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

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

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2.师朗诵《白桦》。

3.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4.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

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

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

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

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①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六、拓展延伸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篇二:白桦教案诗歌有什么特点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刚才那位同学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

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来教《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105业自由地读诗歌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

牺牲的精神。然后邀请同学读,把诗分分节白桦”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

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

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

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这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

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

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篇三:白桦林教案篇四:《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教学目标:1、从外国歌曲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并能在体会歌曲情感后有感情的演唱。2、根据歌曲主体“好地方”进行歌词创编、表演、等音乐活动。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利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发挥学生特长。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简短、流畅。使人听后就在脑海里显现出一幅美丽画面。歌曲为自然小调式,在主三和弦613三个音上加以发展。曲调欢快活泼,也十分稳定。最后的衬词体现了恋恋不舍的情感,象远去的脚步,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于:白桦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一定去过不少地方,谁能说说在你去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有怎样优美的景色.二、学习歌曲。

1、聆听。

初听歌曲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欣赏有关白桦林的图片,感受白桦林的美丽。旁白:在遥远的加拿大,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白桦林里的白桦树郁郁葱葱,白桦林里有潺潺的流水,木制的的小桥,还有躲在白桦林深处的小动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时间的不同,日照光线的不同,白桦林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3、复听。请同学们说说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4、再听并小声哼唱。

5、跟琴用la学唱旋律。简单讲解二二拍,提示学生按四四拍来学唱。

6、读歌词。老师先按歌曲节奏范读第一段歌词,然后由学生按节奏齐读第一段歌词,请学生分组自学二、三段歌词,自学完毕后小组汇报。纠正读歌词过程中节奏出现错误的地方。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读,掌握正确的节奏,有利于后面唱的学习。

7、听教师范唱。

8、指导学生跟琴演唱。

9、纠正演唱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教师多遍范唱歌曲中的难点:我的心灵在呼唤,北方的山峦。学生跟唱.10、找找歌曲中有哪些力度标记(fmp重音记号渐弱)说明力度标记的作用,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1、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2、分组唱后互相评议。

13、总结经验,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创编活动。

1、欣赏图片,看看各地的美景。2、启发学生创编新词,歌唱自己心中的好地方。3、启发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写写心中的好地方,唱唱心中的好地方,画画心

中的好地方,跳跳心中的好好地方??)只要是学生想到的,都鼓励他去表现出来。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5、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四、总结篇五:《太阳的话》和《白桦》教学设计《太阳的话》和《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学生自己作的诗,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学生作的词和曲。2、过渡:老师刚才朗读的是同学们自己作的词,它和现代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太阳的话》《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3、简介作者。

三、学习《太阳的话》了解写作背景:《太阳的话》这首诗写于1942年1月14日,是艾青到延安以后写的一首诗,富有浪漫气息,是诗人的一首代言诗。艾青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他的一些优秀的诗篇不是写太阳就是写火把或黎明。从我国的诗歌史来看,我国古代诗人更钟情歌咏月亮,歌咏它的柔和而明媚,纯洁而恬静。我们要感激艾青,他填补了诗歌创作的空白,他为我们歌咏了太阳的美、太阳的善和太阳的真,让我们认识到了太阳的重要。诗人写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他代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吧!

1、初读诗歌。

2、交流内容。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表现了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第二节:太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礼物。第三节:太阳急切唤醒人们。第四节:太阳无私地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

4、带着对诗的理解,配乐感情朗读这首诗。

四、学习白桦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欣赏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学哪一小节,就学那一小节。例如:3.从第三节始诗中,你体会到什么?(盼望人们醒来,把光明带给人类。)相机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太阳这个温暖的使者,把无限的光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正是有了太阳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美好。因而作者写这首诗意在唤起我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太阳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大家。来,带着你现在的体会在读这首诗。

1.欣赏白桦树(图片):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2.了解作者《白桦》是俄罗斯诗人叶塞宁的一首抒情诗。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

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3.总结《太阳的话》学习方法。(1)初读诗歌。(2)初知内容。(3)欣赏诗歌。(4)领悟情歌。

4、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白桦》5、汇报交流。总结:《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

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总结: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

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五、作业设计

1、仿写一首现代诗。2、整理资料,把课后搜集到的诗歌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分好后,按类别再补充一些诗歌。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设计

1,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课外广泛阅读诗歌,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案设计初案二次备课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太阳的话》《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合作交流,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体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精品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白桦》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师朗诵《白桦》。

3.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

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创新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创新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
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词语解释】
摇曳:摇荡;飘荡。
涤荡:洗涤,清除。
狂妄:自高自大。
爽朗:开朗,直爽。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衷肠:出于内心的话。
絮絮低语:低声说话,说个不停。
豪壮:气势雄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我”一直怀念看林人。
第二部分(3~6):“我”回忆起与无名看林人相处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7~8):照应开头,抒发对守林工人的怀念、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感悟】
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链接】
白桦树,学名:BetulaplatyphyllaSuk.科属:桦木科桦木属。分布: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垂直分布东北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繁星》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繁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繁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puxuewang.com]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门

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

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在薄()阴几绺()穹()门

棱()角尘滓()皱缬()什刹()

挹()掬()你入口明眸善睐()()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着我们;我们开始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着草,着乱石,小心身下去,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着你,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你入口,便是着她了。我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读好每一个句子。

2、体味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能借助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散文《天窗》。

2、板书课题,齐读。

3、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具体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天窗?(出示课件)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几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天窗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指名汇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板书:唯一的慰藉

3、什么叫慰藉?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是你的慰藉吗?

4、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时候天窗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板书:雨天晚上

5、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雨天时、晚上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先来看看描写雨天的部分。

(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4、5自然段。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抓“顶”“关”和“偏就不许”。)

(3)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无奈、孤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此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用直线和曲线分别在文中划出。

(5)汇报,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6)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雨点在那里落,你会看见闪电一划。

指名回答后提问:雨姑娘在用脚干什么?谁能读出这份美?(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7)透过天窗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个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想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着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书上没有具体描写,让我们听听录音,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闭眼听录音)你能否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呢?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现出来吗?(课件出示想象的部分)先指名读读,再全班读。

(8)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

(9)老师引读第4、5自然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精品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精品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抄写佳段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教学设计参考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9个生字: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处、找、浅、淡”。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

重难点1.识记本课9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媒体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欣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7、绿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教学生字: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

(1)在小组中自学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再说说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抽读生字字音。

(4)出示“淡、浅”

①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书空“浅”的右半部分。

③说说它们的的反义词?(淡——浓浅——深)

(5)出示“处”

①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外)

②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如“外”伸长手臂“处处处”。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

出了哪些绿色?

2、板: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亮,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和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8、全文朗读。

四、拓展运用,指导写字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3、试背课文。

4、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到、刮、浅、淡”4个字。

(3)注意共同点:左右结构:“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本课是艾青的一首诗,内容抽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了多次语言实践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说说风中、雨中以及阳光下什么是绿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说风是绿的,雨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说说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和平时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设计

教学板块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喜欢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也格外喜欢梅花,(板书:王冕,)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出示墨梅图)诗人还为自己画的这幅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题画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板书:墨梅王冕

5、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过渡语:这幅梅花图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板:艳丽、淡雅)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梅花、赞美梅花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自然地引出诗人,揭示课题,并结合出示的墨梅图解题、质疑,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开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学板块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板块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划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去掉标点读(告知古人写诗读诗是从右往左开始的,是没有标点的)??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读。

(3)这样你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过渡语:啊,真了不起!大家都会背诵啦!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这首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请仔细听题:(1)、谁知道王冕画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文,圈画理解词语“吾家、洗砚池”,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件)介绍“洗砚池”,这洗砚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为什么说“吾家洗砚池”?(因为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说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说“吾家洗砚池”,同时王冕也是想说他要像王羲之学习)(出示课件)你知道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有什么作用?(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请看:这是不同形状的砚,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砚”。“砚”是这首诗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是“砚”字不同字体的写法,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字。(出示课件)教学观察示范写“砚”,再练习正确书写。

(2)、谁能告诉老师王冕画的梅花树上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课文,重点圈划词语“淡墨痕”)板书:淡墨(3)、王冕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板书:清气(看课文,重点圈划理解词语“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这儿的“流”字不用“留”?(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

老师小结:古人以诗言志,大家看在这首诗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诗的前两行是写什么?(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诗的整体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板块四:阅读拓展,感悟诗情

过渡语:王冕为什么说“不用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表明诗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请听老师讲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的心思啦!师讲故事,提要求: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颜色”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只流清气满乾坤”表达什么样的志向?(生答后师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指着板书小结: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教学板块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0)

过渡语: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与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强调读好停顿),也可以说一说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

1、学生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

3、老师也收集了两首写梅花的词,让我们读一读吧!(教师出示课件)引读:王冕的《白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小结: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看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业是:(教师出示课件)

1.作业:自己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收集起来,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3、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有关梅花的诗词,重点学习了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冕一样借“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高洁的志向;借“泥土”来抒发自己谦逊的情怀;借“蜡烛”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老师想将歌曲《红梅赞》送给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红梅一样坚强不屈,像红梅一样放光彩!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

板书设计:

题画诗

墨梅淡墨清气托物

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言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11个生字:倒、到、处、找、浅、淡、刮、挤、指、挥”,认识“立刀旁”;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到、刮、浅、淡”。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准备

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欣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6、绿

4、全班齐读课题。

说明: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本文内容抽象,较难理解。通过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教学生字“倒”、“到”、“按”,注意读音。

3、学习其余生字:“刮、找、挤、指、挥、淡、浅、处”

(1)在小组中自学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再说说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抽读生字字音。

(3)出示生字“刮、找、挤、指、挥”。

这些生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我们一起来做“我说你做”游戏。

(4)出示“淡、浅”

①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书空“浅”的右半部分。

③说说它们的的反义词?(淡——浓浅——深)

(5)出示“处”

①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外)

②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如“外”伸长手臂“处处处”。

说明:

识字教学是本环节中的重点,因本文生字数量较多,可根据每个生字的不同的重点难点,分成几块进行教学。“倒、到、按”的重点在读音上,可结合学生分小节读文时随机教授。“刮、找、挤、指、挥”都是动词,可以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淡、浅”都有“三点水”,巧的是连它们的反义词“浓,深”也都有“三点水”,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归纳。“处”则可以通过给“外”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进行识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识记每个生字,还对学生进行了识字的学法指导,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亮,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和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8、全文朗读。

说明: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拓展运用,指导写字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3、试背课文。

4、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到、刮、浅、淡”4个字。

(3)注意共同点:左右结构:“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说明:

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但如果时间不够,也可将此练习作为口头回家作业。本阶段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重点,教师要重视示范指导。示范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使学生养成先观察再落实的写字习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49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