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五、课堂小结
四、真题体验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延伸阅读

2006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06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06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两大教学任务:学考复习和高考一轮复习。在学考复习方面,教材内容为必修一到必修五的32篇考试篇目。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高考复习方面,借助于教辅资料,我们将分工合作,分专题有主次有系统地进行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根据前几次全校性的考试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问题,所以在复习时将侧重解决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失分较多现状;

(2)现代文阅读虽有基础失分很大,应加强技巧指导和训练;

(3)文言文阅读能力弱,重点实词、虚词等掌握不理想;

(4)古诗欣赏失分较大,读不懂诗歌和专业术语知识匮乏是主要原因;

(5)作文,要么缺少鲜活的素材,要么对生活缺乏独特的感悟,因此,议论文论据不够新颖,不够典型,同时分析论证能力弱,记叙文往往泛泛而谈,缺乏以动人细节表现生活。

三、教学目标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

3强化阅读与写作训练,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提高质量措施

依据新课标及考纲精神,结合我班的学生实际,确定2016年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提高素养”的原则,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建教材和语知两个体系,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

如集体备课、公开课、专题讨论、晒课、磨课等等的活动时间、主题、主讲人、参与人员等

1.集体备课安排

(要有体现新课程学习、理念、选修课开发的内容,建议安排在专题学习中)

xx中学2016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xx中学2016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迎来新高考下的最关键的一次选考,所以在本学期必须要完成《人物》、一战和必修一、二选考内容的复习内容。因为本学期高三段老师的人事有所变动,所以在10月14日选考之后有可能还要做好班级衔接工作。上学期结束时,所有班级都已经完成《人物》第四单元的教学,所以本学期开始要从《人物》第五单元开始复习。《遗产》《人物》和一战在之前和接下来的复习中主要以学案形式开展非常详细的复习,所以也是明年4月份学考前的最后一次复习,不会在之后或下学期再进行复习,只在综合卷中做随机复习。

二、学情分析

高三段三段共8个学考班级。有些老师学生来自高三段的2、3、5、6、7、10、11、12、13的九个不同班级。所以学生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对教学工作展开有一定难度。有两个还是三个行政班,教学工作相对好开展。

三、教学目标

争取在选考中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四、提高质量措施

1.运用好学案,落实学生基础知识。针对《人物》和《遗产》两本书的教学。必修三册的教学,具体怎么展开还有待商榷。

课前发,课堂讲。

2.强化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提高选考考成绩。因为选择题在学考中占60%。

每节复习课设计适当选择提,当堂做,当堂讲。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每一两个专题复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

4.布置并督促好学生课后背诵历史知识的,加强和班主任的合作。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

如集体备课、公开课、专题讨论、晒课、磨课等等的活动时间、主题、主讲人、参与人员等

(要有体现新课程学习、理念、选修课开发的内容,建议安排在专题学习中)

1.集体备课安排

时间

(第几周、星期几、第几节)

地点

课题

主讲人或主备人

参加人员

第3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10月份选考前教学进度安排

王x

王x、卢益标、谢益纯

第5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卢益标

王x、卢益标、谢益纯

第7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选考仿真

谢益纯

王x、卢益标、谢益纯

第11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10月份选考后教学进度安排

王x

王x、卢益标、谢益纯

第13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卢益标

王x、卢益标、谢益纯

第15周周一下午第3或4节

历史组办公室

必修一选考内容变式训练

谢益纯

王x、卢益标、谢益纯

2.公开课、听评课安排

时间

(第几周、星期几、第几节)

地点

课题

主讲人或主备人

参加人员

第5-6周

高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课异构)

卢益标

卢益标、谢益纯、王x

第5-6周

高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课异构)

谢益纯

卢益标、谢益纯、王x

第5-6周

高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课异构)

王x

卢益标、谢益纯、王x

六、教学进度及考核安排表

教学进度及考核安排表

周次

内容

课时

备注

预备周

(8.22~8.28)

人物三、四单元检测1、马克思2、温州市模拟考2

5

1(8.29~9.4)

模拟考校对2、列宁1.5、毛泽东1.5

5

2(9.5~9.11)

邓小平1.5、詹天佑1、牛顿1.5

4

3

(9.12~9.18)

爱因斯坦1.5、人物五、六单元检测1、人物总测试1-2、中秋节放假

3-4

9.15周四、中秋节

4

(9.19~9.2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持久1、瓦解1、后果1

4

二战测试

5

(9.26~10.2)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维和尝试、国庆放假

4

10.1日周六

6

(10.3~10.9)

一战检测

2

3、4、5、6、7放假,8、9补周四、五的课

7

(10.10~10.16)

选考练习、迎接选考

3

专题二、三测试

国庆放假

8

(10.17~10.23)

是否有秋假

秋假

9

(10.24~10.30)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

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

清朝的边疆政策c

必修一专题一单元检测

4

10

(10.31~11.6)

左宗棠收复新疆b

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b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c

必修一专题二、三单元检测

4

11

(11.7~11.1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

“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

必修一专题四、五单元检测

5

12

(11.14~11.20)

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c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b

必修一专题六检测

4

校运会、期中考试

13

(11.21~11.27)

《王位继承法》b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作用c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b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德国与法国政体的异同c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

必修一专题七检测

5

家长会

14

(11.28~12.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c

必修一专题八检测、《遗产》检测

4

15

(12.5~12.11)

二战复习、检测

5

16

(12.12~12.18)

“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

必修一专题九单元检测

4

该周内容机动

17

(12.19~12.25)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c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

必修二专题一、二单元检测

5

18

(12.26~1.1)

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

互联网的逐渐普b

必修二专题三、四单元检测

4

1.1日是周日

1.2日放假

19

(1.2~1.8)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多采取的措施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b

必修二专题五单元检测

4

元旦放假

20

(1.9~1.15)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b

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b

必修三专题六单元检测

4

21

(1.16~1.2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影响b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影响c

斯大林模式c

戈尔巴乔夫改革c

必修三专题七单元检测

5

1.21日农历二十四

备注:①如学校另有事安排,顺移。

②必修三册开始复习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还有待商榷。

③如果按照行事历上的进行,有可能来不及复习。

七、教科研成果评比、选修课开发计划

积极参与教科研成果评比和选修课开发。

高三历史备课组

组长:王x

2016年08月25日

《经济全球化》集体备课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全球化》集体备课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经济全球化》集体备课教案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一)建立的必要性:随着的深入发展,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二)发展历程:
1、前身:年成立的。
2、年正式建立,总部设在。
(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1、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WTO致力于促进各国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使世界贸易在规范化、法制化、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2、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原因:1)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2)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
2、由复关到入世: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影响:1)积极:①能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也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2)挑战:也会对中国带来严峻的: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国内的某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4、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一)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趋势。
★发展原因:
(二)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存在各类问题)
1、加剧了利益失衡: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资本扩张,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作用;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2、危及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应对策略:
1、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开展广泛合作。
3、制定。

《陈情表》集体备课教案29


《陈情表》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孝行故事导入课文,让大家对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如:二十四孝、驴子孝。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

1、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段。

3、熟读第二段。

4、指导朗读第三段。

5、熟读第四段。

6、解题:讨论:结合本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见ppt)

提示: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7、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见ppt)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孝情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矛盾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④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文本拓展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讨论:假如你是晋武帝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①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②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78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