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课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

综合一(复习课)

课时

1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组词,体会句子含义及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了解人物背景。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

小黑板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二、针对复习情况,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1、选择带点字音

黯然(yanan)山崖(yeya)

岷山(minmian)奔赴(pufu)

瞻仰(zhanyan)

2、组词

椒()叔()礴()

释()译()诞()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夜以()()()()正正万()千()四面()()( )( )近人排( )倒( )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长征这首诗共( )句是围绕()来展开舒事抒情的。

(2)开国大典写的是 年 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的情景。

(3)《毛主席在华山》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

5、阅读短文

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选择带点字音

组词

把词语补充完整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

综合课

夜以()()()()正正万()千()四面()()( )( )近人排( )倒( )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5

97%

100%

优点:选择带点字音、组词,做的较好。

缺点:阅读短文,不熟练。

课题

综合二(反馈矫正课)

课时

1

矫正测试卷,对知识进行巩固,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矫正测试卷

教具

题板

进行强化练习

教学过程jaB88.cOM

一、矫正测试卷

二、进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嗓( ) 岷()拢()

晾( )嗓() 眠( )

扰()掠()

2、选词填空

连续 继续 陆续 持续

(1)下雨了,联欢会上不能()开了。

(2)梅雨天气,已经()半个月了。

(3)联欢会上,他( )唱了三支歌。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点起来,一万支礼花( )

3、把下列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援呢?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 写的,写于 年 月,诗中是概括全文的句子,总写了长征的艰难。

5、布置作业

改正错误

比一比,组词

选词填空

改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反馈矫正课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援呢?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组词、选词填空、改句子,都做的较好。

缺点: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仍然有欠缺。

延伸阅读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4稿

上课

一、交流复习方法

师: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板书),平时,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复习?

【学生说】,教师梳理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单

组号姓名:等级:

【课前背诵:】

1、课文103页最后一段2、日积月累3、游子吟

2、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

【一、基础知识要记牢】

1、我认为本单元难读的生字有:

2、听写日积月累中的词语,把错误较多的写两遍:

3、我汇总的多音字,并组词:

4、形近字辨析组词:

()()()()

()()()()

【二、课文概括抓主要】

1、第六组课文有《》、《》、《》、《》共4篇。

2、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

《慈母情深》讲述了:()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

这些课文都表达了()。

【三、品味重点学写法】

1、从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写下来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写写体会: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读语言写写自己的感悟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4、伙伴作品分享

(1)、寻找精彩(用波浪线画精彩之处)

(2)、锦上添花(请把不恰当的地方修改)

四、典型错题把因找

平时做错题的时候,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五、我的单元收获:

【注:上课时,老师听写的词语写在下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

一、*读一读:

雷暴劈开爆炸毙伤揭开拴着钥匙颠簸浙江谈迁

详实抄写锁门挣脱绝望精彩搜集瑞典斯德哥尔摩

盛会机械铁锤砸开残废艰苦威力运输恒心迷恋

小贩权力勉励(发现发明)(推论推测)(翔实确凿)

(贫寒清贫)(奔波奔走)(诞生出生)(逝世去世)

*区别形近字:

练(练习)震(地震)钓(钓鱼)恕(宽恕)郊(郊外)

炼(锻炼)振(振作)钩(鱼钩)怒(愤怒)效(效果)

慌(慌张)诫(告诫)秦(秦家)载(装载)魔(病魔)

谎(说谎)戒(戒心)泰(泰山)栽(栽树)摩(摩擦)

荒(荒凉)械(机械)奏(合奏)裁(裁缝)磨(磨刀)

费(浪费)坚(坚强)徽(安徽)拔(拔河)浙(浙江)

废(废品)艰(艰苦)微(微风)拨(拨打)逝(逝世)

二、多音字

混hun混为一谈发fa卷发似似乎

hun混浊fa发现似的

冠guan冠军划hua划算结jie团结系ji系鞋带

guan怒发冲冠hua计划jie结果xi练习

三、成语一览:

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嘲热讽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倾盆而下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可想而知意想不到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化为乌有体弱多病茶饭不思扑面而来年老体弱

不可多得名垂青史奋笔疾书一袭破衫荒山野岭

毫不气馁连续不断怦怦直跳接连不断微不足道翻山越岭

不懈努力自谋生计炉火纯青古今中外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不期而遇不欢而散满载而归不寒而栗不辞而别

(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

滴水穿石孜孜不倦日雕月琢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四、选词填空: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纹丝不动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安然无恙惊叹不已

1、水滴不紧不慢地滴着,而石头却()。水滴明白:虽然自己(),

但是只要(),总有一天会把石头滴穿。

2、洪水过后,他看到()的防洪大堤和脚下有惊无险的村庄,不禁长长地

舒了一口气。

3、李警官以()擒住了正在行凶的歹徒,让围观的群众()。

无稽之谈冷嘲热讽坚持不懈轩然大波

1、李洪志的种种歪理邪说纯属(),不足为信。

2、富兰克林的推测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面对别人的(),

他毫不理会,仍就()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五、解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

造句: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六、课文梳理

1、《天火之谜》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发电现象,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

中心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诺贝尔》诺贝尔一生的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

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等华裔科学家获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_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课文最后一段)_。

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6、飞行器:直升飞机、热气球、飞艇、直升飞机、航天飞机

礁石:暴跳如雷、狂妄自大----有气无力、自叹不如

浪花:平和执着,坚持不懈

健康知识:世界卫生日:4月7日无烟日:5月31日

预防近视:A注意用眼卫生B坚持做好眼保健操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营养D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

“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回顾·拓展六


课题

回顾·拓展六

课时

1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

题板

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追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2、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小组交流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回顾·拓展六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同学们读的较好。

缺点: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个别同学准备不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复习课


课题

综合一(复习课)

课时

2

复习本段元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复习本段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复习本段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逐课复习第二段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给多音字组词

盛乘划

2、把下列词语填完整

悬()峭()思潮()()怒号水()石()寝不()

3.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杰出阻挠

恶劣真挚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原()的祝愿()的工程()的条件()的回击()的工程师

多音字组词

把下列词语填完整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综合一

悬()峭()思潮()()()()怒号水()石()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复习本段元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些这些内容都做的很好。

缺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题

综合二(反馈矫正课)

课时

1

矫正测试卷,对知识进行巩固,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矫正测试卷

教具

小黑板

进行强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矫正测试卷

二、进行巩固练习

1、我会读

蜡烛中尉为难耗子

挨着出息威风招待

2、我会改

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改陈述句: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回一窝兔子吗?

改陈述句:

自己写一个反问句:

3、填写上联或下联。

(1)上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下联:

(2)上联:

下联: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改正试卷中的错误

我会读

改陈述句

自己写一个反问句

填写上联或下联

改正错误

反馈矫正课

蜡烛中尉为难耗子

挨着出息威风招待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缺点:通过矫正,同学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较低,还需进一步提高。

优点:比较流利地修改试卷中的错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20、《七律长征》

一、重点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

磅礴: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6、扩展: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的像小山似的)。又是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排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3、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课文的顺序:决定杀骡子—命令杀骡子—杀骡子后

5、彭德怀的性格特点: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22、《大江保卫战》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就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课文通过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豪迈乐观、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反映英勇的成语: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奋勇当先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力挽狂澜义无反顾?

反映团结的成语: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心合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

《天火之谜》

1.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2.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厄运的意思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文中的“厄运”指:《国榷》被盗

3.谈迁的信念是: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明朝编年史巨著。

4.课文告诉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5.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解释

博览群书:博,广泛的。家徒四壁:徒,只有。

一袭破衫:袭,成套的衣服。奋笔疾书:奋,摇动,挥动。疾,急速。

《诺贝尔》

1.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2.“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授奖仪式于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3.华人曾获诺贝尔奖的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

《滴水穿石的启示》

1.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

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

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练习6》

诵读《浪花与礁石》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重要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重要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天火之谜》

1.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2.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厄运的意思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文中的“厄运”指:《国榷》被盗

3.谈迁的信念是: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明朝编年史巨著。

4.课文告诉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5.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解释

博览群书:博,广泛的。家徒四壁:徒,只有。

一袭破衫:袭,成套的衣服。奋笔疾书:奋,摇动,挥动。疾,急速。

《诺贝尔》

1.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2.“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授奖仪式于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3.华人曾获诺贝尔奖的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

《滴水穿石的启示》

1.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

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

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练习6》

诵读《浪花与礁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21诺贝尔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勇敢追求的品质。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⒉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提示:“盛”是后鼻音,“颁、残”是前鼻音;“逝、锤、瑞”是翘舌音,“残、隧、凿”是平舌音;“械”读音。

⑵注意字形。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学习课后词语

盛会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

残废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⒈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⒉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⒊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⒈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⒉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⒊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听写生字词

机械艰苦威力劈山筑路

逝世瑞典盛会毫不气馁

(正确答案,投影打出)

⒈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第一段。回忆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⒉过渡:为什么诺贝尔受到人们如此的怀念,如此的敬重呢?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走进诺贝尔,学习课文的3-9小节。

2.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

二、读悟课文第二段

⒈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作业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⒉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3)用生命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⒊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预设学生讨论交流重点。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4)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完了!”(专注,威力巨大,极度危险)

读的层次引导:A.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诺贝尔实验时的情景,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危险、紧张、为诺贝尔捏了一把汗……)

B.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叫你起来读,你准备怎样读?你会突出哪些地方?自己先在下面想一想,练一练。

你可以来有感受地读一读,也可以抓住关键地方说说感受,再来读一读。

(a)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b)“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c)从“怦怦直跳”,我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

师:“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引读:轰!……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

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⒋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⒌自由读3-9小节,填空。(投影打出填空题)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就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他们都有些谁呢,谁能介绍?老师介绍几位给你们认识。

司马迁袁隆平徐霞客(投影打出)指名读相关内容。(配乐《真心英雄》)

四、留下悬念总结全文。

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诺贝尔。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略)

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

五、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三、小练笔,为诺贝尔写小传

四、交流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资料。

板书设计:

热爱科学

诺贝尔热爱人类

锲而不舍

无私奉献

22滴水穿古的启示

【教学要求】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⒉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默读思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⒈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孜孜 不倦坚持 不懈炉火 纯青铭记

⒉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⒈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⒉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

人教版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
爆(右下易写成水)颤容易写错墟(右下为“业”)
誊(上边是两横)谨(右下三横)慎(真里面三横)
2、易错读音
混(hùn)乱“混”易读错为hún
瓦砾(lì)“砾”易读错为lè
颤(chàn)抖“颤”易读错为zhàn
歧(qí)途“歧”易读错
3、多音字
混hùn(混乱)
hún(混浊)
4、难理解的词语
17课: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19课: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5、日积月累
(一)单元中的日积月累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好词积累
混乱安顿昔日废墟坚定挖掘绝望
叹息悲痛颤抖拥抱糟糕确实自豪
誊写敬仰严厉灵感源泉歧途谨慎
把握极端龟裂腼腆打蔫艰涩拖沓
欢声笑语破烂不堪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大吃一惊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来日方长
忐忑不安聊胜于无失魂落魄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3)好句积累
17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18课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19课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0课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6、课文的背景资料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 由于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断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表示。小于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有感地震;大于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破坏性地震。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能量。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10倍;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因此,既要发现动物异常,又要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发现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异常往往与气象、环境等因素有关,必须注意分析鉴别。
大地震发生前常常伴有来自地底下低沉的轰鸣声,它与平时城市噪音完全不同,或天空中出现强烈闪光,要提防其后可能出现大地的颤抖和房屋的晃动。如有这些现象,应及早采取家庭应急防御措施。
美国地震 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大地震,震级里氏6.9级,地震死亡逾270人。地震袭来之际,正值交通高峰时期,加州北部数条高速公路及桥梁坍塌,数地发生大火。地震损害了机场、使大厦倒坍,电讯中断……。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6级大地震。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地震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约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18《慈母情深》
梁晓声(1949—)小说家。山东荣城人。1968年去北大荒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慈母情深》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德·舒尔伯格生于1914年3月27日,美国纽约州纽约城,逝世于2009年8月5日,享年95岁。作为知名的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20《学会看病》
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二、阅读
(一)重点句子的理解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①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
②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③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①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②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18《慈母情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20《学会看病》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是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可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外貌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地震中的父与子》外貌描写体现父亲为了儿子历尽艰辛,表明父亲决不放弃。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慈母情深》
对母亲外貌的简单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瘦弱的母亲形象。
2、语言描写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地震中的父与子》对父亲语言的描写。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这是父亲发自内心的痛苦声。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慈母情深》对母亲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形象。从母亲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母亲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中第6—13自然段通过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对话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父母对巴迪这首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是为七八岁的巴迪写诗而感动,并没有去想诗的内容。父亲注重的不是巴迪写诗的行为,而是写诗的质量,所以他没有考虑到巴蒂的承受能力。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学会看病》这段细节的语言描写说明目清对儿子不放心,字里行间透着深沉的爱,令人感动。
3、动作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慈母情深》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文中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表明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慈母情深》这一自然段对母亲连续动作的描写感人至深。说明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赚钱。挣钱这样不容易,母亲还给钱让“我”买书,足见慈母情深。
4、心理描写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学会看病》“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学会看病》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母亲对自己行为的深深自责,足见爱子情深,是深深母爱的体现。
三、口语交际·习作
(一)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的主题:父母的爱
2、口语交际的目的: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3、前期准备:准备一个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读一读书上的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
4、实施过程
①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课后还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上面的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与父母交流。
5、注意事项: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
(二)习作
1、习作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2、习作要求: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3、习作过程
①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
②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
③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4、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第六单元课文复习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理解。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对词语的理解。
昔日:指往日,从前。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18* 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在车间一角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的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选编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对词语的理解。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20* 学会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来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会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
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一)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⒊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⒋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勇敢探索,积极试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⒈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⒉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⒊揭题天火之谜

⒋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⒈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⒊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安然无恙

⒋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⒈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⒉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⒈指名读课文。

⒉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⒊为什么说它可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课》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五年级综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73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