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乘加,乘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1~4的乘法口诀算乘加、乘减题。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乘加,乘减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其中最后一个鱼缸有彩纸事先挡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谈话:看来小朋友们掌握的乘法知识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出示出第4个鱼缸)二、探究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提出疑问: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师:原来是这样,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生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三、拓展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四、归纳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五、应用教材第12页第1、3、4题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第3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猜一猜第(1)题图中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再列式算一算,你猜的对吗?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列出一步计算的乘法算式?第4题,能帮帮茄子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乒乓球拍吗?六、课堂作业教材12页第2题。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例题

A4+4+4+4+2=14B4×3+2=14

C2+4×3=14D2+4+4+4=14

试一试

3×4-2=□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延伸阅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新授1、教学例1。(1)出示例1图(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板书:2+2+2=6(只)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板书:3+3+3+3+=12(只)(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2、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1)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填在书上。(2)第2题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小棒4个4个地数一数,最后填一填。三、认识乘法1、教学例2(1)出示例2图观察图,并说一说: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2)、认识乘法老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板书:4×2=8(乘数)(乘数)(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2、教学第2页“试一试“(1)学生观察图,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三、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1(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学生填空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2、完成“想一想做做”2(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3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4、完成“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2×4=8乘号乘数乘数积

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重点难点:加强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沟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课前准备:光盘、小棒教学过程: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乘法,你们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下面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记性最好,通过一次见面就记住了新朋友的特征,谁愿意试试?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1、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板书回顾要点(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就表示“几个几相加”(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想加法算式。2、小结:小朋友友真厉害,记住了新朋友的这么多特征。我们知道了这个新朋友原来是以前的老朋友“加法”变来的,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下面我们和加法、乘法这两个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好吗?二、实践操作摆一摆3个2(1)学生独立摆,同桌检查(2)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4)追问:你是怎么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的?(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呢)2个5,5个2每题过程同上,讨论:为什么摆出的小棒不一样,写出的加法算式也不一样,可是写出的乘法算式却一样呢?读一读写的乘法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2题、第3题。(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进一步结合图分析两个算式的意义。2、出示练习一第4题(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这题和第2、3题有什么区别?没有了加法这个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说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3、出示第5题(1)独立完成(2)同桌检查:读一读乘法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以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板书设计:

练习一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沟通加法、乘法的联系第一组练习:3+3+3+3=□×□5+5=□×□6+6+6=□×□4+4+4+4+4=□×□完成算式,并说说等号左右两边算式表示的意义。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小结:乘法是由加法而来,是比加法更简便的形式,它们表示的意义都相同,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第二组练习3个5相加7个2相加2个4相加(1)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追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为什么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二、练习1、出示第6题第(1)小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2)完成图右边的填空;(3)完成算式:2×3=6(个)或3×2=6(个);(4)提问2、3、6分别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5)6是怎么得来的呢,除了看图还有别的方法吗第(2)小题,步骤同上,同桌交流,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来的。2、出示第7题(1)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图意(2)追问: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3)独立列式:2×4=8(个)或4×2=8(个)。(4)分析乘法算式3、出示第8题(1)独立完成算式(2)汇报交流4、出示第10题(1)小组讨论:找出“几个几”并完成在书上。(2)汇报交流:板书2个64个2(3)猜一猜:几个几分别表示图上的什么?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几”分别列出乘法算式。(4)全班交流:结合图意说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练习一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厘米和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重点难点:1.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2.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课前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3、揭示课题: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呈性。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它斜拉,呈或性。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两手放松,呈性。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二、教学画线段。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2)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练习设计:判断:1.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2.直线和线段都可以量出长度。3.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厘米和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整厘米数)重点难点: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懂得了线段有长短之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和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请大家猜一猜:要量、画线段应该用到什么工具?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刻度尺”。教师检查全班同学是否准备了刻度尺。二、探索新知1.学习量物体的长度⑴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例题“量一量”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这个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②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哪一条刻度线。⑵演示,直观感知⑶操作、亲自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几厘米)学生量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⑴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例题“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先让学生认识观察图,再让学生议一议: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⑵演示,直观感知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⑶操作、亲自体验让学生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量一量,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指出:今后遇到量线段或者物体的边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大约”来表明长度。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学画、量线段练习设计:一、量一量1.量一量你的笔盒的长大约是几厘米。2.量一量你的一支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3.量一量你数学练习本的长大约是几厘米二、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厘米和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兆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课前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2、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二、新授。1、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2、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3、教学量一量。(1)出示一支铅笔。(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4)打开书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锝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估计。(2)再测量。(3)同学间交流数据。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练习设计: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做单位。2.知道物品的长短,可以用()来量。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厘米和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课前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二、新授。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1、认识长度单位“米”。(1)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2、教学试一试。(1)出示第1题量一量。(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自己填写。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4、完成“想想做做”4。(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5、完成“想想做做”5。(1)口答,并说明原因。(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板书设计:认识米练习设计:1.()是比厘米大的单位。2.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做单位。3.1米=()厘米100厘米=()米400厘米=()米9米=()厘米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厘米和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量物体课前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乍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三、用学生尺量。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2)反馈测量的数据(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4)小结。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四、想办法量。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五、全课总结。板书设计:量一量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口诀进行计算。2、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口诀进行计算。2、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⒈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⒉导入谈话:一(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挂图)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题(1)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2)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学到这儿,看看黑板,你觉得我们今天学的知识会和哪个数有关?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5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⑵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5的乘法口诀,那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⒉反馈交流⑴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展示口诀:编得怎么样啊?哪句编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建议呢?第几句是你编的?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4个5相加,4×5=20可以编一句怎样的口诀?……⑵真是太棒了!同学们齐心协力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读口诀。你已经记住了哪句?怎么记的?你觉得哪句难记?有什么好办法呢?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你能通过三五十五来记住四五二十吗?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看谁最先记住?不记得的时候可以悄悄看看黑板哦。谁能背一下?(真厉害,奖励)谁再来试一试?谁敢和老师来对口令呢?(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⒊应用练习⑴看来你们的口诀记的还真不错,老师这有几题口算题,你们有信心算出来吗?指名学生口算,说说各用了哪句口诀⑵还想算,好,没关系,请你像老师这样出题考考你的同桌,由左边的同学先出题给右边的同学,然后交换,并要说出用了哪句口诀,明白吗?⑶刚才大家练的真认真,真像个小老师。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先请同学们把卡片一张张地摆在课桌上,然后抱臂坐正。接下来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找出需要找的卡片,看哪组动作最迅速,注意要听口令哦!请找出用三五十五来计算的卡片,开始!(学生贴)……看着我们根据口诀整理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句(第五句)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三、巩固深化⒈你们真是太棒了,从口诀里又发现了新的秘密。你们能运用这些口诀完成一组口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投影批改,统计错题,进行巩固⒉小朋友们算的真好啊,长颈鹿不服气了,你看,它们推来了一组题,我们来做一做吧。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汇报提问:每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⒊一阵清风,梅花翩翩起舞,你知道每朵花会落在哪片草坪上吗?先算一算花中的算式,再看看会落在哪片草坪上,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汇报,课件演示4、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全课小结,趣味游戏⒈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那好,我们就来一次5的口诀对对碰好吗?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表格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编制口诀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教案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快乐的队日活动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3、情感目标: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课前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板书: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做鸟窝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我提出的问题是(),发现()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1)烧烤活动。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2)洗菜活动。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3)给小鸟做窝。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4)钓鱼。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3.总结延伸。今天,同学们参与了“棒棒”假日小队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棒!回忆一下,我们中队开展过哪些队日活动,在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能不能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解答。(学生自由说)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6的乘法口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1.熟记6的乘法口诀。2.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瞧,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小动物图))你能口算一下小动物身上的算式吗?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出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想玩木马转转车吗?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集体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2)填写表格。谈话:如果列表加一加,用怎样一张表呢?(之前板书1,2,3,4,5,6师生共同设计出和例题一样的表)你能把这张表格填写完整吗?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2.记忆口诀。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6×26×56×16×36×4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愿意横着做还是竖着做?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统计对错情况。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我们再来瞧一瞧儿童乐园里还有什么?你能帮大象把算式算一算,并且说说用哪句口诀吗?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3.“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再请小朋友们瞧一瞧,这里有两个新问题,想试试吗?出示:(1)6个2相加是多少?(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5题。谈话:老师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5.“想想做做”第6题。谈话:白菜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看书上第18页第6题。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1、表格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2、列式算一算3、编制6的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09.11.19授课人:刘兵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统计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1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二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学反思:

启发引导学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要遵循“生活-数学-生活”的规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在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整理之后要进行相应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第14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第9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尘算式。集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完成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3、完成第7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然后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上的问题,全班交流后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是有“疑”而问,这可以使学生消除疑虑,形成清楚的认识;也可让学生“无疑”而问,是根据学习的新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考别人,树立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的算理和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体会笔算减法规定从个位减起的合理性,从而能自觉依照这一顺序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帮小兔搬萝卜

11–6=18–6=36–8=47–9=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怎样列算式?

生:51-36=

2.那怎样计算51-36=呢?

生1:直接口算说出的数,(你的口算能力真棒,这么复杂你也会算)谁还有不同算法?

生2:我是列竖式算的,(你真了不起,都会列竖式了。那你上来写到黑板上)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讲解。

追问这个5是几减几得来的?

说6-1是错误的,是11-6.。

要仔细听学生的回答。

那他讲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你听懂了吗?

有疑问吗?那老师有疑问了,1-6减不开,他是怎么算的呢?

生解释同学们听懂了吗?哦,大多数同学听懂了。

哎,我发现还有摆小棒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来摆一摆。

生3:我是摆的小棒,(那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没人提到小棒,老师引导,那老师这有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学?

3.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每位学生拿课前准备的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1根小棒代表中国得得51枚金牌

提问:

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51是由什么组成的?

从51根中去掉36根该怎么办?

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及思考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51-3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

预设汇报:

生1: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还剩1捆,所以51-36得15

教师穿插追问:

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

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为了拿走6根)

拆开1捆是几根?(10根,强调:1个十就是10个一)

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

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谁有不同的方法。没有,自己演示摆小棒。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生3:先拿走3捆。再拆开一捆去掉6根还剩一个十和5个一或11-6等于5。

引出,那我们在竖式上可不可以先从十位开始减,这样方不方便?(没人说时师质疑)竖式演示,表述先算5-3=2再算1-6减开吗?那

我们现在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得数。

以后每次算都摆小棒吗?还有别的方法吗?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列竖式的方法。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书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给你一点时间先想一想。

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

①(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②先从什么位算起?(个位)

③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电脑演示把1捆拆成10根)

④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

个十,到个位换成10。

⑤接下来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减?为什么不是5减3?(5先减去1,再减3,结合小棒图讲解算理)

强调:看到十位“.”是借条,先减去退去的1再减。

⑥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看着竖式谁能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有条理的说说想法。说说计算的过程。(其它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一起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

⑦指导写上单位名称,口头齐答。

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

所以列竖式计算要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十位借的1表示1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获得直接经验:“拆开1捆是10根”“1个十是10个一”,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此环节中,注意把思考与操作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别有用心的追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刻,突出了“从十位退一是10个一”的算理,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增加了数学活动的思维含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板书: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用操作直观检测,发现错误,解决矛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讲解退位点的意义和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算。

2.学习例3,今天学的列竖式你学会了吗?

那我们来试着算一下课件出示:50-24=

①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学生点评,指出错误之处。(可能出现:十位没有退位点、十位是5-2=3、个位10-4=6、个位4-0=4)

②大家一起说算法,老师板书:从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5退1是4,再减去2,等于2,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26、。

3.观察板书,总结规则。学习了新方法真好,看来,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们。数学博士也有妙招,就在这首儿歌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课件出示笔算儿歌)先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不够十位帮。

5十位退一当作10,

不忘十位戴小帽,

十位少一继续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了动手操作建立的表象,绝大部分学生都各有“高招”,这也给本例算法探究的充分自主提供了可能。教师则着力引发学生之间的算法互动,并通过基于事先预设和临场应变的跟进追问,联系学具操作,来切实帮助学生洞察“表面算法”背后的“深层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由浅入深的关键所在。最后,以儿童喜爱的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计算规则内化、深刻。

三、结论总结

1.竖式计算时,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竖式计算要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十位借的1表示10。

四、课堂练习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43-25=72-27=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计算练习题

五、作业布置

小明买了一个羽毛球拍,给了营业员50,找了小明29,问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

51-36=1551—36————1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减法

教学目标:

4.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5.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估算的策略。

6.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500-20040-309-6

口算时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13-572-5048-4

8+522+5044+4

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认识:差+减数=被减数。)

2.笔算

43-2168-7

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3个书架分别有民间故事书185本;童话书210本;儿童小说335本。)

1)问: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怎么列式?

指名说,师板书:335-210=(本)

你能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

(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

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

(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图上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互说

指名提问,再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4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2)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3)指名板演。

4)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

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3)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

335-210=125(本)

335

+210

125

第二课时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第三课时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12-515-711-618-9

120-50150-70110-6180-90

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说后汇报。

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

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5)同桌互说后汇报。

2.练习。

150-80120-80160-90

130-60120-50180-90

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

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

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

4)生计算后汇报。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三.笔算减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637-449

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被减数357516627434210

减数18440927613873

1)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

2)指名说,核对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每位同学家里的废电池就是环境的一大公敌,因此我们要集中的收集电池。看这个年级的学生收集电池的情况。

男:我们一班共收集了254节废电池。女:我们二班比你们少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题。

3)同桌互说,再写在书上。

4)指名板演,核对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就是比记录少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5.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70+60140-60

570-500130-9060+300

160-8030+80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第五课时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

3)一段布长10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150-60340-300

130-8070+20050+60

60+500110-30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第六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4题。

1)指名生自读题。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3.完成第9题。

1)生自读题。

2)指名说题意:女孩比左边的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10题。

1)生自读题,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解题思路。

5.你认为在解以上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先理解题意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开火车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计,师板书。

2)将加号改为减号,你能估计出结果吗?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3)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结果?

3.完成第5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师提醒注意“约等于”的书写及格式。

4.完成书上第3、6、7、8题。

1)生独立完成以上四题。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组交流讨论,说各自想法。

第七课时隔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

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指名读题。

2)你知道这五环代表什么吗?

3)真不错!你想知道上一届奥运会的一些情况吗?看小姑娘是怎么说的。

4)生说:我国参加2000年奥运会的男运动员有108名,女运动员有202名。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少多少名?

5)算式可以怎样列?

6)指名列式。(师板书:202-108)

7)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8)(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9)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10)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11)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12)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

同桌讨论。

13)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生自己先算一算。

2)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600-347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

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低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

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

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3)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5.想想做做第5题。

1)下面是四、五、六年级《科学画报》订数的统计,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年级四五六

份数205

四年级比五年级少34份,六年级比四年级多78份。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四年级、六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130—90720—20

240—200560—60300+600

180—90140—50160—70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

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问:这组的三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

师小结。

3.练习

506—287401—255400—255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

2)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

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

3)请学生计算。

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第3题。

1)师示范:用数字卡片拼成两个分别带有0的数字,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差吗?和呢?

2)两人一组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六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4)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5题。

1)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自由说一说。

2)现在一共有多少袋?你会求吗?

生自己完成。

3)请几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写。

4)结果算得对吗?

核对答案。

5)你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汇报。

2.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

2)这是一个玩具柜台。300元钱能买哪两样东西?

同桌互说。

3)你是怎么买的?

指名汇报。

4)买完后还剩多少钱?

计算后汇报。

3.完成第7题。

下面是东庄小学三个假日小队做好事件数的统计。

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205件198件()件602件

(1)第三小队做好事多少件?

(2)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看着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汇报。

2)第三小队做了多少件好事,你知道吗?

计算后汇报。

3)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自己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同桌互说。

6)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

第十课时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复习)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

630—600370—301000—500

120—40320—20480—80

40+300200—60170—80

2.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第1组题。

1)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核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被减数(减数)相同……

6)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2组题。

1)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

4.完成复习第3题。

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生独立练习。

3)集体核对。

三.减法估算的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791598608

2.完成第4题。

1)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生进行笔算检验。

四.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第十一课时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复习第7~10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596—208499—109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问:估算有什么用处?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8题。

1)学生看图后,读一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大人骨头有多少块?你准备怎么求?

4)同桌互说后汇报。

5)学生列式解答。

6)集体核对。

回顾:指名说说这题是怎样思考的,以及每一步的含义。

2.完成第9题。

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

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

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请生读题。

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0题。

1)完成前3题,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算式的规律。

2)学生交流。

3)根据发现的规律将题目做完。

4)学生根据规律写出几个类似的算式。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1-4的乘法口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闵燕妮

教学目标:在教师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重点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书记1~4的乘法口诀。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及来源,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小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多媒体演示老师带着4组小朋友(每组4人)去公园的场景。??播音:今天的天气真好,一(1)班的王老师要带孩子们去儿童乐园玩。她带了多少个小朋友?青青:4+4=8,8+4=12,12+4=16,4+4+4+4就等于16!?阳阳:我有比你更简单的方法呢!?青青:我才不信呢!?2?谈话:小朋友,阳阳确实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你们想学习吗?揭题:1、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谈话:走,我们随老师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吧!?二、学习新知?1?谈话: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小朋友都跑到儿童乐园里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玩了。大家一起随王老师去看看吧。?2?学习2的乘法口诀。多媒体演示跷跷板画面。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提问:一个跷跷板坐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两个跷跷板坐几人?2个2是几,你怎么列乘法算式??讲述:1×2=2我们可以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会说吗?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那你会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吗?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得出二二得四。?追问:二二得四表示什么意思??表扬:哎呀,小朋友真不简单,讨论一下就编出了这句口诀。看看2×1=□你运用什么口诀?谈话:老师看你们这么聪明,想考考你们啦!投影显示下列画面:?提问:你会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用了哪句口诀??提问:你能再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吗?用了什么口诀??过渡:哎呀,小朋友,你们学得真快呀!看,运用乘法口诀算起来是不是更快呀!以后遇到其他乘法也用乘法口诀,好吗??3?学习3的乘法口诀。?谈话:走,我们和老师一起去别的地方看看。?多媒体演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共有几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几个人?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谈话:1个秋千坐3人,1个3人是几人?怎么列乘法算式?2个3、3个3呢??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下子就能记住1×3=3,2×3=6,3×3=9?告诉别的小朋友好不好??引导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谈话:你们又学会了3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想一想,3×1=□,3×2=□,用什么口诀?老师不相信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口诀,我们展示给她看看,看谁答得快。?1×2=□2×3=□3×3=□?3×1=□3×2=□3×3=□?2×2=□?过渡:老师真是服了你们了,看,她竖起大拇指夸你们呢!?4?学习4的乘法口诀。?老师班上的小朋友知道你们这么聪明可爱,都来邀请你?们呢。??多媒体演示小朋友乘小火车的场景。?谈话:这么多小朋友来请我们,真热情,小火车上到底有多少人,我们来画张表算一算。?谈话:数一数,1个车厢有几人?2个车厢有几人?怎么知道的?3个车厢、4个车厢呢??看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会列什么乘法算式,会说什么口诀?试一试!?讨论交流得出:?1×4=4一四得四?2×4=8二四得八?3×4=12三四十二?4×4=16四四十六?小结:积是十几时中间的“得”就可以去掉。?谈话:16名小朋友邀请我们,我们用乘法口诀计算下面的题,给他们看看好不好??4×1=□4×2=□4×3=□4×4=□?5?学习1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自己填写1×1=□,并编出口诀。?、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读题,明确题目要求:①看算式摆小棒;②把算式填写完整;③把口诀填整。学生独立作业。?同桌互相检查摆小棒和填写的情况。?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3“想想做做”第3题。?每人写几张乘法卡片,然后同桌两人一人出卡片,一人说得数和口诀。?4“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一些青蛙在练习跳伞,如果落在合适的草地上,就平安无事,如果落错了就可能摔伤。小青蛙们不了解每道乘法算式该用哪句口诀,想请你们帮忙,你们乐意吗?请你们把青蛙和草地画线连起来。要细心呀,如果连错了,就可能摔伤青蛙。?学生独立作业后,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四、课外延伸?谈话:回家请爸爸妈妈做卡片,卡片上的内容为2、3、4的乘法,做好后请爸爸妈妈考考你学得怎样。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题:1-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1、2、3、4的乘法口诀。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熟记并运用1~4的乘法口诀。2.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口算卡,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教师启发性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一读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2×3读作()乘(),表示()个()相加;3×4读作()乘(),表示()个()相加;4×5读作()乘(),表示()个()相加;6×7读作()乘(),表示()个()相加.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能不能算出得数.现在教师和你们比赛,看谁算得快.(由于学生用加法计算,教师用乘法口诀计算,教师必然比同学算得快)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2的乘法口诀:(出示挂图)一个跷跷板坐2人,1个2是几?你会列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两个跷跷板坐几人,2个2是几?你会列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1×2=2我们可以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吗?二二得四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2×1用什么口诀算?2.学习3的乘法口诀:(秋千图)1个秋千坐3人,怎么用乘法算式?2个3,3个3呢?你会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想一想:3×1=3×2=用什么口诀算?3.学习4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乘火车)出示书上的表格:算算小火车上到底有多少人?看表格列出乘法算式,编口诀,试一试4×1=4一四得四4×2=8二四得八4×3=12三四十二4×4=16四四十六教师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为了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凡是积为两位数时,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2,3,4的乘法口诀编完了,谁能告诉大家,1乘以1得几呢?怎样编出口诀呢?教师板书:1×1=1,一一得一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1)读1,2,3,4乘法口诀,试记乘法口诀.(2)背乘法口诀,指名背、分组背.2.发展性练习(1)教师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3.整理找规律:对口令:一二()二三()一四()三三()二二()三四()二四()一三()四四()4.应用性练习: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法算式中的得数.2×1=()口诀:_______3×24×23×34×44×14×31×1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一得一一三得三一四得四

一二得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的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到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室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63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