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感受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感受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走过四季走进春天

——《感悟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教学内容:

《感悟自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主要围绕“感悟自然”这一课题展开,并通过“走过四季”和“走进春天”两大活动板块,创设音乐、画面、文字的立体意境,追求媒体信息的最佳组合。

教学目标:

1、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积累,学会观察,学会想像,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能随音乐播放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走过四季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如果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浓浓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山川、河流,走近花草、树木,走近自然,感悟自然!

学生面带微笑,观赏画面。

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在座的每位同学都经历了十几回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季节的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作出选择后与同学交流感受,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伴随音乐声,学生们欣赏四季流动风景画,交流对春、夏、秋、冬的感受,并说喜欢的理由。

此环节重在通过自主选择,鼓励学生敢于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谢谢同学们。你们独特的感受让老师仿佛在聆听一首首美的赞歌。看来,每位同学对大自然都“情有独钟”。那么赶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画笔,画出《我心中的美景》,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5分钟后,教师收上学生作品,投影展示,作者解说。

此时,教室呈现出积极思考、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拿着画笔,认真地描绘着自己心中最美的季节,最美的景色。

采撷如下:

生:我画的是一幅莲花图。看,莲花开得多漂亮呀!我希望同学们看到莲花就会忘记夏的炎热。像我一样喜欢莲,喜欢夏。

生:我画的题目是《生命》。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花儿也开放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小朋友们在柳树下嬉戏。可爱的小鸟也闻着那迷人的芳香。

生:我画的是《收获》。画了一片玉米。一个农民开着自己的车来收玉米,他看到这么好的收成,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生:我的画十分简单,只不过是几棵没有多少叶子的大树和几片落叶。叶子虽然已经飘落,但它会化成肥料滋养大树,使大树明年长得更茂盛。

生:我画的这幅画题为《梅》。梅花不畏寒冷,在严寒中竞相开放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

生:春光融融,诗人乘着小船,漫游在湖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所以我起名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我画的也是春季图。有绿树、有小草、还有鲜花,表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在交流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后,此环节设计旨在展开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使其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

在感受,品味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想起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确实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草、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溪流……我们作为大自然的孩子,该如何把它打扮得更美丽呢?让我们一起参与,一起成长,来做一回“美容师”!

学生相互交流,显得颇为兴奋:

生:假如我是美容师,我会把满山栽上树!那样可以净化空气!

生:我会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种好多花,让学校变成花的海洋,让老师和同学每天都心情愉快!

生:我也要当“校园美容师”,我会让每位同学带上一粒花种子,在校园种下,细心地照料,耐心地等待,总有一天,校园会芳香扑鼻!

生:假如我做美容师,让绿色充满这城市:小溪不再有污渍,快乐溪水在奔驰,地上不再有团纸,干净清新让人舒适,课桌上不再刻名字,世人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假如可以,我也会让世界每寸土地充满绿意;假如可以,我也会让人间每颗心灵充满朝气!

……

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同时,通过“我做美容师”活动,把语言付之行动,在成长中参与,在参与中成长,养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看来,同学们不但善于观察,想像力也很丰富,那么就把语言付之于行动吧!用自己一双亲切的手,一颗诚挚的心去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学生微笑着,频频点头,略有所悟。

由课内向课外延绅,是“大语文观”的体现。

走进春天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大自然绿色的怀抱,感受到了春的生机,夏的盎然,秋的成熟,冬的美丽……有人说,一年四季,春最浪漫,它是萌芽的季节,也是复苏的时机,更是绿化的良辰。是啊,春天用她的一双纤手揭开了大自然高雅的面纱,慷慨地奉献着缤纷与芳香,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希望。走过四季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春天,和春天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走过四季”后,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由面到点,做到知识的延伸、扩展、深化。

好!先让我们点击记忆的屏幕,打开记忆资料库,把古往今来,吟咏春天的诗词曲文呈现出来吧!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棒!这就是年轻的优势,青春的魅力。确实春天真的好美好美,愿春满人间,永驻心间!

学生欣赏关于“春”的诗、画、齐诵感知美。

孟浩然《春晓》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杜牧《江南春》、《清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

白居易《忆江南》、《钱塘湖春行》

李商隐《无题》

贺知章《咏柳》

杜甫《春望》

白居易《草》

王维《相思》

李煜《虞美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学生们欣赏关于“春”的几幅国画……

讨论感知美

此环节把美文、美景、美的音乐融为一体。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大大激活了思维,放飞了心灵。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累习惯。

我们的祖先因为热爱春天,热爱生命,所以写下了千古绝唱。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老师很喜欢散文,它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有人说:它可以是轻妙的世态风俗画,也可以是安宁的月光小夜曲;可以是激越昂扬的风暴,也可以是静静流淌的小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去感受、去品味一段段美的旋律。

面对屏幕上的这一幅幅画面,同学们很可能被它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它盎然的生机所震撼。亲爱的同学,能告诉我和大家你偏爱哪幅画吗?

配乐朗诵《春》。

用心去感受美妙的春之舞曲;

用心去品味动人的春之画面。

生:我最喜欢的是“迎春图”。放飞风筝、放飞心情、放飞梦想,是多美的一件事啊。

生:“春风图”写出了春风的柔和,用了比喻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非常贴切,所以我最喜欢它。

生:这五幅图我都很喜欢,但更喜欢“春雨图”。文中写到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出春雨又细又密还很亮,“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是用拟人手法,侧面写春雨,写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被春雨洗礼后,非常干净。

生:“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其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春花色彩斑斓,这些都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此环节的设计力求通过配乐朗读、自主探究营造一个学生、文本、教师多向交流的“对话”场。学生在交流中受到情感和艺术的熏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同学们的精心挑选,果然不同凡响。既然春天是如此之美,既然文人墨客,凡夫俗子都为春梦所陶醉。那么,年轻的同学们能用你“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为自己打造心中的春天吗?用你的口、你的手,追求你心中的“春之梦”吧!

(再次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

小组合作,尝试:

用一句话形容春天;

用一段话描会春天。

生:随着绿的萌动,天也蓝了,鸟也醒了——又一度春光乍泻!

生:春天,让你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尽情地呼吸,畅快地沐浴。

生:春天,是对寒冷的一种抵御,也是对温暖的一种承诺!

生:这正是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桃灼灼,柳依依,山抹黛,水漾绿,一派好生机!

生:它是生命的季节,小草播土而出,花朵绽放,燕子归来。

它是绿色的季节,大地披上绿装,树叶青了,河塘绿了。

它是孩子的季节,奔跑的孩子笑了,飞舞风筝,飞舞童心!

此环节把活动课和写作课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和谐气氛中练笔,为课后写以“春”为话题的文章作好准备。

真是太美了,老师仿佛也置身于春天的世界,到处鸟语花香,老师仿佛在品读一句句抒情诗,在观赏一幅幅山水画,在聆听一首首美的赞歌!

同学们,能试着总结今天这堂课的主题词吗?

学生讨论归纳:

感谢春天!

珍爱春天!

培养学生的领悟力,促进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

“感谢春天!珍爱春天!”它是我们在今天课堂的沙滩里,捡到的一枚最宝贵的贝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成功之计在于勤,一生之计在青春”!愿我们策马扬鞭,奋勇奔驰吧!

(播放“策马奔驰”的音乐及画面)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烘托情感,

产生共鸣。

扩展阅读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

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

○学生习作

青岛的春天

青岛的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因为青岛的春天不冷不热,又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山上满是野花,花园里也到处是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青岛的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下,马路边上、山上、街心花园里,到处一片嫩绿,所有的树木都长出了新芽。冬天走时遗留下来的雪也都被春天那温暖的阳光和那柔和的春风吹化了,蒸腾到了天上那最无人知的地方。居民楼上的窗户都为迎接春天而洗得发亮,太阳一照,亮晃晃的,还挺耀眼的呢!花儿也长出了透亮的花苞.,好像里面装了些金银财宝,舍不得给人看似的。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用泥巴筑成巢,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草也一点一点地往外钻,看得人心里喜洋洋的。

花苞也渐渐绽开了笑容,仔细一看,呀!嫩黄的花蕊原来是蜜蜂的“金银财宝”!蜜蜂扑着那可爱的翅膀,贪婪地吸吮着春的蜜汁,花丛里的蝴蝶也闻“春”而舞了,天上的风筝也渐渐多了,各式各样的“蝴蝶”、“蜈蚣”、“孙悟空”飞在空中,牵引着地上的顽皮孩子跑来跑去,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转眼间,春天已过去了一半。

春末了,商店里摆出了冷饮专柜,尽管没到夏天,但有嘴馋的,买上雪糕吃着。渐渐地,山上的野菊花全开了,从远处望去,山上一片金黄。孩子们忍不住花的诱惑,伸手来采,却看见看山的老爷爷慈善的眼神写满了忠言:他们也有生命呀!

小鸟唧唧喳喳地站在枝头上唱歌,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春天,斑斓的夏天要来了……

青岛23中学初一1班李琦

习作点评

青岛美,青岛的春天更美,美在百花齐放,美在飞鸢满天。小作者以她稚嫩的眼睛,看到了青岛的明净、纯真,看到了青岛的魅力、春的生机;以她质朴的心灵让我们读出可爱的青少年对青岛春天的无以言表的热爱!

“感受自然”单元写作训练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陈立军
无论是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无论是万顷碧波,还是当空皓月,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一、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言情:沁人心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往往是抒情的手段。描绘自然之景,一定要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美景与激情一起“打进”读者的视野和心境之中,撩起他感情的波澜,勾起他的遐思妙想,与你激荡的情绪共振和鸣。文章自会文意摇曳,动人心弦。刘亮程在《永远一样的黄昏》这样写道: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
三、表达:物意同化
我们写景状物绝不能表象化,而要情景交融,物意同化,即深入开掘所写之景所状之物的内涵,注入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个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的阿姨带领一群孩子去郊游,阿姨摘了一把花分给这些孩子,当她把花送到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面前时,那孩子不接,小眼睛翻着白,对阿姨说:“阿姨,这花疼不疼?”小朋友的这一句问话,既是自己胸臆的抒发,也促成了文意的升华,更给读者心灵以莫大的振动和震憾。
范文一:
春天的赞歌
初冠元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给世间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它牵出诗人心中动人的诗篇;春天还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它带给孩子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春天来了,小草们破土而出,排着整齐的方阵,伴随着优美的春的旋律翩翩起舞;小树也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在春风的吹拂下,时而向你挥手,时而向你致敬;小鸟在枝头上时隐时现、时飞时落,唧唧喳喳的唱着春天的赞歌;小昆虫们也醒来了,有的“吱吱吱”,有的“喳喳喳”,还有蜂儿蝶儿的“嗡嗡嗡”……表达着心中的喜悦。这是一个多么迷人,多么热闹的春天啊!
春天的美丽,也流淌在诗人们的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白居易的笔下,春天真是一个莺歌燕舞的季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叶绍翁的笔下,春色又是多么艳丽;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看来,春天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说,春天最能引起诗人的情思。
当然,春天也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春天,孩子们沐浴着和暖的春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播下希望的种子,盼望着,憧憬着,一个个美好的祝福在此展翅,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在此放飞。
真希望明媚的春天永驻人间。
点评:
小作者赞美春天,既有对春天美景的细描,又有诗人们对美丽春天的礼赞,还有孩子们在春天里的那份喜悦和憧憬,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并且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文,思路十分清晰。
范文二:
感受自然
董思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点评: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散文的笔调抒写对自然的感受,语言形象雅致,如行云流水。表现了小作者感受自然的美丽心灵,同时也给读得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感受自然”人教七上及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探讨人与自然,把自己设想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实自然景物对话。
3、将观察感受与探讨内容组成文章,作为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二、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和作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称“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义际·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具体活动有三项,即: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和心中的美景。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活动:“我有一个‘朋友’”。
四、观察、实践与探讨设想与过程
一、活动的设想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选录的课文是描写春夏秋冬季景色的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所以我们设想,既然是感受自然,就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大自然接近,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我校离旗峰公园不远,骑自行车大约三十分钟可以到达,再则旗峰山不高,旗峰山后的姊妹峰也有人工砌的石阶梯,没有多大危险,所以经过预先周密准备,我们于十月的一个周六,带领我所任教的两个班11、12班的学生,骑自行车到旗峰公园游玩,让学生投入大自然,这也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一个任务。
二、活动过程
(一)爬山竞赛。两班的学生进行爬山比赛,抢收登山顶,那组成员登上山顶最早,那组为胜利者。我们事先分好小组,男女互相搭配,八人为一小组,先让两位学生干部登上山顶作裁判,以挥动旗帜作为登山代号,登山的路线选择从旗峰“道领”小路上山,各组成员要互相协作,打团体战,全部登上去才算获胜。最后对胜利者预以表扬。这个比赛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愉悦身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二)接近自然。爬完旗峰山后,我们慢慢走下山顶,登旗峰山的姊妹峰,这项活动不是比赛,同学们可以走下路基,到树林里去,触摸树木,采摘树叶野花,观察植物昆虫,摄影留念等,由于刚才激烈的登山,大家都有点累了,到了这里后,三三两两走进树林,或观察,或休息,或聊天,或唱歌,树林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游人不多,空气清新,瓦蓝的天空,笔直的树木,野花点缀其间,地上松软的树叶,同学们在此游玩嬉戏,乐不知返。
(三)才艺展示。大家休息好后,我们顺一条小路下到东城境界,沿着一条水泥路,绕弯走到旗峰神庙前,参观神庙,古老的建筑,肃穆神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准备我们的第三个环节:“才艺展示”:有诗文朗诵、唱歌、讲故事、即性讲演、猜谜语等。每班各出两名主持人,轮流上场,有些同学是有备而来,带来了诗歌、散文、有的带来了歌本、随身听,个人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张扬,由于不是正式场合,平时一些胆小、怕羞的学生也敢上台背一、两首古诗。掌声引来了许多游客。同学们也玩得非常兴奋。
回校总结
(一)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是《山中访友》,我们在感受自然中,同学们走到了树林里同大自然亲近,我要求同学们回想游玩过程中对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物,访照所学课文《山中访友》写一篇作文,把自己想像成旗峰山上的一草一木,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黄旗山草木山石的感受。黄旗山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石台阶,特别是我们登山时,是从“道领”这边小路上山的,山路陡峭,石台阶由山脚一直铺到山顶,所以许多同学写了《我是黄旗山的石台阶》《台阶与树木的对话》《台阶上的小蚂蚁》等文章,而且作文构思巧妙,内容充实,想象力丰富,有的表现了对环境污染的忧虑等,其次还有《我是黄旗山的一棵树》《一棵小草》等,这次作文出现了前所未有和活力。
(二)在个人才艺表演的过程中,有几位同学离开集体,到广场前面的草地里捉吃草籽的小鸟,12班的张志豪、李志成等同学抓了一条大蛇(是条母蛇,还两条小蛇他们放过了没有抓),蛇是青灰色的,长大约一米五左右,抓蛇过程有三四个同学参加,一些同学也看到了那条蛇被志豪涅住脖子,挣扎和淹淹一息的惨状。我们回去的第一课围绕这条蛇展开讨论,场面很激烈,同情蛇母子的人结成统一战线,喜欢吃蛇(广东人特别喜欢吃蛇)、抓蛇的人结成一派,两派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后我从不同的角度出了几个思考题,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可以问家长,让家长们为自己做参谋、作裁判。思考题是:《志豪抓蛇记》《我看见志豪抓蛇》《青蛇》《母子分离记》《妈妈你去哪里了》《蛇肉的烹饪方法》《蛇的药用价值》等。这下再也不争论了,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吃蛇派和同情派各有话可说,同学们下去后积极查找资料,访问家长,有的同学到酒店问烹饪师傅,所以这一周的练笔小作文,大部分同学是花了不少工功夫的。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小作文。
(三)如果说回校的第一次讨论只是停在表面的争论,那么经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访问、查资料,再组成语言文字,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有必要再进行一次交流。与平时评讲作文一样,将练笔本发给学生,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各自读自己的文章,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优秀者,全班发言,让发言者充分展现自我,也让其他同学感受他成功的喜悦,同时别的同学也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向发言的同学看齐,有不同意见者可在同学发言结束后进行争议和质疑。每个人都处在思索与讨论中。这种交流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自己的文章,参与了活动,并获得了感悟和体验。
对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写作的实施”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新亮点,它与以往的语文活动课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得以体现。它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所以在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只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的观察与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自主合作、主动探求的精神。
这次综合性学习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但是从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从未有过的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如关于那条蛇的调查、为了弄清什么是有毒蛇,什么是无毒蛇,蛇的烹饪制作、蛇的药用价值他们查资料、访酒店、访家长,参观旗峰庙时,有的同学抄了建庙时间,搜集有关神庙的传说,以及东莞人对旗峰庙的崇拜的现状和原因等都做了相关的探讨,虽然是浅层次的,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我想这次综合性学习收获是很大的。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02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