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轮复习材料15——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概念:。
(1)RNA的合成
(2)DNA与RNA比较
 
(3)转录的特点:
 在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碱基配对方式:
注意:○1DNA分子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具有转录功能,这条具有转录功能的链叫做模板链或反义链,另一条无转录功能的链叫做编码链或有义链。
○2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些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些基因来说,则是反义链。
(4)转录的意义:
2.翻译
概念:。
(1)密码子:
概念:上决定的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2)转运RNA:简写为
 作用:识别密码子;运载特定的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者”。
(3)蛋白质的合成
场所:
过程:起始———→肽链增长———→终止
合成的肽链一般说来要经过一定的,最终成为一个有一定功能的。

由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看: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补充和发展了的“中心法则”图解: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一部分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属于控制方式。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为什么可以控制性状?

实例:

2、另一部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影响性状。
实例;
基因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控制作用,可分为直接控制作用和间接控制作用。这是因为基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蕴含选择性表达信息的调节基因,一类是蕴含编码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结构基因。结构基因直接控制性状,调节基因则间接控制性状。所以说,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四.基因结构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此中遗传效应是指能转录为mRNA,继而翻译为蛋白质,或转录为核糖体RNA、转运RNA的功能)。
2.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与非编码区(即调控序列)。
3.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有重要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请画出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请标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4.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最本质的区别:真核细胞的编码区是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构成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可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即子)被序列(即内含子)隔开。而且外显子序列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较。
请画出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请标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部分,是按照来区分的。任何一种基因的结构都是与其相统一的。
人血红蛋白β—珠蛋白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146个氨基酸。人的一种凝血因子的基因有186000个碱基对,有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编码2552个氨基酸,人血红蛋白β—珠蛋白基因和人的一种凝血因子的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说明:①真核细胞中,在各自的基因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②真核细胞中编码序列在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基因的大部分是由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序列组成的。上体现了性。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有关资料:
1、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
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1999年9月,中国积极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2、人类基因组的的概念:
3、人的单倍体形基因组由条双链DNA分子组成,包括:
。有碱基对,约个基因。
4、HGP的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即、
、。
5、HGP的意义在于○1;
○2;
○3;
6、延伸研究成果:○1
○2
例题:
1、真核细胞的一个基因只能编码一种蛋白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编码区只含一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B、它的编码区只含一个外显子和多个内含子
C、它的编码区只含多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D、它的编码区可含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
2、下列关于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基因和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有不能转录为信使RNA的区段B、都有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都有起调控作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都有外显子
3、以下关于基因结构中“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起始密码B、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酶的一个结合点
C、调控mRNA的合成过程D、准确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
4、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各有一种多肽,都是由10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
脱氧核苷酸数是
A、大肠杆菌的多B、酵母菌的多C、两者一样多D、无法确定
5、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含有一整套该物种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A、整套基因同时表达B、每种基因同时开启着
C、可随特定情况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D、一旦开启便不能关闭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只有内含子B、原核细胞中非编码区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C、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通常具有调控作用
D、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都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基因和质基因都能够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也都可能发生突变
B、只有核基因才能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C、细胞质基因的编码区都是连续不间断的D、细胞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环状DNA片段
8、对D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正常T淋巴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B、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完全相同
C、DNA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D、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9、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一个DNA片段都是一个基因B、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C、有多少基因就控制多少遗传性状D、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在后代表现出来
10、人的一种凝血因子的基因中含有186000个碱基对,其中有26个外显子,25个内含子,能编码2552个氨基酸。这些说明真核细胞*
A、基因中编码序列所占的比例很小B、基因中调控序列所占的比例很大
C、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常是连续的

扩展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
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常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的染色体
XY型性别决定:
染色体的组成:雌性:n对常染色体+
雄性:n对常染色体+
性别决定过程:亲代:男性X女性
22AA+XY22AA+XX
配子:
子代:
常见生物:人、果蝇、所有哺乳动物及很多雌雄异株植物
ZW型性别决定:
染色体组成:雄性:雌性:
常见生物: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2、红绿色盲遗传
(1)红绿色盲病
(2)色盲与基因型的关系:正常基因B和红绿色盲基因b座位在染色体上
女性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3、红绿色盲实例:
请画出遗传图解:可能的组合种

4、红绿色盲遗传(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患者多于患者
(2)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从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
(3)隔代遗传:一般地说,此病由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三)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常用步骤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伴Y染色体的遗传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四)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
类型遗传特征举例
细胞核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与性别,男女患病率
常表现为遗传,有中生无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机率相同

遗传表现为不连续、无中生有、

伴X显性遗传女性患者男性、具有世代

男患者的和一定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钟摆型眼球振颤
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交叉、隔代遗传
女性患者的和一定患病红绿色盲
伴Y遗传患者都是男性,有父传、
传的传递规律多耳毛症
细胞质遗传只能由母亲传给后代,母亲患病,
子女都患病罕见
二、细胞质遗传
1、概念:真核生物还有一些性状是通过内的遗传物质来控制的
2、特点:①子一代只表现的性状、即遗传。
原因: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通过遗传给后代
②杂交后代一定的分离比例。
原因:原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核内遗传物质进行有规律分离,而是、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3、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4、育种原理:杂种优势
5、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比较
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
概念
物质基础
特点
判断方法
例子紫茉莉质体的遗传、、人类白化病的遗传、等
联系在真核生物的遗传中,核质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核质在控制遗传上的独立性是相对的。生物性状的遗传可分为三种类型:只受控制的性状遗传,只受控制的性状遗传,受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遗传。生物的大部分遗传是受控制的,

三、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实质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细胞内,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基因的剪刀
,作用:。具有性
基因的针线
,作用:
基因的运输工具
,特点: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提取方法:

目的基因与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
用将两者的连接起来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借鉴和侵染生物细胞的方法
常用的受体细胞有:

目的基因的与检测:依据:来判断
表达:。
基因工程的前景医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生产基因工程药品
农牧业培育;培育
;培育
食品工业由工程菌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等
产品
环境保护环境检测;环境净化

四:习题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生物的生殖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生物的生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基础再现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两个亲本(1个或2个个体)两种有性生殖细胞受精产生受精卵(合子)新个体(①需经分裂,产生细胞;②结合,形成合子)
生殖方式概念或原理举例应用特点

传统无性生殖分裂生殖一个个体为二个个体细菌、等
生物细菌培养基本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母体的一切性状

出芽生殖通过来发育为新个体酵母菌等酿酒初期
孢子生殖
先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再由孢子发育为新个体
青霉、蘑菇、铁线蕨食用菌的菌种采集
营养生殖
用来形成新个体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草莓葡匐茎

现代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多指
植物)

植物细胞的
韧皮部等体
组织器官
完整植株(非单倍体)
花粉单倍体花卉、果树等的、
的培育、生产
杀虫剂等能保持母体一切性状;取材少、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克隆(多指动物、可指过程或结果)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多利羊的产生过程及多利羊;DNA的复制、扩增及其结果;细胞分裂及产生的子细胞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疗人类遗传病能保持供核个体的一切性状

生殖
方式过程应用
意义
传统
有性
生殖卵式生殖(最高等的有性生殖):
精子+卵细胞(合子)生物的主要生殖方式,在农业上广泛应用
(常用于育种)后代具有双亲的

具有更大的和,有利于生物的和
现代
有性
生殖在试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和胚胎的早期发育;再将胚胎或分割后的胚胎植入母体内继续发育治疗人的不育症;实现优良家畜的快速繁殖
难点突破:
1、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1)同源染色体是指:
(讨论:精子细胞或卵细胞中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
(2)联会:是指,进而形成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异同
(4)细胞时期的判断:①着丝点排列情况(是否在中央、在一个平面还是两个平面)Ⅰ、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②着丝点是否分裂③有无同源染色体
④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存在但不配对
Ⅱ、根据细胞形状判断(适用于动物细胞):①细胞膜是否向内凹限②是否均等分裂
Ⅲ、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细胞中染色体数N2N4N
细胞时期
2、孤雌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常见于蜜蜂、蚂蚁等雄性个体的形成)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雄蕊花药1个花粉母细胞4个花粉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
双受精
雌蕊子房胚珠1个大孢子母细胞4个大孢子胚囊(1个卵细胞,2个极核)

(3个消失,1个留下)(受精卵、受精极核)
发育
例题:胚胚乳
1、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发育
A、蓖麻籽种仁B、洋葱根尖C、菠菜幼叶D、蝗虫的卵巢新个体
2、蘑菇伞盖下面的菌褶上产生一种细胞,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萌发成菌丝,最终形成蘑菇,这种生殖方式叫做:
A、有性生殖B、营养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
3、在一棵苹果树上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能使其长出三种不同口味性状的苹果:
A、自花传粉B、压条繁殖C、嫁接繁殖D、扦插繁殖
4、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不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是:
A、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B、蟾蜍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C、蜜蜂的孤雌生殖D、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5、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为2a,下图
表示雌性动物卵细胞产生及受精后受精卵分裂过程中,
细胞核内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之间表示减数分裂,其中的基因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之间,姐妹
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之间(用字母回答)
(2)之间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之间(用字母回答)
(3)F点所能说明的生理过程是。它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从F点开始的细胞分裂在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称发育。
(5)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表示的区段内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
基础再现
一、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图表中各细胞中的具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花粉母细胞;花粉细胞;精子细胞;
子房壁细胞;珠被细胞;极核细胞;受精极核细胞;受精卵细胞;顶细胞;胚柄细胞;胚乳细胞;胚芽细胞;种皮细胞;果皮细胞)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难点突破:
1、花的结构和植物的生殖(写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
1、2、3、4、5、
6、7、8、9、10、
11、
2、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经分裂形成花粉,
花粉落至雌蕊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于其内
进行分裂,形成精子(2个)
(2)雌蕊胚珠中的胚囊母细胞(2n)(母细胞),
经分裂形成单倍体胚囊(大孢子)细胞(n)(3个消失),于胚囊中进行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3个反足细胞;2个助细胞;2个(n+n)和1个(n)]
3、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1)囊胚和胚囊
a、生物类型:b、存在场所:(囊胚早期细胞未分化)
(2)生长和发育:
生物类型分裂方式数目在生殖发育中作用
极体
极核
个体生长主要指的增多和的增大;个体发育主要指从开始,经细胞,分化和形成直至发育成为个体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起点
(3)极体和极核

(4)胚膜和羊膜:(陆生动物特有)
在胚胎发育早期,从胚胎四周的表面开始,形成的胚膜;其内侧是。羊膜呈囊状,里面充满了液体,叫。羊膜和其内的羊水不仅保证了环境,还具有和作用,因此使这些陆生动物增强了对的适应能力
(5)变态发育:
胚后发育是指的长大和的成熟(幼体到成体)。变态发育是指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由幼体到成体的过程中和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内完成的胚后发育
例题:
1、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A.20、40、60B、10、20、30C、20、30、40D、20、20、30
2、在下列有关蛙胚发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卵裂是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B、经过分裂产生的蛙胚胎细胞大小都一样
C、原肠腔是囊胚腔形成之后才出现的D、蛙的各器官和系统是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形成的
3、下列属于个体发育实例的是:
A、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B、小麦种子萌发形成麦穗
C、婴儿发育到成人D、从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植株
4、动物胚胎学家在研究蛙胚发育时,用同位素将囊胚的植物半球的部分细胞作上标记。同位素示踪的结果,这些标记可能出现在蝌蚪的:
A、肝脏和胰脏B、骨骼和肌肉C、心脏和肾脏D、大脑和小脑
5、下列关于培育试管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试管婴儿是进行体外受精过程B、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试管中
C、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母体内D、试管婴儿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6、某高等生物的生活史周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开始的,
主要进行分裂
(2)个体发育成熟后通过()产生配子,
它发生在植物的中,动物的中
(3)图中B过程是。青蛙的该过程是在中进行的。人的该过程在中进行的
(4)青蛙的(C)过程和(D)过程合称为
(5)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类型属于。
(6)A、B两过程的重要意义是。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酶教案


一、酶的发现

科学家科学成就问题延伸

金属笼实验,证明

作用

①胃的消化作用有性消化和性消化两种,其中,化学性消化的发现者是②金属笼实验妙在何处?(既能让胃液流入笼内,又能阻止胃壁收缩对肉块的性消化)③肉块的主要成分是,能将此肉块换成猪肥肉块或米饭粒吗?,为什么?④肉块在胃内的消化终产物是

⑤肉丝如留在牙缝中,几天都不会消失,为什么?

施旺

提取出酶,解开了胃的化学性消化之谜①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体现了酶的性

②胃蛋白酶在进行化学性消化时的最适条件是,

提取出脲酶结晶,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

①要证明酶是蛋白质,可用试剂,反应结果呈色;

或用试剂,反应结果呈色。

②向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呈紫色,证明唾液中含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等

切赫和

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证明酶是

①酶的化学本质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或

②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二、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因素

1、温度:(1)温度:。在此范围内,温度越接近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越高;否则就越低;超出该范围,催化作用很低,甚至于丧失。

(2)最适温度: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胰淀粉酶是℃、α—淀粉酶是℃)

2、pH:(1)适宜pH:酶能发挥催化作用时的pH范围。在此范围内,pH越接近最适pH,酶的催化效率;否则就。

(2)最适pH: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时的pH(一般酶接近中性,如;胃蛋白酶是1.5~2.2;小肠中的消化酶需要性;微生物的最适pH分别是:真菌、细菌、放线菌)

3、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其中,低温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使酶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但是酶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受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失活,即失去催化能力),这种失活是的。

判断:酶只有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

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酶的特性:性,性,性和温和性

四、实验

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原理

①新鲜肝脏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③比较

①淀粉、蔗糖是非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是糖

②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③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Cu2O沉淀①酶的催化要有适宜的温度、pH

②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

③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复合物,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蓝

④麦芽糖能与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而淀粉则不能

实验设计设计思路:在单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前提下,比较此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有多余变量(额外变量)必须设法消除)。以下四个实验的单一变量各是什么?

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对照方法: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

方法步骤

①加入溶液:

1号试管:

2mlH2O2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2号试管:

2mlH2O2溶液+

2滴氯化铁溶液

②卫生香检验①加入溶液:

1号试管: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

2号试管:

2ml蔗糖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

②温水(60℃)保温5min

③加入斐林试剂

④沸水加热1min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分别向3支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用不同温度(60℃、沸水、)处理3支试管5min

③向3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④向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

①加入溶液:分别向3支试管中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分别注入都为1ml的蒸馏水、NaOH、HCl溶液;之后再各注入2ml淀粉液

②温水(60℃)保温

③加入斐林试剂

④沸水加热

现象

1号放出的气泡多,能使卫生香猛烈复燃;2号放出的气泡少,卫生香复燃不猛烈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2号试管呈色60℃温水处理的试管中不变蓝,沸水、冰块处理的试管中

1、

2、

结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问题讨论:

(一)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

(1)肝脏为什么要新鲜并制成研磨液?

(2)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时,能否共用一个吸管?

(3)号试管冒气泡的时间要长一些?为什么?

(4)为什么说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更高?(定量说明)

(二)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中:

(1)为什么用60℃的水浴保温而不用37℃?

(2)加入斐林试剂的目的是什么?

(3)在已知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有无设计1号试管的必要?为什么?

(三)在《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

(1)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

(2)为什么1号试管用60℃温水处理,而不用37℃水浴?

(3)该实验的三支试管中,PH应控制在范围内

(四)在《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

(1)能按照淀粉酶淀粉蒸馏水、NaOH、HCl溶液的顺序加入溶液吗?为什么?

(2)上述四个实验采用的对照方法分别是

(3)所学的实验中,采用空白对照的有,条件对照的有,自身对照的有,相互对照的有。

例题:1、胃液中的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这是由于: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B、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C、小肠内的PH高于胃内的PHD、小肠内的PH低于胃内的PH

2、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的酶: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3、用蛋清制备一定量的混浊液,然后用其进行下列实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一(单位ml)实验二(单位ml)

处理试管号1234

水2000

蛋清混浊液0222

A酶溶液1110

煮沸后冷却的A酶溶液0001

HCl溶液1101

Na2CO3溶液0010

37℃水浴30min

结果不变变清不变不变

处理试管号5678

水2000

蛋清混浊液0222

B酶溶液1110

煮沸后冷却的B酶溶液0001

Na2CO3溶液1101

HCl溶液0010

37℃水浴30min

结果不变变清不变不变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A和B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PH环境分别为和

(2)第4管和第8管液体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第2管反映的是胃内的消化过程,那么A酶是,蛋清的分解产物主要是。

(4)如果第6管代表小肠内消化过程,且B酶由多种消化酶组成,其消化产物能否被吸收?为什么?

新陈代谢与ATP

一、ATP的名称和结构式:

(1)名称,元素组成;水解产物

(2)结构简式:;ATP;—~

二、ATP、ADP和AMP的相互转化:

三、ATP的功能:(1)直接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被称为“能量货币”,其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用于肌肉收缩、纺锤丝或星射线收缩以牵引染色体的移动、微细纤维的收缩使细胞缢裂为二)、化学能(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渗透能(主动运输)、电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生物电)、光能(生物发光)等。

(2)合成RNA的原料之一

四、ATP的形成:

1、植物细胞内ATP的形成途径有:(1)(2)

2、动物细胞内ATP的形成途径有:(1)(2)

光能:光合作用

3、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氨气等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

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呼吸作用,磷酸肌酸的分解

五、关于能源物质:

1、源物质:主要是ATP,其次如暗反应中,NADPH除供氢外,也能直接提供能量

2、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在极度饥饿、严重疾病时可分解供能。

3、储能物质:能储存的能源物质,主要是脂肪,此外,糖元、淀粉也是储能物质

4、根本能量

5、生物界的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活跃的化学能(ATP)

例题:1、经测定某人在某种状态中的ADP比ATP的含量显著增高,这时他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①磷酸肌酸数量减少②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将加快③外呼吸和内呼吸将减弱④细胞内葡萄糖多数将合成糖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在剧烈运动时,人本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肌糖元B、磷酸肌酸C、葡萄糖D、三磷酸腺苷

3、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2只小玻璃瓶中,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合,可见到玻璃瓶中有淡黄色萤光出现,经过15分种萤光消失。这时,再将ATP溶液加入其中一只玻璃瓶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另一只玻璃瓶中,可观察到加ATP溶液的玻璃瓶中有萤光出现,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瓶中没有萤光出现。

(1)干燥后研成粉末的物质含有。

(2)说明萤火虫发光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

(3)两只玻璃瓶最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细胞呼吸教案


第七节细胞呼吸

基础扫描

一、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主要是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过程,(又叫生物氧化、呼吸作用)

二、呼吸: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

呼吸

三、有氧呼吸

1、定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总反应式:

3、场所:和(主要场所是)

四、无氧呼吸

1、定义:一般是指细胞在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高等生物中称为,在微生物中也可称为。

2、总反应式:

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场所:

五、细胞呼吸的意义

1、供能:ATP用于各种耗能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复制和移动、植株生长、主动运输、肌肉收缩、神经冲动及冲动的传导、新物质的合成、分泌、生物发光或生物放电);热能,用于维持体温

不消耗ATP的过程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渗透作用、吸胀作用、蒸腾作用

2、供原料:为新陈代谢提供原料,如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等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GPT

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此反应过程称为作用

难点突破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水解

对比:分解有氧呼吸:有氧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无氧呼吸:无氧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生成ATP

数量

需氧与否

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较(参考资料71页,自己写出)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参考资料72页,课后自己写出)

比较项目有:

五、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正好相反,但二者不是可逆过程

2、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二个①呼吸作用产生的②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的(如是水生植物,则是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的)

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二个去向:①用于呼吸作用②呼吸作用用不完的,才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光合作用制造(=生产、合成)的葡萄糖的二个去向:①用于呼吸作用消耗②呼吸作用消耗不完的,才用于积累

3、发生时间:光合作用(有光照时),呼吸作用(有光和无光时间)

4、只要温度相等,有光照和无光照情况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5、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升(L);1升=1000毫升(ml)

6、摩尔数与质量的关系:摩尔数=物质的质量(克)/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

7、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8、一定要记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注意不要算错相对分子质量,最好记住:

葡萄糖是180,CO2是44,O2是32

9、看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解这类题的关键,①文字叙述式,利用一段文字直接给出有关数据

②表格式:在表格中给出相关数据,③坐标曲线式(有时加有方格,是为了准确识别有关数据,1个方

格代表一定的变化量),利用坐标系中的曲线所表示的数值来代表CO2、O2的吸收或释放的量

1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弱(以绿色植物为例):

①没有光合作用时,植物仍有呼吸作用,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减少,环境中的CO2量增加,O2减少

②有光合作用但弱于呼吸作用时,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减少,环境中的CO2量增加,O2减少

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不变,环境中的CO2量不变,O2量不变

④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增加,环境中的CO2量减少(减少部分即用来合成葡萄糖的增加部分),O2量增加(增加部分即是积累了多少葡萄糖时所释放的部分)

⑤不存在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或细胞

例题

(1)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一个大型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中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45毫克;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中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了20毫克;据实验测定,这绿色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45毫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这绿色植物的呼吸强度变化怎样?

A、光照时强于黑暗时B、黑暗时强于光照时

C、光照时与黑暗时相等D、无法判断

②上述光照和黑暗时容器中O2的含量怎样变化?

A、光照时比黑暗时多B、光照时比黑暗时少

C、光照时与黑暗时相等D、无法判断

③若在一昼夜给5小时光照,给19小时黑暗的情况下,此植物体消耗葡萄糖的毫克数与有机物含量变化依次是

A、330.68毫克,增加B、330.68毫克,减少C、260毫克,增加D、260毫克,减少

④若光照和黑暗时CO2的减少和增加量仍为题中所述,而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为40毫克,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与每小时制造葡萄糖45毫克相比应是

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

⑤按④中所述情况下,其呼吸作用强度变化情况是

A、光照时强于黑暗时B、光照时弱于黑暗时

C、光照时与黑暗时相等D、无法判断

(2)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是ml)据此回答:

条件

变化充分光照下黑暗处

15℃25℃15℃25℃

CO2减少量22.444.8…………

CO2增加量…………11.222.4

①在25℃条件下,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

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的葡萄糖的

克数是克。

②在25℃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

制造葡萄糖克。

③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是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克。

④根据计算,种在新疆地区的西瓜比种在江浙一带甜的原因之一是

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摄取物质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储存能量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二种方式

分解物质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二、同化作用的基本类型NH3HNO2HNO3

1、自养型:外界的无机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光能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光能,

自养型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CO2+H2O(CH2O)+O2

化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如硝化细菌,见上图

2、异养型:外界现存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如人、所有动物、多数菌类(共生、寄生、腐生菌都是异养型,圆褐固氮菌属于腐生菌,是异养的)

需氧型:有氧呼吸,如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菌类

三、异化作用的基本类型

厌氧型:无氧呼吸,如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乳酸菌

四、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自养需氧型:又分为光能自养需氧型、化能自养需氧型

(2)自养厌氧型:如绿硫细菌

(3)异养需氧型

(4)异养厌氧型

(5)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大肠杆菌

(6)兼性营养需氧型(有有机物时直接利用,无有机物时自己合成):如菟丝子

(7)兼性营养厌氧型(有有机物时直接利用,无有机物时自己合成):如红螺菌

(8)既能将CO2合成有机物,但环境中必需要有有机物(作为供氢体使用)的:仍为异养型

五、代谢类型的分析方法

1、常见的要记住

2、分析异化作用时,要看其主要方面:能生存但以谁为主3、环境分析法

3、注意审题:代谢类型要回答同化和异化二个方面;只问同化类型或异化类型的,回答一个方面

4、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例题:

1、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异养型和自养型和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D、能否将生产关系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A、具有NH3及缺氧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氧D、具有硝酸及缺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6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