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你得到什么启示?

延伸阅读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之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4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4、《顶碗少年》练习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hh)结实(jiēji)沉着(zhezhu)喝彩(hhē)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

三、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少年头两次表演失败后表现如何?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jiēzhuh

二、精(睛)错(措)破(魄)坐(座)

三、(1)手中的碗被他交给少年。(2)他交给少年手中的碗。

四、略。小学资源网

五、略。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的时候正好听了学校的谭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课,结合自己的上课,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分配的合理来源于借鉴了谭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顶碗少年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顶碗少年》,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顶碗少年

1、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小学课文《顶碗少年》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少年两次失误后的表现有何不同,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课文提供的具体语境来为人物设计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费城的小男孩。这位体弱多病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故事感人,又发人深省,让我们获益非浅。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男孩。不过,他不是外国小孩,而是一位英俊的中国少年。

明确要求: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备注:对课文内容作一些处理,选择文中主要情节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概括内容

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说明:不让学生接触文本,采用听故事这种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为概括打基础。

三、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故事中的这位英俊少年是散文《顶碗少年》中的主人公,作者是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人,是我们的同乡。

板书:顶碗少年

赵丽宏

四、沉浸文本,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请谈谈你对这位少年的印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并简记自己的观点。

②朗读感悟,交流。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少年三次表演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

2、训练: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的心理活动,任选一处形成文字

②组织交流活动

3、小结: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老者的鼓励

②主观原因:自身的努力

五、拓展思维,提升感悟

1、主要写了顶碗少年,为何文中多处提到观众的反映?

2、读完,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六、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惊羡颓废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课后感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位少年的印象。这个环节我在上节课的处理上是有欠缺的。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字、词、句去分析。在下午的课上,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对少年高超的顶碗技术啧啧称奇,对他面对失误镇定从容的风采赞赏有加,特别是对于他面对两次失误依然坚持,最终获得成功的勇气欣羡不已。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注意到了文中的两个词,“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句中的“急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句中的“轻轻”,这两个词是我在备课时没注意到的,上午的课,有学生提到后一句,但我没引导他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去思考。下午的课上,巧在学生也提到了后一句,我就引导他联系前一句,学生马上体会到了少年的聪明。因为这一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正是少年成功的原因,也许正是老者对少年传授的经验。这个问题的思考,带出了另一个话题。老者到底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一处的答案就丰富多了,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了。可以从调节少年的心态上去考虑,可以从鼓励少年的角度去思考,更可以从老者传授经验上去考虑……这时我又引导他们把冗长的想法压缩成一句话,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却更浓了。

虽然这个教材我去年上过,但是今年上下来还是有新的收获,所以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整篇文章写得平实简约,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但全文叙事波澜起伏,充满悬念,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随着顶碗少年的失败和成功,读者的心也为之起伏。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观众、一位姑娘,和白发老者的细腻描写,来衬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沉入文本创设情境之中,从而体会到顶碗少年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掌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这种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来感受当时的气氛,体验少年的心情,从而学习他的那种勇敢坚强的精神。课文在描写顶碗少年时,还花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当时表演现场的气氛,如观众的表现,现场的音乐,顶的金边红花白瓷碗等等,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要写这些内容,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关系,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来共同完成这一环节。

教学目标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学习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少年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初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巩固初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1、从课文里挑选自己认为需要掌握默写的二十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家长签名。

2、朗读课文至少一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解释课文为什么取名为顶碗少年,写在书上课题旁边。

二、

导入(介绍课文的出处,介绍作者赵丽宏,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其他文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的爱好。5分钟)

1、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处?

2、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赵丽宏?

(赵丽宏,1951年生,比老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三、

新课初读。(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10分钟)

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作者念念不忘,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4、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因为这件事启迪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被顶碗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震撼,所以念念不忘。)

四、

精读课文第2到6段。(体会正面描写的细致和表现少年精神的作用。23-28分钟)

5、请同学们圈画出第2到6段中直接描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语句。请同学分别朗读圈划的语句。(5分钟)

6、能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顶碗少年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吗?(5分钟)

(惊羡是哪两个词意义的组合?)作者抓住了哪些令人惊羡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带有杂技表演特征的动作描写对我们学习描写有什么启发?)

7、再次朗读第2段中描写顶碗少年开初表演的文字。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老师读)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齐读)

8、第3段、第6段中对顶碗少年完成最后一组动作时又是如何描写的?

8、请大家想一想,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第2段很详细地写了整个表演的过程,而第3、第6段却只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其他就不写了?

(因为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后的成功在于完成最后一组较难的动作。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的越详细,精彩,就越突出后面的动作难度大,表演成功的难度大,形成反差。也为下文表演失败,出人意料作了铺垫。而到了第3段、第6段,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了,只有最后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了。)(5分钟)

9、面对两次表演的失败,顶碗少年的表现又有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描写少年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8分钟)

(圈划出原文中描写的句子。第一次失败,少年也觉得是意外,还很镇定。第二次又失败,少年也对自己的表演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失去信心。在老者的安慰和鼓励下再次鼓起勇气。表现了顶碗少年面对失败,虽然也产生过信心动摇,气馁,但最终战胜了自己,没有退却、鼓起勇气坚持到底的精神。)

10、朗读第3段、第4段。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不同的情景里,描写的内容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重复写。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要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变化描写。)(5分钟,可能来不及,拖到下节课)

五、反馈

1、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口头回家作业)

2、学习了《顶碗少年》中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关于自己的正面描写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体会白发老者的鼓励和观众的支持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上节课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转入本课的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1、如果你是顶碗少年,在表演结束后,需要你向观众做一段谢幕致辞,你觉得要说些什么?(可以小组讨论)(5-10分钟)

(大意:感谢观众热心的支持、师傅的安慰和鼓励,伙伴们无怨无悔的协作)

二、精读第2到6段。(体会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3分钟)

2、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观众们、他的表演伙伴们都有哪些表现?描写他们表现的变化各有什么意义呢?(10分钟)

(观众们由喝彩、惊羡到惊呆再到陶醉,几个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再到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后一片喧哗,有人大声的喊,好多人附和着喊,再到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伙伴们以一位姑娘为代表,不慌不忙扫掉碎瓷片。

观众的变化烘托出这场表演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因为连续失败,变得离成功远了,难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顶碗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难能可贵。伙伴们的表现揭示了少年有勇气的来源。)

3、在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白发老者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作用的?(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10分钟)

(老者的出现首先是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励下,顶碗少年继续进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顶碗少年勇敢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描写了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外貌抓住了体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台的目的;神态和动作抓住了微笑,抚摩肩胛、轻轻摇撼,表现了老人的镇定和安详,稳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绪,给予少年鼓励和安慰;板书划横线的内容。

因为这样留下了悬念。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老者不管说什么,最终还是要靠顶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气再表演。所以不写是为了不喧宾夺主。)

4、除了观众、表演的伙伴、白发老者,文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当着配角,烘托了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是谁呢?(5分钟)

(一叠12只的金边红花白瓷碗)

5、我们把文中对顶碗少年的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把文中其他烘托顶碗少年精神品质的人和物的描写称为间接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担当的作用虽然不同,但都是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服务的。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生动感人。(5分钟)

三、反馈(2分钟)

学习了《顶碗少年》中的侧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有无需要加入或修改的侧面描写,并进行修改。

顶碗少年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五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顶碗少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3.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目标2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初读感知,疏理文脉——自读交流文章内容

1、首先让学生默读文章,按照少年表演成功与否用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次数

顶碗少年表现

观众反应

1

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

惊呆了

2

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附和着喊起来。

3

终于把碗稳住了,表演成功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2、根据表格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疏理文脉。然后问学生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坚持就是胜利,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因为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角色体验,再现场景——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一)前两次表演,

这两次的描写虽然扣人心弦,人物的表情及动作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因为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所以这一部分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观众的语句,学生读有关顶碗少年的语句。

(二)惊心动魄的第三次表演

因为第三次表演作者花的笔墨最少,是文本的空白,最有想象的空间,所以少年和观众的内心就值得我们去推敲。

1、指名一位学生读5-7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找了最能表现这场表演特点的词——惊心动魄。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抓住“晃动”一词,想象少年的心理。

3、问:当碗又剧烈地晃动时,少年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碗不能再摔啦,这一次我一定要冷静下来!

我要努力保持平衡!

我一定要把碗稳住了。

我要吸取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教训。

于是他——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此时第一次回扣这句话朗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4、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你又从哪看出?

“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台,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1)为什么捂住眼睛?怕看啊!担心碗又再一次掉下来!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连续失败三次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2)观众看到碗又在剧烈地晃动时,他们又会怎么想?

3)此时再一次引导学生回扣这句话朗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少年成功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是为少年贺彩的。那么是为少年的什么精神喝彩?——不怕失败,敢于坚持,失败了从头再来!

师:是啊!与其说他的表演成功了,不如说是与他自己的拼搏成功了!让我们也为少年喝彩!此时教室里也一定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5、老师引读:文中最后一段。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此时引导学生理解使的微微激动的是什么?

少年:坚持、失败后勇敢地站起来。

老者:宽容与关爱

说到老者的宽容与关爱时,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读读描写老者的有关语句。

此时教师小结:是啊,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我们面对挫折时应具有信心和勇气!

三、联系实际,感悟哲理

1、你在生活中有无这样的经历?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去面对类似的事情?

5 顶碗少年


5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
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73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