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整合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整合复习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条件优势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例1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③平原广阔,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解析:①条件可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②条件可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但本区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A

探究点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

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劣势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例2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⑴~⑵题。

⑴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⑵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命题意图: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一般第一产业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大致下降,第二产业的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应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则持续上涨。本组题只要正确提取图像信息,错误选项可以逐个排除。

解析:第⑴题:从产值折线图来看,当地第二产业的比值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因此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而且主要靠第三产业的拉动,而不是工业化的拉动。第⑵题:从就业比值直方图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值最大,除中间略有下降外,基本稳定在80%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值最低,但略有波动;第三产业就业比值变化比较明显,且大致呈上升趋势。

答案:⑴D ⑵D 

探究点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例3(2011杭州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⑴~⑶题。

⑴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D.模式4

⑵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命题意图: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m.jAb88.Com

解析:⑴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密集型。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⑶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答案:⑴B⑵D⑶A

探究点四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其推动力比较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云南德宏模式的推动力是边贸发展。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

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

2.在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技术指向型产业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C.动力指向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读下表,完成3~4题。

三次产业结构(%)人均GDP(元)

珠江三角洲2.58∶51.32∶46.1047094

广东东翼10.70∶52.46∶36.8411325

广西西翼21.84∶42.86∶35.3013637

广东北部山区18.84∶48.27∶32.8910717

3.表中四个区域,第二产业的地位是()

A.珠江三角洲——三大产业中排第一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二位

B.广东东翼——三大产业中排第二位,四个区域中排第四位

C.广东西翼——三大产业中排第三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三位

D.广东北部山区——三大产业中排第二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一位

4.表中四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广东东翼 B.广东西翼

C.珠江三角洲D.广东北部山区

(2011长沙模拟)读1990~2008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5~7题。

5.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

C.2008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

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

6.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

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

7.有利于推动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措施有()

①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进步,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②将控制污染与循环利用相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职能 ④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城市容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1杭州模拟)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10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8.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9.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上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浙江温州模式”是()

A.模式aB.模式b

C.模式cD.模式d

11.“十二五”期间,d模式区域发展的重点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C.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D.鼓励其率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2~13题。

12.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13.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下列不会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是()

A.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B.建设西电东送工程

C.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D.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列做法无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是()

A.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制造装配业,实现产业升级

B.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提高本区域地位,大力建设深水港和国际机场

D.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16.(2011济宁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17.(2011海淀模拟)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8.(2011泰安检测)下图是我国某经济区及其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的是我国____________经济开发区,城市B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________。

(2)请说明该经济区在1979年~1990年和1990年后主导产业的差异,并分析1990年后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

(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试分析这种“前店后厂”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4)近几年,在图中城市A南部开发区相继发展了钢铁、石化、汽车等工业,请说明该城市发展这些工业有何不利因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城市化速度比工业化速度快。

答案:D

2.解析:读图可知,阶段Ⅲ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还在继续上升,说明此时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如选项中的现代服务业。

答案:D

3.解析:见下题。

答案:A

4.解析: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答案:C

5.解析: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

6.解析: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C

7.解析:盲目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利于城市化发展。

答案:C

8.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读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答案:C

9.解析: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B

10.解析:模式a是珠江三角洲模式;模式b是浙江温州模式;模式c是苏南模式;模式d是东北模式。

答案:B

11.解析:东北地区资源逐渐枯竭,应加快产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项是针对西部地区而言的;C项是针对山西省而言的;D项是针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而言的。

答案:A

12.解析:2008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2008年深圳市GDP为7806.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2007年约为6.96亿元,2008年约为7.81亿元,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错误。

答案:B

13.解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

答案:B

14.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矿产资源比较贫乏,能源短缺。

答案:D

15.解析:深水港和国际机场的服务范围较大,一个地区有一个深水港和国际机场即可,如果大力建设,将形成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严重。

答案:C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

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任答两项)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

17.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出三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第(2)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很大等。

答案:(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18.答案:(1)珠江三角洲 深圳

(2)1979~1990年,该经济区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后,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范围扩大,使该地区政策优势削弱;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

(3)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再加上有利的政策优势,吸引了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成为香港的加工基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主要通过香港贸易渠道输出。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4)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不足;缺乏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相关阅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广东省①________部,珠江下游。
(2)范围:②__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____、江门、东莞、④____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⑥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⑦________性,形成⑧______________相融合、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⑩______________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1)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得到____________;工业技术水平明显______;工业增长速度保持______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毗邻________、________众多和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________经济。
(2)加速了○21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加速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23____________方式。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问题:○24________________;城镇和工业○25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严重;产业结构○27________________等。
2.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28______________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国际
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
背景对外开放政策先机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
条件良好区位内因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全国最大
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探究点二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千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2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1.三段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
 
 
2.为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密集,人口增多,城市不断扩大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酸雨现象严重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增多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
城市固体废弃
物污染加剧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从地理角度看,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特点是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经常出考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难点,应理解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与当地的工业化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涉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最容易出考题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中南 ②广州 ③佛山 ④中山 ⑤澳门 ⑥小城镇 ⑦广泛 ⑧城市和乡村 ⑨农业与非农业产业 ⑩城乡一体化 劳动密集 加工制造业 优化调整 提高 较高 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港澳 华侨 开放政策 外向型 ○21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22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3传统生活 ○24大量占用耕地 ○25过度密集 ○26环境污染 ○27层次偏低 ○28可持续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毗连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则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考例探究1 C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探究点二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整治措施时,可借助下列关联图思考:
第1题,资料①中“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占用”这一问题;资料②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问题;资料③中的交通线路建设规划,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第2题,归纳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按照对症下药的思路进行。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考例探究2 (1)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2)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3珠三角的国内经济腹地不如长三角大,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
(4)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工程。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使珠三角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地缘优势明显。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扩大和深入,其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在被弱化。(2)两个经济区的发展,本身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耕地减少、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等。(3)随着“长三角”的崛起,“珠三角”地位已呈劣势。主要由于地形因素(南岭阻隔)使“珠三角”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如: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等都处于劣势。(4)国家采取了建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案3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________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__________,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答案:1.第二 第三 (2)劳动力和资源 技术、知识

3.港澳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2)主导产业:产业面临问题:优势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需进行产业升级

答案:(1)劳动密集型 国内 工业增加值 

(2)高新技术 政策

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镇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城市迅速扩大

答案:(1)密集 (2)数量 规模

1.问题产生的原因受地区和市场腹地 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 在下降缺乏合理的与管理

2.问题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日趋严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__________、广州、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________与管理。

答案:1.(1)产业基础 规划

2.产业升级 生态环境

3.(2)香港 深圳 (3)规划

以练促记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日本工业化率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

(2)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解析:第(1)题,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起步都较早,由此判断①④曲线为日本,其中①曲线目前水平高达70%以上,可确定为日本城市化率;④曲线为日本工业化率,日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率在降低。②③则代表中国,中国城市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故②曲线代表中国工业化率,③曲线代表中国城市化率。第(2)题,由图可知,1980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加速阶段,日本处于成熟阶段,进程较慢,但总体进程中国远慢于日本,故A项错;日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率在下降,但工业总产值在上升,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故B项错,D项对,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不相适应,C项错。

答案:(1)B (2)D

1.进程。

(1)工业化:目前总体上处于________阶段,其进程呈现________特征。

(2)城市化:进程不断________,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1)中级 明显加快 (2)加快

2.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________。

3.主要措施。

(1)调整__________,加大城市的__________和辐射力。

(2)________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________。

(3)以工业发展促进________。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______有了稳固的基础。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答案:2.(2)环境问题

3.(1)行政区划 聚集力 

(2)“组团式” “城市圈” 

(3)小城镇建设 (4)农村城市化

以练促记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年份

区域 20002005

苏南地区59.667.0

苏中地区37.746.3

苏北地区31.239.5

(2)结合上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镇人口不断上升,说明城市水平不断上升,20世纪末尤为明显。

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20世纪末城市化速度加快。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

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C.单位产值耗能高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率差距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图中没有信息可以判断。第(2)题,我国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说明单位产值耗能高;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城市化是由工业带动的,环境污染较严重。

答案:(1)D (2)B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④⑤ D.②③④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借助良好的区位、优惠的政策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答案:D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2)题。

(1)2010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9%,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5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1)题,从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看,该区工业化水平高,从城市人口占的比重看,城市化水平较低。第(2)题,城市化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比重增长减慢,城乡差别缩小,在产业构成中以第三产业为主。

答案:(1)A (2)B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同时考查对图表资料的判读分析能力。由题干可知:①由图1可知酸雨在1998—2005年间出现的频率总体上升,但在2000年、2003年相对降低,说明有波动。②由图2可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③该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污染。针对污染源采取具体的解决措施。

答案:(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生态农业。④加强环境监管(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

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1)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活动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其特点是:

第一,与“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其外向性是在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第二,“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第三,“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和“苏南模式”都不一样,是一个自下而上由农民自发推动的、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发展小商品起步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

第一,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式”的发动者和创业者是千万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与“珠江三角洲模式”和“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既没有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又不在城市密集、交通发达的江南水乡,远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资源缺乏。与内地相比,惟一的优势是沿海,但义远离经济中心,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第三,不贪大求洋,从日用小商品起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使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地区煤炭、铁矿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如沈阳(机械)、鞍山(钢铁)、本溪(煤、铁)、大连(机械与化工)、齐齐哈尔(重型机械)、抚顺(煤炭与化工)等。

1949年后,东北地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一些城市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如长春、吉林、哈尔滨等。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东北地区又出现了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如石油开发(大庆、辽河)、化工(辽阳)、建材(吉林、本溪)、森林工业(伊春、大兴安岭)等。2000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6.55%(全国为26.08%)。

云南德宏的边境贸易

由于流量达十亿元计的边境贸易活动在近年剧烈扩张,云南的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毗邻缅甸,作为改革开放之前的边疆贫困州,在1979年至1988年有了超常的发展。这十年中,该州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9.7%,而云南省仅为13.3%,全国是13.7%。以国民收入为例,全州平均增长率每年达19.6%,云南省仅为12.9%,全国平均为13.4%。国民收入增加,财政税收亦相应有了增长。这十年内,全州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1.7%,而全国仅为8.6%。其奥秘所在,便是以83%的年增长率扩张的边境贸易,拉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尤其1985年德宏州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后,边境贸易迅速发展,不仅为地方开辟了新的财源,加快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国家和整个大西南地区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可供利用的原料基地,使德宏一跃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四、问题与对策

问 题对 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结构调整

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点拨: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对其未来发展道路的构想,主要集中在:如何联合和依托临近区域、联合优势资源,扩大发展空间;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活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1.读图4.28,如果按人口规模500万人、100万~500万人、50万~100万人、20万~50万人和20万人将城市分为五级的话,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否合理,这对其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2.结合图4.23,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

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

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点拨: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4.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级扩散,即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依此类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属一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属二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他各级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邻近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点拨: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设计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影响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⑵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强规划与管理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20讲城市化

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如下表所示:

城市拉力乡村推力

城市化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就业机会少;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城市推力乡村拉力

逆城市化环境污染重;人口密度大;失业率高;犯罪率高;建筑物密集;房地产价格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好

例1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同时通过本题材料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最好能够通过本题提供的题干材料加以引导。

解析:(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的内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部因素是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城市与乡村间的交通已很发达。则主要推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2)民工是在城市短期打工的农民的俗称,他们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主要是为了就业和获取较高的收入,所以说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是民工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C(2)D

探究点二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例1(2011泰安质检)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⑵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

⑶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解析: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⑵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⑶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⑴A⑵D⑶B

探究点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阶段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最早是英国)晚

水平高低

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以往最高速度还要快。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例2(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我国黑、吉、内、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省)乏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D.总的说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1天津模拟)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⑵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

C.E时段D.F时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解析:⑴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⑵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⑴C⑵B

探究点三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探究点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例3(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⑴~⑶题。

⑴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⑵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解析:⑴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⑵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答案:⑴B⑵C⑶C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甲乙丙

城市化水平(%)908366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0浙江模拟)读下表,完成3~4题。

3.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广东佛山)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7.某城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该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解决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B.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11.图中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C.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比较常见: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回答20—21题。

1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小D.经济发展水平快

13.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原创题)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5.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二、综合题

16.(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9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

(2)分析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2分)

17.(2011厦门质检)近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18.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从图中找出其中的两项吗?

(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效应和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以及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到断最高达90%为英国,最低为32%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因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C

2.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D

3.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D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地区污染加重、地价上升。

D

10.城市通达度增强,会导致地价上升,故A项正确;城市规模缩小,地价应F降,故B项错误;城区比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故C项错误;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不会整体搬迁,故D项错误。

A

11.由图可知,城市化向郊区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和城乡过渡带差别较小,故C项错误;城市核心区一直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B

12.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城市建筑物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向外扩展,说明土地对城市的发展制约作用小,三个国家均为地广人稀,由此可推断影响这三个国家扩容模式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密度小。

C

13.我国城市发展如果采用“外延式”,水平方向上城市扩张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尖锐,易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故选C。A,B,D三项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C

1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A

15.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以中小城市为主。

D

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现。

(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3)热岛雨岛①城市人口、工业、交通的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②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4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