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不同形状,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单元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难点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课题

看一看看一看(一)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重点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教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实践

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小结

1.认真思考问题,无法确定答案。

2.认真观察讲台。

3.讲述自己看到的讲台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观察书本上的图画,结合自己的体验,正确完成习题,初步建立自己的空间观念。

1.分组实践观察,兴趣大增。

2.积极讨论、交流,代表发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桌子的不同几个面。

3.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问。

4.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观察,体会结论。

1.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正确理解人为规定:一般朝上的那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2.将实物与平面图形相结合,体会对面的理解,正确完成练习。1.引导提问: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2.请学生坐在位置上观察讲台。

3.请坐在教室不同方位的同学描述所看到的讲台形状。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连一连”的内容。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桌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3.引导提问:从不同位置分别看到桌子的几个面呢?

4.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借助实物讲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含义。

2.板书,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亲自实践体验数学的乐趣

培养合作精神,相互探讨,自行摸索求知

运用到实践,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一.观察物体二.认识物体的面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看一看(二)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并能识别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物体。教学难点辨认描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或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实践应用

小结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按照老师讲台上的模型进行拼、摆物体。

1.观察自己摆的物体,得出: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能够都是长方形,侧面是正方形。

2.根据结论,很快完成练习题。

3.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小组代表总结

正确地完成练习,学有所获。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个图形

2.按照教材中“看一看”中的图形,引导学生拼、摆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拼摆的物体,并说说观察的结果。

2.请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3.以小组为单位,用三个正方体搭图形,然后进行观察与交流。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困难时拼摆实物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动手能力

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

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一.看一看

二.观察物体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节日广场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JAb88.COm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小结

学生看图并回答

积极讲述自己看到的节日广场见闻

生:有多少花盆?

有多少小朋友在跳舞?

有多少人在照相?

。。。。。。

认真思考、计算

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完成连线题

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哪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

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节日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讲述自己在节日广场中的所见所闻

看这幅情境图,完成智慧老人的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让学生想象图中小鸟、小狗、淘气所看到的“烈士纪念碑”的形状,完成连线题。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观察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及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一、节日广场1.四组气球的个数2.表演节目的人数

二.纪念碑前1.小鸟的个数2.碑前小朋友的人数

课后反思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秋游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
9
0
-
4
5
4
5
-
2
5
2
0

9
0
-
2
5
6
5
-
4
5
2
0
【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秋游
90-45-25=20(个)90-25-45=20(个)
9
0
-
4
5
4
5
-
2
5
2
0
9
0
-
2
5
6
5
-
4
5
2
0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主动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学具、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小动物们多开心,多快乐啊!这节课让我们和快乐的动物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探索新的数学奥妙!

2.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学信息。

1.孩子们,赶快走近可爱的小动物们,看看它们带给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2.快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找到的数学信息,其余同学手势判断。

3.谁能把我们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指名白板上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画一画、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小猴和小鸭来向大家打招呼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到你的练习本上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

3.快行动吧!注意,让它们各站一排。一名学生独立在白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一周,寻找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4.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我用什么来表示什么”。

5.仔细观察学生作品,比一比小松鼠和小鸭的数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6.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小鸭比小松鼠多或小松鼠比小鸭少。

小鸭子比小松鼠多4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子少4只。

6能分成3个2。

7.你能圈一圈,分一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6能分成3个2吗?学生独立尝试,圈一圈,分一分,指名白板上圈一圈,分一分。

8.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小鸭子2只2只分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9.孩子们,你们真像一个个小小数学家,这么快就发现了6只

里面有3个2只,因为6里面有3个2,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说6是2的3倍,也就是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知识课题。

10.你能用算式表示6只小鸭和3只小猴之间的这种倍数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

11.指名汇报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12.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温馨提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商后面不写“倍”。赶快把这个小知识再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三)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1.体会一倍数相同,倍数不同,结果不同。

孩子们,其它小动物已经等不急了,瞧!谁来啦。出示小鸡。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研究小鸭只数和小松鼠只数的倍数关系的?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先画一画,再圈一圈,并列算式表示。

你能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看看小鸡只数和小松鼠只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指名白板上完成。

学生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孩子们,都是和小松鼠比,可是,为什么刚刚我们说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现在小鸡只数又是小松鼠只数的4倍呢?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自己的想法。

小结:原来比的对象不同,倍数就不同。

2.体会一倍数不同,几倍数就不同。

孩子们,紧张了半天,我们来放松放松,一起做个小游戏吧!

学生明确游戏要求。

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摆的积木是孔雀摆的3倍吗?学生圈一圈。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接着玩下去,你敢吗?如果要求你摆的块数是孔雀的8倍,该摆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刚刚小鸭只数也是小松鼠的3倍,为什么都是3倍,鸭的只数是6只,孔雀摆的积木却是3块呢?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小结:一份不同,3份就不同,比较的时候不能只看倍数,还要看一份是多少,一份不同,几份就不同。看来一份真的很重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活动经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方法迁移,同时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过渡:让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小鸟的意见你同意吗?(判断)蜻蜓只数是蝴蝶的2倍

明确题目要求。

你同意吗?说说自己的想法。

修改小鸟的说法。蜻蜓只数是蝴蝶的3倍。

2.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教材71页第2题)

寻找数学信息。

独立画一画,并列式计算。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3.画一画,填一填。(教材第72页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

独立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汇报。

4.动动脑,想一想。(教材72页第5题)

找数学信息。

填一填,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提出问题,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认识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一)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3、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4、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00
千百十个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三、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数是()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最好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动(我们来交换)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2、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二)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练一练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一拨(第一课时)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人北票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看一看上的数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拨一拨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995、1005、()、1025
997、()、()、1000、1001、()
3800、()、4000、4100、()、()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第二课时
主备人: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责任人: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00+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比一比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最高?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六)提高训练: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试一试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教学站重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981()10006980()7897083()7208
1378()23412980()34083920()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最便宜,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七、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
2.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段小故事,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故事)学生自由阅读小故事。
课件出示: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延伸: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要热爱读书,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实现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借助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教育学生爱读书,好好学习。)
(二)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读的这个小故事,篇幅并不是太长,那有多少个字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个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总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你觉得刚刚我们读过的小故事有多少个字呢?
学生汇报估计结果。
总结:“估计”并不是盲目地猜测,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
刚才大家估计的相差的太大了,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估计的准确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几行,就能估计每段的字数,最后就可以估算整个故事的字数。
2、按每行约10个字,估算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大约有100个字,这样整个故事大约有150个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估一估,填一填)
出示问题:你能估计出杯中有多少粒黄豆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本领。)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2题比一比,估一估。
2、第31页3题估一估,有多少颗糖豆?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估计呢?学生汇报。
(五)课后作业
第31页1题估一估,说一说,大约有多少个字?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字
每行约10个
右栏约50个
左栏约100个
合计约150个字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乘法口诀(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第二册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之一,乘法口诀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因此,在学习上我们肯定要加强。但是对于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理解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可能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只是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真实有趣的情境进行引导,我想这个单元的学习还是会很顺利的。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难点:(1)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加强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多采用实物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2、对于他们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速度。3、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模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单元课时计划:10课时。
教学课题数松果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正确应用口诀,较熟练地口算5的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数松果的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并回答。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松果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生:一共有几只松鼠?一共有多少棵松树?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数一数,算一算。(1)1,2,3,4,5…1个1个地数;(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3)5,10,15,20…5个5个地数;……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学生说出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积一个比一个大5。学生通过思才得出要用简便的方法来记忆。生:我的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中就有。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口诀都是四五个字。1、提出问题看着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寻找解题思路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老师先出示5个松果,再出示5个松果,又出示5个松果,……每次出示5个松果,共9次,摆成9行。师:1行、2行、3行……各有几个松果?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根据图意来试编口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有谁能从口诀中找到规律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通过直观地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将现实问题与乘法进行连接。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摘桃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3、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兴趣体验感悟学生独立做,发奖品学生反馈,说出每一个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出示教材12页图画,谈话:男生帮乐乐,女生帮毛毛做的又对又快的老师也奖励一个大桃子,男生女生交换,前五名奖励体验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实践应用3×5=15(人)3+5=8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指导分析第2题:在括号里填适当的符号第3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信息适当指导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做家务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观察回答谈话:小名是一年二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看,今年他正在做家务板书课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填表格2.1×2=22×2=4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4.编制乘法口诀5.对口令游戏1.谈话:小名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5.整理2的乘法口诀6.怎样记住这些口诀7.对口令游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实践应用2×99×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做2×4=8(只)做练习1题: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这个口诀?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题:口算练习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天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做家务

填一填: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问题探究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为三的乘法口诀做铺垫体验感悟1.摆一个三角形2.1×3=33.一三得三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1.拿小棒摆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3.板书:1×3=3一三得三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实践应用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练一练”1题:找朋友2题:找规律填数3题:动物运动会数学故事反馈信息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3×4=12三四十二

3×5=15三五十五

3×6=18三六十八

3×7=21三七二十一

3×8=24三八二十四

3×9=27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可爱的小青蛙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以的口算。2、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复习同桌用卡片互相提问。1、对口令。三六()四()二十三四()二四()五八()()九十八2、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连一连2、比一比3、算一算(1)学生独立作答,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生:小蝌蚪2×3和3+3生:小蝌蚪9×2,6+6+6,3×6,9+9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6+6+6就是三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3×6的口诀来计算。学生口算完,全班核对。并说出每个算式所用的口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生:1个9生:3个9(出示挂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丁丁是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他把小朋友们捉到的小蝌蚪放回到河里。小蝌蚪到了水里就到处找妈妈,你知道谁是它们的妈妈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吧。师:6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师:18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有哪些?师:6+6+6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重点关注:相同加数的算法,以及他们与乘法的联系,巩固乘法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将剩下的汇报完。师:小青蛙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比比谁的本领大。快看,两只小青蛙在岸边等待小裁判的枪声,准备比赛过河。我们也加入它们的比赛吧。(引导学生观察2×3和3×2所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2,3,5的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些算式。)老师帮助加深理解。师:1只青蛙吃了9只害虫,也可以说有几个9?那3只青蛙吃了几个9呢?3个9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加深相同加数和乘法的联系。熟练运用2,3,5的口诀。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根据第四题的要求,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看懂第2题的图意,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除了完成书上的问题,还可以进行拓展,问“大楼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大楼侧面有多少个窗户?”这里要提醒孩子们看清图画,大楼的底楼有一个门,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门也当成了窗户,还有就是侧面并不是只有看得到的那个,侧面应该有两个。3、引导学生独立弄清第三题的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青蛙过河比赛:2×63×32×74×38×39×25×23×27×36×33×68×22×34×23×53×9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小熊请客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并初步记忆4的口诀。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生:一串有4个。生: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今天,小熊想邀请小伙伴们到自己家做客。它准备了一篮子红果,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老师边说边出示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师:小熊串好的红果每串有多少个?师:小熊在串红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二、新课1、数一数学生数完汇报结果,共九串。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从1数到36。生:我用的是加法。一串红果是4个,2串就是4加4是8个,3串就是8加4是12个……出示红果的串数。师:请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助数一下,这里共有几串红果?师:九串里共有多少个红果?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九串一共有多少个红果?你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这个办法真好,谁用这个方法接着算?算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观察图自己去寻找方法,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2、填一填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4、说一说生:表示1串红果。生:分别表示红果有2串、3串……9串。生:它表示一串红果4个。生:填在2下面的空格里。1×4=4或4×1=42个4是2×4=8或4×2=8……学生独立编写。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学生说一说。“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师:刚才孩子们算的真不错,现在你们能填一填这个表吗?(出示书上的统计表。)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师:那后面的2、3……9呢?师:1下面的4表示什么呢?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填空。并指导孩子们认识一串红果有四个表示1个4,二串红果有8个表示2个4等。1、写乘法算式师:1个4可以写成哪个乘法算式?师: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吗?(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3、引导演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要求全班都会背诵。(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准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三、巩固练习与小结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第三小题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当学生完成这道题后,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强化,让他们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回家路上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观察图画数学游戏练一练小结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学生积极地描述图画的中事物,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又同桌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有16只猫在划船。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4×4=16(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交流提问结果。生: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小鸟?生:一共有15只小鸟。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草地上有2个5只小鸟,树上也有5只小鸟,一共就有3个5只小鸟,5乘3等于15只鸟。生:谁知道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呢?生:我知道3乘除等于9。生: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三个一起走的,这里有3个3,所以算式是3×3=9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第三小题,然后进行全班订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重点关注: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时,老师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追问。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算式:5×3=15(只)在做这种解决问题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醒写单位。师:刚才小朋友们问得非常好,答得也很妙。第一个问题问完了,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并表扬孩子们这种追问的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后面的问题,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再请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追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他们会主动地思考,问个为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3×3=9(只)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2+2+2+2+2=4+4+4+4=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2×5=103×5=154×5=20
5×5=256×5=307×5=358×5=40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123456789
几根筷子2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4=一四得四
2×4=二四得八
3×4=三四十二
4×4=四四十六
4×5=四五二十
4×6=四六二十四
4×7=四七二十八
4×8=四八三十二
4×9=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练习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买文具。(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文具。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崇拜金钱,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
【设计意图:教学之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并能正确看待金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商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1:1把尺子8角,1元等于10角,减去买尺子的8角,还剩2角,所以就应该找回2角。
生2:算应找回的钱数,就是计算剩下的钱数,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1元-8角=2角。
师:是啊,就是这样用减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或者说找回的钱数与买东西用去的钱数和正好是付出的钱数。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师:如果你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可以买1把尺子和1个练习本。
·我可以买2块橡皮和1把尺子。
·我可以买2支铅笔。
·我可以买1支铅笔,2个练习本和1块橡皮。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只要你们所用的钱正好是1元,不能多不能少,就说明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购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不同的付钱方式,同样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不同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记忆1元=10角。】
三、教学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买文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买衣服。(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础。】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拿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我拿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我拿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
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北师大版
师: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45+25=70(人)

90-70=20(人)

90454590

-45-25+25-70

-----------------------------------------

4520702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57+42-69=

64+25-39=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52-43+77=

91-38-25=97-36+43=

46+26+34=73-49+35=

四、总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主要内容有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在回顾乘法意义及2~5的乘法口诀时,引出这个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大体内容。学生好动,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进而探究新知。

单元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会用除法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14课时

教学课题分桃子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利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具)准备

挂图,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体验感悟

实际应用

小结

认真倾听

思考怎么分

分小棒

第一堆分4个,第二堆分4个

第一堆分3个,第二堆分5个

第一堆分1个,第二堆分7个

。。。。。。

汇总:两堆分的同样多

用小棒分一分

同桌交流分法

上台展示分法,怎么想的

动手画

思考怎么分的

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挂图

讲述故事,深林里住着小猴吉吉一家,猴爸爸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全部分给两只猴宝宝,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成2堆。想想你是正面分的?

板书分法

提问:对于这些分法,你有自己的看法吗?

总结:把东西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猫小狗是怎么分它们喜欢的食物的。

打开书第32页

用小棒帮小猫分一分。每只小猫到底分几条鱼,他们分到的结果才会同样多

小狗也来凑热闹了,刚才是4只猫,现在是3只狗,用铅笔画出分法

“练一练”

1,2,3,4,5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增强学习的兴趣

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平分”

思考总结的能力

训练动手、动脑能力

巩固练习新知

反馈信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桃子一.摆一摆,分桃子

二.分一分每只小猫分到3条每只小狗分到6条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分苹果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3.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

如何对发散性问题的探讨

教学(具)准备

苹果、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认真倾听提问:小朋友,你知道笑笑和淘气今天在做什么吗?增强兴趣体验感悟

1.独立观察、思考应该怎么分,用小棒分意分,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演示

1.出示情境图

提问:他们在干嘛?

仔细观察,再仔细想想应该怎么分?

2.组织学生汇报,演示培养学生合作意思

体验感悟

(1).数数共有几个苹果,用小棒分分,独立填空。反馈

(2),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时说出思考过程

(3)讨论说分法,用小帮分

小组汇报分的结果1.完成练习1,2,3

(1)第一题:看图说出题意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先观察图,有几根胡萝卜,说说怎么分,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信息

实践应用

1.看图,列式求人数

2.小组讨论排法,用小棒操作

1.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数数或用乘法)

2.还可以怎么排反馈信息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苹果一.分苹果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每个盘子放两个,可以放6盘

二.有24个小朋友排队,每排4人,可以排几排。摆一摆,数一数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糖果

课时进度第3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个步骤完成数量较多的“分一分”活动。教学难点如何平均分数量较多的物体。教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同学们都喜欢吃糖果吗?今天你们只要闯过课本设置的三道难关,就可以得到胜利品——糖果用外物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

思考解决的方法

4人一组讨论、分一分

小组反馈

第一次每个小朋友分3块

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1块

正好分完

。。。。。。

2.同学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一人负责分,另一人负责记录每次的过程。

述说分法

3.审题

看老师的示范,听要求

同桌游戏

小组反馈

1.打开课本看第一关(智慧老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4人一组讨论、分一分

请一小组进行反馈,说出是怎么分的

先估计大约每人可以分几块,在进行分的

分的次数减少,分的更快

2.顺利的闯过第一关,看37页的第二关(小组活动)

同学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全班反馈

有计划的安排(分法多样化,不够简便的方法提出更好的建议

4.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难关了,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

读题,弄清题意

先做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讲清游戏规则

同桌游戏

小组反馈训练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

小结

今天,同学们勇敢地闯过了三道难关,在闯关的过程中学会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你们都是最优秀的。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糖果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香蕉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

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小棒,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1.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份了许多物品,如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分到4个桃子;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3个,都是把东西分成几盘,几堆,也可以说分成几份。

2.说明:像这样的分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但我们每次都拿小棒来分会感到很麻烦,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简便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提示课题

问题探究

1.独立观察画面,在小组内说说观察到的内容

2.汇报数学问题: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根香蕉?

动手操作,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反馈

3.认真倾听,读除法算式,了解个部分名称

1.(出示挂图)看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数学知识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说说

用小棒分一分

总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把一堆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在数学里面要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

12÷2=6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个部分名称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解新知

体验感悟

独立解决“试一试”

汇报思考过程以及所列的除法算式

一起审题

列出算式,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板书评价

巩固知识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香蕉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2=6(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1)18÷2=9(根)(2)18÷6=3(份)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飞行表演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出示挂图)飞行员们在大队长的指挥下进行了精彩的分组飞行表演。这次表演非常成功,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这个飞行大队的大队长,亲自指挥一次飞行表演好吗?增强学习兴趣

体验感悟

1.观察图,独立列出算式

反馈

2.思考,得出:一共有12架飞机,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几组?

动手圈一圈,然后反馈

独立解答

一共有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几组

3.12架飞机,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独立解答,反馈

1.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多少架飞机正在等候你的命令

列出(1)的乘法算式,集体订正

2.提问:请你提出一个除法问题

圈一圈,看看可以编几组

列出除法算式,巡视

12÷3=4中12,3,4各代表什么?

12÷4=3

3.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除法问题?

列式,订正,板书

培养观察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

独立思考列式

汇报思考结果及列的算式

审题,说出已给的条件

引导学生汇报

集体订正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飞行表演一、乘除法间的联系二、除法算式(1)3×4=12(架)12÷2=6(组)

(2)12÷3=4(组)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3)12÷4=3(组)(4)12÷6=2(架)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小熊开店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运算的含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运算的含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选择用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汇报:布娃娃每个6元

。。。。。。

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了个大早,原来今天是它的店第一天开张。(出示挂图)

我们来看看小熊店里有些什么?

现在小动物们都来买东西了

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

实践运用

1.同学动手算

汇报思考的内容

口诀

2.小组讨论,写算式

集体交流反馈

用同一口诀:四五二十

3.根据题意列式,

反馈

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色算式分别贴在相应的家的下面

1.小猴想买4辆玩具坦克,应付给小熊多少钱呢?

汇报,订正5×4=20(元)

2.机灵狗想考小熊,因为它知道小熊算术不好,它出了这个题目——我有20元钱,能买几辆坦克呢?

小朋友帮帮小熊

怎样列式计算

20÷5=4

从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完成“试一试”

游戏:小鸟回家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按照要求发给学生,把对应的卡片贴到小鸟的家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现新知的能力

实践运用

看图列式说结果。独立完成练一练的2,3题

反馈信息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一、算一算5×4=20(元)20÷5=4(辆)都是用口诀: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

三八二十四

五六三十

四九三十六

36÷4

15÷5

24÷3

5×6

24÷8

36÷9

15÷3

30÷5

3×8

30÷6

4×9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运动会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的问题。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的问题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复习

写在练习本上

1.对口令

四五()五()四十五

三八()二()十八

()三得九四八()

2.求下面各题的商

6÷2=8÷4=9÷3=12÷4=

10÷5=12÷3=5÷5=10÷2=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小组合作,找并记录下自己找到的数学问题,

独立解答,列式,

集体交流反馈

生:有24名运动员赛跑,每组4人,分几组跑完

。。。。。。

(出示挂图)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开始了,操场上一片热闹景象。我们一起找找运动会里的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集体订正

问题共5个,一一讲解

师:说说你找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列式24÷4=6

。。。。。。

小结:原来一个运动会里也能提这么多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你去发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练习

完整叙述题意,口述算式

有35只小鸭,每5只编一组,可以编几组?

想:五七三十五,商是7

2.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反馈

3.小组讨论

独立解答

汇报

做“练一练”1,2,3

1.第一题,

提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要我们求什么?”

板书35÷5

提问:35÷5表示什么意思?

“商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第一题

3.第二题

指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3.第三题

组织学生讨论

集体订正(思路正确,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在巩固练习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培养组织语言的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运动会一、运动会上24÷4=6(组)21÷3=7(组)9×2=18(人)5×3=15(人)3×3=9(元)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快乐的动物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3.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仔细观察,积极发言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河边和一群快乐的动物学习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问题探究

填上数出的只数

小猴3只,111

小鸭6只,111111

看成2份

一份3个,6个可以分成2份,每份3个

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

汇报

小朋友,你们先数数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填在口里

用小棒摆一摆

师:我们一小猴为一份,小鸭可以看成几份?你是怎么想的

上台展示摆法

揭示“倍”

第一行3根小棒看作1份,第二行摆了2份小棒,每份3根,我们就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代表小猴,第二行代表小鸭,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小鸭是小猴的2倍,列式:6÷3=2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

订正,列式

师:8是2的4倍,也就是说8每2个为一份,摆成4份。所以用除法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说一说

读题,思考,相互讨论,列式。

是求小鸭里面有几份小松鼠的只数

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什么?

只有列式?

培养思考问题及语言表述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弄清题意

独立完成,列式

集体反馈

2.独立解答,反馈

小组讨论,把问题写在书上

1.完成练一练1,2,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订正

2.第三题,先把数学问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订正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反馈信息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主要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6÷2=3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3÷1=33.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多少倍?12÷3=4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文具店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3.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倍”的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实物,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生:有书包。。。。。。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的用处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有哪些文具呢?

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具啊!袋鼠妈妈听了可真羡慕呀,于是她决定要在森林开一家文具店,让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一样,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增强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观察图意,获取信息

生:小兔买了1支笔,花了2元钱

。。。。。。

生:我还知道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小组交流,完成填一填

反馈

独立完成,反馈我们一起来看小动物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呢?

你还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

小组汇报,总结

完成“画一画”

培养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反馈

2.审题

小组讨论,摆小棒,列式反馈

1.练一练1,2

集体订正

2.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弄清题意

提问题

集体订正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文具店河马花了多少钱?3×2=6(元)大灰狼花了多少钱?2×4=8(元)小牛买笔的只数是小兔的几倍?3÷1=3。。。。。。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花园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3.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巩固对“倍”的意义理解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大量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认真倾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吗?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生:蝴蝶有4只

。。。。。。

思考,述说列式

一个提问,一个解答

反馈

。。。。。。

审题,独立完成,反馈

(出示挂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

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明明和文文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解答吗?

请一位同学说说明明的问题

怎么解答

文文的问题,解答

像明明和文文一样提问。同桌合作,

完成“试一试”,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培养小朋友的观察里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思

巩固练习

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馈

1.完成“练一练”1,2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订正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花园蜜蜂有几只?2×4=8(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24÷4=6圆圈的个数是星的几倍?16÷4=4笑脸有多少个?2×4=8(个)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辨认方向”、“认识路线”和“练习四”。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图。教材用制作方向板为知识的联系和引入,以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人。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五)教学难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本地环境(城市、社区、学校等)的方向相结合,了解家、学校的方向与城市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题辨认方向教时三113

学习
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你认识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巡视。
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活动

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学生口头回答后,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辨认方位


西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课题认识路线教时三214

学习
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今年我们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春游路线图。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接龙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2)小飞同学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
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课题练习四教时三315

学习
目标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样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情景图

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加与减
课题: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课题:秋游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

课题: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13=26()-12=3022+()=30
2、在○里填上“>、<、=”。
21+294053-2353-25
51-293234+25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30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12+60=86-50=93-40+22=
49-30=27-9=9+72=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49+38=
48+29-39=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第二单元购物
课题: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课题:买衣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5角4分=()分65角=()元()角9角=()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二、在里填上“>”、“<”或“=”。
50分5角4分4角1元9角3角31分
7元7角6元8角7元42分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元()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元()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7元,一条短裤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课题: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24、25页
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3+3+35×2
5+52×4
4+4+4+4+43×3
2+2+2+24×5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3+3+3=
4+4=6+6+6+6+6=
2+2+2+2=18+18=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3=()+()+()
(2)9×5=()+()+()+()+()
(3)8×6=()+()+()+()+()+()
(4)10×4=()+()+()+()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或()×()
○○○○○○()×()或()×()
○○○○○○○○○○○○()×()或()×()
5、看图列算式。
★★★★★★★★★★★★
算式是()×()读作()乘()
◆◆◆◆◆◆◆◆◆◆
算式是()×()读作()乘()
7、6×3读作()乘(),表示()个()连加
6×7读作(),表示()
9×4读作(),表示()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3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