解,引导学生再现亲人在他们成长中的辛劳与付出。

话锋一转,窦老师又说道,不过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被我们称为亲人。比如98年抗洪抢险的战士,我们称他们是亲人,比如04年我们北京SARS风暴中的白衣战士,我们也称他们为亲人。就是前两天中央一台播放的“感动中国”里,成龙、钟南山、杨利伟、高耀杰、阿西木等,敬一丹和白岩松在讲他们事例的时候,也用了一个词——亲人。课件出示钟南山以无畏感动中国、成龙以关爱感动中国的相关内容。

根据课件,她让学生迅速捕捉各自对成龙、钟南山这两位亲人的理解。有的说“亲人不仅仅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给予我们爱的人我们也成为亲人。”还有的说“有些给我们雪中送炭的人我们也称为亲人。”窦老师小结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当中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他们和我们一样,黄皮肤,都是中国人,毕竟是同一个祖国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所以从广泛意义上说,这些炎黄子孙,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亲人”。

这是学习“亲人”这个词的第三步:联系社会生活,引入身边国情,引导学生理解只要给予我们关爱的人,只要是同一国度、同一种族的人从某种角度上都可以称为是亲人,帮助学生达成了对“亲人”一词的广义理解。

以上只是课堂的序曲。之后,窦老师活用教材,围绕“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这一文本脉络展开了“忆亲人——讲亲人——颂亲人——送亲人”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收结时通过中朝双方互唤着“再见了,亲人”,又扩大了文题的内涵,最后又定格在“亲人”一词上,让同学们声声呼唤亲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渐次懂得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无所畏惧,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从而理解了“亲人”的另一种含义,原来,亲人的概念是可以超越国度的!这是站在更高角度上对“亲人”的阐释。到这里,达成了这个词语教学的第四步。

一个“亲人”,一样的词语,感悟的层次不同。以一个词语带动了整篇文章的感悟,教学思路清晰而开阔,语言灵动而缜密,首尾呼应,高潮迭起,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窦老师词语教学的感性张力!

你为小树做了什么?──《爷爷和小树》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

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依次出现,课堂场面比较活跃。

师:组与组的对抗,一位学生背对黑板,另一学生做动作,让他猜这是什么字。

生用手开门

生猜:开

生穿衣的动作

生猜:穿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够根据字的字形编出谜语或儿歌。

生1:书上结果子,是什么字?

生2:棵

生3:爸爸的爸爸拄拐杖,是什么字?

生4:太阳出来暖洋洋!

(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师: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课文当中,看课件或插图,找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等各种方式。

生自由练读。

师:哪一组想先读,

师: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师:(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风呼呼地刮,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生1:它会说,我好冷呀,我会冻死的。

生2:要是有人给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该多好呀!

生3:等我冻坏了,我怎么才能为人们服务呢?

师:爷爷是怎么做的?

生:爷爷给它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1:是可以保暖的衣服?

生2:不是,是稻草,因为稻草可以保暖。

师:是呀,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小树过得可快乐了。

(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

生:它会谢谢爷爷的,还要报答爷爷,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师:他会说些什么?

生1:爷爷,我要让你过个愉快的夏天。

生2:我要让你过个清凉的夏天。

师:边读课文边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可做动作理解)

生1:是指小树的头。

生2:是树冠。

师:对的,爷爷在绿色的,可爱的树冠下乘凉,心情怎么样?读一读,自己体会。

(再现课文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渗透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突破了教学重点。)

师: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生1:小树很懂事,为爷爷遮住阳光。

生2:只要我们对小树好,小树就会对我们好。

师:同学说的真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信息,你能说说树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生1:有了树,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有地方乘凉了。

生2:在冬天,树能够抵挡风沙。

生3:树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的许多东西都是用树做成的。

生4:有了树,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更美了。

师:(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看到这些小树,你有什么感觉?

生1:觉得小树很可怜

生2:有人在破坏小树,觉得他们太坏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树的好处,你觉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生1:我们应该多种小树,让我们的环境更美。

生2:我们应该按时给树刷白、治病,让树更好的成长起来。

生3:我们应该爱护每一棵树,这样他们才能为人类造福,不应该乱砍乱伐树木。

师:是的,只要我们对小树好,按时给他治病、穿衣,小树也会回报我们的,他能够为我们抵御风沙的侵袭,抵挡阳光的炙烤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不仅对树,对任何一种事物或者人都是如此,只要你真心的付出了,你对他们好的,你就会得到回报,记住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

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表演出来吗?

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情节。

师:谁来扮演小树,谁来扮演爷爷?

(根据学生爱表现、好玩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阅读积累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词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树、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能仿照例子把后面的横线补充完整吗?

生:暖和的棉被

生:暖和的热水袋

生:绿色的草坪

还有哪些问题?试着说一说。

生:小组合作讨论。

生:我们组发现了爷爷怕小树太冷,给它穿上暖和的衣裳,爷爷为小树着想。

生:小树还会报答爷爷的保暖之恩,给爷爷撑伞。

生:我有一个问题:爷爷怎么知道给小树保暖了,小树就会报答呢?

(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儿歌吗?(课内不能完成,可以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附学生儿歌: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大树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他从未嫌弃过谁。

强树

树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云,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不怕动物的袭击,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反思】

1、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而这节课正是抓住了能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的是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通过讨论、汇报搜集信息等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树木对人类的用处,及应该保护树木,引申了对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2、教师角色、学生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欣赏、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主体,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活动多了。整节课,教师不再一问到底,不再满堂灌,而是组织学生游戏,阅读。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或读、或划、或思、或议。正是因为老师实施了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得到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

4、注重朗读和感悟。于老师注重组织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了语感。

5、合作是集体生活的前提,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合作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主题。事实证明,一个不会合作的个人和组织最终会被集体所淘汰。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有效的合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自主是自能的前提。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己思想、具备不同知识背景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方式。有的人喜欢大声朗读,有的人喜欢轻声吟诵,有的人喜欢边读边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

7、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阅读体验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以“注重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阅读取向。它张扬的是学生阅读的“言说权”,即在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从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笔者因师资培训工作的需要,执教了一年级文本《司马光》,亲身体验了一次阅读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尝试。现把本案的实践,以及由此对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引起的思考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实践:《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小、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体验的问题]

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中体会到的?

辅助性问题:

1、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

2、司马光没有慌,怎么做?想一想:要是司马光慌了,会怎么样?司马光没有慌,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为什么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也能体会到司马光具有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呢?

4、司马光的做法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对司马光……对老师……对同学……对别的小朋友……对自己……对这个故事能流传到今天……)你想了解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吗?

[体验的方法]

1、自主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的1、2、3进行自主体验。

2、合作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4进行合作体验。

[体验的过程]

1、感受文本生活:多媒体动画演示三幅图景。图景一: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图景二: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孩子慌、哭、叫、喊、跑(配“扑通”声和“不好了,有人掉到水里啦”的叫声)。图景三:司马光砸缸,缸破,水流出来,缸里的孩子得救。(学生专注地观看图景,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2、“亲历”文本故事:让学生自主组合,即兴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教师不要求表演的逼真,重在摹拟与再现,参与和投入)(结果发现:学生的表演并不到位,秩序也有点儿乱,但情绪十分高涨。)

3、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

[体验的结果]

片断一:

生: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很喜欢。

生:司马光真聪明!

生:我从课文的第5、6自然段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

……

(通过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朗读,学生已经喜欢文本,已经被文本人物和故事吸引,初步读懂了文本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

片断二: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板书:没有慌举砸)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了。(一脸稚气的样子。)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缸里的孩子就会淹死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心里可能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好朋友救出来。(有了与司马光一样的心情。)

生:他没有慌,心里可能想:要快一点想出办法来。

生: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他心里也很急,但他没有慌。

生: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我体会到司马光就是跟他们不一样。

(板书:都慌了吓哭叫着喊着跑)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1、2、3分别交流自主体验后的感受。有了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文本的朗读,学生能“个体性”地从文本词句之中、问题假设之中和文本人物比较之中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片断三:

生:我们小组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可取的,因为他们都是孩子,不能用其他办法把孩子救出来。(以“我们”开始发言,看来,合作学习后发言的要求学生已经比较明确了。)

生:我们小组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把缸砸破了,是要赔的。可以想出别的办法。

生: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只能用司马光的办法,因为救孩子最要紧!缸跟救人是不能比的。所以,司马光让“水离人的办法是最高明的!”(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

生:我们认为“跑去找大人”也是个办法,但时间长了,缸里的孩子会淹死的。

生:我们想对司马光:“司马光,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4由小组代表交流合作体验学习后的感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是否可取?是否“最优”?缸与人的价值怎样认识?司马光是否应该学习?你学了以后想说点什么?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融合,在合作体验学习后自己找到了答案。)

二、思考:把握语文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共有16处之多。专家指出:“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众所周知,阅读文本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生活世界,其内容本身蕴含着人类生活的一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使阅读进入生命领域,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笔者在《司马光》阅读教学尝试时,强调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那么,第一学段语文阅读体验性学习该怎样进行呢?《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时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笔者认为,结合“生活实际”与“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是阅读学习第一学段体验性学习的一个尺度。其实质就是阅读体验性学习必须强调“亲历性”——结合生活实际、“个人性”——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亲历性]

一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为了在阅读文本时的需要让学生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司马光》的故事,应该说,现代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因此,笔者采用了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的手法,让学生感受文本生活,“亲历”文本故事。由于吻合了学生年龄特征,加上文本故事本身蕴涵的情趣性,从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问情况看,这种“亲历”的体验性学习,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学生在文本阅读学习时心理上虚拟“亲身经历”,对角色和故事进行“移情性”理解,并对自身加以回忆与反思。心理的“亲历”和“移情”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一种整合和超越。显然,处在第一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对此还没有能力进行对接。所以,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没有采用这种“亲历”方法。

[个人性]

个人性指向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学生生活经历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生活世界的前理解不同,故他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体验性学习是个人的,不能相互取代。《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围绕主体性问题学习的辅助性问题1、2、3,就让学生进行了自主体验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的回答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然而,个人性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分享的,通过交往和沟通来实现对生活视界的融合,这就是课堂阅读学习的魅力。为此,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又安排了围绕主体性问题的辅助性问题,进行合作体验学习。不难发现,真是这种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的做法,使得貌似有点儿“难”问题,通过合作体验性学习,也能够顺利地得到解决。诚如一位学生课后所言:“问题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大家一起想,能够想出来。”

由此看来,以“亲历性”和“个人性”为尺度进行第一学段的体验性学习,要把握两点:一是“亲历性”应以追忆生活经验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为主。其原因是文本生活世界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一定距离,以及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学生生活条件与安全等因素,大多已无法或不能去“亲历”。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学生仍会兴趣盎然、尽心地投入到仿真生活世界之中。二是“个人性”要侧重课堂的交流、沟通与融合。其原因是因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弥补生活世界前理解的不足,体现课堂阅读学习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在学生阅读起步时,感悟阅读文本的奇妙和博大,从小播下爱阅读的种子。

《一去二三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八、入”和“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四、十、三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自由读。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不写)。游戏说明:老师随意点图画,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对应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教师相机贴上数字卡。

2、我会记。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人、入”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五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示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示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练习:

1、试背课文。

2、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2345678910

四十六一三九八二五七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背诵。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

七、课后反思:

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你姓什么》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你姓什么》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语】《你姓什么》属于“读课文趣味识字”部分的课文,写的是自我介绍的内容。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到:什么是姓,姓名的构成。

2.学会8个生字:姓、李、张、弓、章、胡、吴、王;1个偏旁:弓。

3.认识问号,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4.学会说“我姓……”,“你姓……”“他姓……”。

教学重点

学会用独体字作部件合成一个新词。学习合体字。

教学难点

音近字“王--黄”“胡--吴”的分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11课。(板书,齐读课题)

2、学习“姓”:读准后鼻音xìng “姓”可用什么办法来记?(加一加:女+生)

3、问学生:你姓什么?(多问几人,有的说姓王,有的姓张等)

4.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姓名的第一个字一般都不一样呢。

生答:因为每个家庭的姓是不一样的。

总结:对,姓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符号。你姓李,我姓王。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人,就有很多很多的姓。

二、明确本节课任务

1、今天,我们要用拼字的方法认识几个姓,学会文中八个生字。

2、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标上节号。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完,让其他同学一起评价,哪里读地好,哪里应该纠正。)

(2)排列出生字卡片。(形式:个别读;全体读;开火车。)

四、学习生字、课文

1、学习“弓”:在这几个生字里有一个字不是姓,请把它找出来。板书:弓。注意它的写法。(提示弓的形状,弯弯的,形象易记)

2、学习“王”:班上姓王的小朋友起立。师问:你姓什么?生答:我姓王。师:你能告诉大家怎么写吗。对,三横加一竖。

3、剩下的几个字可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加一加)

谁加谁等于谁?(板书各个姓。如:张=?,叫同学上来填写。并提示左边的什么偏旁加上右边的什么偏旁等于张呢。鼓励其他同学上来填写。)

对,这些字都是由两个独体字组成的。

4、独体字成为合体字的一部分有什么变化?(有的窄了,有的扁了)

5、送信游戏:

(1)送信 (把写有姓的卡片分发)

(2)师说:"木子",生持卡"李"边说边走上来。(包括"禾子季"、"草头黄"、"三横王" )

6、谁加谁等于谁。同桌间互说。然后,全体一起看卡片说(相当于读第二节)

7、大家说说,王和黄,胡和吴读起来音相近,可是字的构成是不一样的。谁来说说它们的区别呢。(生答:三横王,草头黄,古月胡,口天吴)对,我们有通过字的构成来区别音近字,大家要学会这种方法。

8、练习问答句:

(1)认识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师示范,然后自由朗读。请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可以读的更好。

(2)下面同学问,下面同学答:你姓什么?( ) 什么李? ( )这样说有什么好处?(一是容易记,二是不易混淆)

9、完成课后1

10、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李、张

附 课文《你姓什么》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木子李,禾子季。

弓长张,立早章。

古月胡,口天吴。

三横王,草头黄。

中国人,百家姓。

百家姓,一家人。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学习部首左耳旁、右耳旁。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或音近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句子不少于2句。

3、学习向家长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在用几句话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题

1、猜字谜:“女学生”三字当中去一字,它是什么?(姓)

2、每个人的名字有两部分组成: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和名)

3、出示课题(齐读)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内容就是和许多人的姓有关系。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数数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姓?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3、交流出示:胡—吴 张—章 姜—蒋 许—徐 程—陈 李—吕 孙—郑

4、教学第一节:出示该节,学生自由读句子,学习生字“吴”

(分男女生读、师生问答读、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5、学生发现:胡和吴可以分成“古”与“月”,“口”与“天”,读音上也较相近。

师指出:这几组表示姓的字中不少是有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而且有同音字或音近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后六组姓。

6、学生交流中师适时知道:

(1)重点指导读音:

美女姜,第一声;双人徐,第二声;耳东陈,前鼻音;子小孙,平舌音;读音要分清。

(2)重点指导字形:

耳东陈,左耳旁;关耳郑,右耳旁。(叫号游戏)完成描写练习。

(3)重点指导字义:

张: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表示量词,例如:一张纸。

章: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游戏:一字开化(张嘴、张开、张灯结彩、文章、章节、规章制度……)

7、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同桌对读、男女声问答读、集体读)

8、课文大家都会读了,但是里面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在生气,说小朋友把它给忘了,

9、学习生字:弓(说说识字的好方法)

三、做游戏,复习巩固

1、放鞭炮(读生字)

2、摘星星(背诵课文)

四、读说编,拓展延伸

1、读句子(出示):司马光,姓司马。

诸葛亮,姓什么?

诸葛亮,姓诸葛。

(1)读了这段儿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2)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有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3)你知道哪些复姓?你们可以回家请教家长,也可以看看“百家姓”。(欧阳、上官……)

五.课后作业

1.说说你的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意思?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露一手”:试着把你或同学的姓编个字迷或顺口溜,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如:两匹马,什么姓?(冯)

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3、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4、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初步了解复姓,感受中华姓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问我:“老师,你姓什么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姓氏的课文。它的名字叫《你姓什么》。

2、板书课题

看老师书写课题。“女”的横不能超过撇。

3、学习“姓”

读准后鼻音,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4、学生介绍姓名

谁愿意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

5、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姓名由两部分组成,那就是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姓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家族的符号。你姓李,我姓张,他姓王。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姓。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圈画姓氏

(1)看动画,数姓氏

观看课文动画,数数课文中介绍了几个姓,可以用手指来计数?

(2)读课文,圈姓氏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书本翻到57页,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①学生读文圈字

②指名回答,生回答一个,PPT圈出一个。

③同学们,把你圈的和老师圈的核对一下,都圈到了吗,没有的赶紧补一补。

2、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这一组姓氏,出示胡---吴

(2)这2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胡,吴声母不同,韵母相同,读音上有些相近,容易混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们吗?

(4)生交流(一个是古月胡,一个是口天吴)

(5)把这2个字宝宝送回课文中,谁想来读一读?出示第一节

(6)这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一问一答的语气。你姓什么?是一个问句。语调要上扬些。张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跟我配合读一读。老师来问,你来答。

瞧,我们配合得多默契。

(7)还有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吗?那么多小朋友呀,那老师问,同学们一起来答。(师生配合读) 你们和老师配合得真好。

(8)现在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问,右边同学答。

(9)大家读得真认真,现在请男生问,女生答。把一问一答的语气读出来了,真了不起。现在女生来问,男生回答。

小结: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会了“胡”和“吴”这一组姓氏,其实很多姓氏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学。瞧,这2个姓,都读ZHANG。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

3、学习第2小节

生交流:弓长张,立早章。

(这位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给你们的“加一加的方法,真棒,表扬他)

(1)章,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宝宝,谁来读一读。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后鼻音) 男生读,女生读。

(2)开小火车读

(3)这个“张”,在这里是一个姓氏,其实它还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张(纸、画、桌子、脸、嘴)

(4)把这2个字宝宝也送回课文中,男生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出示:我姓张,弓长张。

她姓章,立早章。

(5)男女生比读(适时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我们用“合一合”的方法学习了这两组姓氏,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同桌一起来学学剩下的五组姓氏,可以用合一合的方法,也可以用一个部首加一个字的方法。出示:合一合 部首+字

(1)生交流

(2)学习生字

①陈 前鼻音

②李 木子李

③孙 平舌音 开小火车

④双 后鼻音 两个又,但是有点不同之处,谁来说?

⑤耳 找个朋友,耳朵,耳机

(3)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这五组姓氏,把它们轻轻地送回课文,一起来读一读。

(4)有人把这些姓氏编成了一首歌,那就是我们的第15课《你姓什么》。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游戏巩固,拓展识字

1、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我们学的这些表示姓氏的字,还可以组成其他的词语。,现在老师要送给你们几个漂亮的气球,看仔细了,一起读

2、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姓氏,请把它写在你的苹果上。

3、四人小组学者课文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姓氏,指名同学上台介绍贴苹果

4、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姓氏,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什么?诸葛亮,姓诸葛。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5、介绍其他复姓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姓氏,又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姓氏,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青蛙卖泥塘(上)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蛙卖泥塘(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书写引和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泥塘发生的巨大 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青蛙不再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从而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青蛙 烂泥塘 老牛 挺舒服 采集草籽 绿草如茵 野鸭

读词,指名复述20课的内容。

2、青蛙听了野鸭的话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青蛙的泥塘到底卖出去没有呢?今天继续学习,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青蛙卖泥塘下中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想读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读的字读完课文后多读几遍。(课件出示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

(1)学习田字格中的字,请人读。

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再请小老师带读组词。同桌之间组词读。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2)认读双横线中的字。先自由读,再请人读,交流能读准认会的方法,哪些字平时我们见到过或者已经认识了?重点读一读平时见得少的几个字。全班齐读。

(3)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自由组合分成了小组做游戏,想请你们帮每个小组起个名字呢!

引 尽

应 愣 泳 通

泉 灌 所

3、记忆生字。

我们知道有些生字不仅要会读,还得会写得记住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检查读词: 应该 道理 吆喝 缺点儿 栽了树 修了路 愣住了

5、以缺点儿和吆喝为切入口练读文中两个比较难读的句子。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里应该盖所房子。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路通向城里

要求:读通句子,不要添字掉字,读出节奏。

6、整体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三、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内容。

在青蛙买泥塘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小动物给青蛙提出了建议?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野鸭告诉青蛙,泥塘里的水太少了,那么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分别画出想和做的句子。

2、指名朗读,重点指导青蛙是怎样做的(引水),感悟青蛙引水的不容易。

3、小青蛙种了草,引来水,泥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青蛙又听取了其它小动物的建议,泥塘又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随文学写生字引、泉。

1、观察生字,学生交流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师范写,生练写。

3、评议,交流。

板书设计:

21 青蛙卖泥塘

老牛 种草

野鸭 引水

小鸟

蝴蝶

小兔

小猴

以变序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例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变序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例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怎样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变序法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长文短教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变序法可以改变课文的顺序进行阅读教学,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认识课文的最佳点,为学生构筑理解课文的最佳思维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采用变序法,有利于对学生注意力的最佳调控。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如果能抓住课堂的前20分钟,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效果最好。因此,一上课,就直奔重点段,充分利用学生短暂的注意力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改变了那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即不顾课文特点,千篇一律,从头到尾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变序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探索、积极思维的最佳心理状态,实行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最佳调控。

下面就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心得。《狼牙山五壮士》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着眼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新课伊始,鼓励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围绕课题质疑。

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是否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3、五壮士壮在哪里呢?接着,让学生独立初步走入文本,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同时画出不懂的地方。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巧用变式,激发探究热情

学生通过初读,前面两个问题在小组学习中通过互动可以迎刃而解了,而第三个问题正是可以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经过讨论、梳理,学生一致认为可把课文哪些地方对五壮士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他们的英雄壮举?作为自主探究的新问题来带动全篇的学习。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以往的教学程式是逐段讲解学习,而这一问题的提出,打破以往顺序教学结构,改用变式结构,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课堂生成,提高学习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后,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并没有按照文本流程,而是紧扣一个壮字,通过分析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出他们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

三、紧扣词句,调动生活积累

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口齐开、七嘴八舌的局面固然是我们老师追求的境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老师导的作用,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当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当学生找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一句最能体现五壮士的壮举时,学生此时只是一个初步的认知,要想把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切痛恨之情调动起来,我作了一下临时的启发和调动,没想到收到意外的惊喜。下面摘录当时课堂实录: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雹子?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雹子吗?

生: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

师:那见过下雹子的同学说说你遇到下雹子的感受?

生:雹子下得又大又密,打在身上很疼。

师:你们再读读这个比喻句,看看能体会出点什么?

生:我知道了,五壮士举的石头很大,打得很用力。

生:五壮士飞快地找石头,一次又一次地痛打敌人。

生: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烧杀掠强,无恶不作,五壮士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师:下面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带着中国人的满腔怒火用读再现当时的画面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生读得义愤填膺,有的还激动得做起了动作。)

课堂与课外是相联系的,老师要借助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回忆、联想,调出生活积累,生成一种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原貌,甚至高于生活的情感,促成课内外联系。

四、以读为本,品味文本内涵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的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学习时还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表达对五壮士无比崇敬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五、整合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在学完课文后,搜集并抄写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你去卖什么?”——感性体验学习一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864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