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
重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难点:没收官僚资本;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我党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后导入新课。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首先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并分析其原因。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让学生设想新中国政权应该首先采取何种措施,其次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第三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将初中世界历史知识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的内容迁移过来,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新中国政权应该首先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办法使国家首先掌握经济命脉,以便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奠定经济基础,也为克服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物质前提。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对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讲解如下:没收官僚资本,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官僚资本,即中国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把没收官僚资本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之一。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但其作用又同反动政权不同,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事物质生产。所以中共和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过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打碎旧的政权机构的办法,从而保证了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收官僚资本,既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从消灭大资本看,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连同原革命根据地生长起来的公有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从1950年起,党和政府在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进行集中和全面的改革。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民主改革;第二阶段进行生产改革。通过改革使这些企业从所有制关系到经营制度都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这就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也为当时克服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前提。
讲解“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时,教师重点讲解“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对于新中国政权巩固的重要性。
关于“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一项,教师要做相关分析如下:原因:一是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发展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政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具体做法:一是按照“公私兼顾”的原则,调整公私关系。这是调整的重点。即调整国营工商业与私营工商业的关系和负担。二是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调整劳资关系。处理好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三是调整产销关系,以实现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学生概述上述措施的特点(围绕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目标而展开;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有区别、有步骤,注意政策和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且分析原因(经济的极端落后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央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政治经济体制,起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人民政府针对我国经济成份复杂的特点,实事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出示投影:关于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与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比较以及相关的历史图片,使学生通过数据和图片了解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全国总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下降
粮1.1亿吨27%
棉44.4万吨49%
钢15.8万吨83%
煤0.32亿吨48%
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全国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1.639亿吨49%9.3%
棉130.4万吨193%53%
钢135万吨754%46.2%
煤44亿吨105%7.4%
小结
让学生通过两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以达到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目的。①分析1949年主要工农业生产产品产量下降的原因。②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的主要原因。③从上述统计表中得出,恢复发展经济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板书设计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经济形势严峻的表现
2.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著名劳动模范Jab88.coM

扩展阅读

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

一、背景——严峻的经济形势

1.表现

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特别是以前的国统区,经济已趋向总崩溃。中共从国民党手中接收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2.原因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一百多年来,侵略者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垄断全国经济命脉,仅解放战争期间,就从人民身上搜刮了二百亿美元以上的财富。

(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原因: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2)措施及意义:在没收过程中,人民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使官僚资本企业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生产。这样的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3)人民政府还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控制了近百年的海关。

理解:“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如何?

官僚资本操纵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腐朽的生产关系,是危害经济发展的毒瘤。要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就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但是,没收官僚资本之后归国家所有,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这项举措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请思考:为什么说没收了官僚资本,人民政府就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到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系统固定资产80%,垄断钢产量90%,控制全国金融机构、交通、对外贸易等。因此,没收了官僚资本也就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稳定物价

①原因: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发生四次大的物价暴涨。当时,新中国财经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有的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能否平抑物价,稳定经济涉及到能否稳定人民的生活从而赢得人民信任,来巩固政权的问题。因此,人民政府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②措施: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③结果:到1950年6月,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2)统一财经

①原因:建国初,中央财经困难,而大量的行政开支、军费、建设投资等由中央支付,因此,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分散的财政收入和有限的物质资料统一起来,建立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②措施: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

③结果及作用: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政开始好转。

思考:如何认识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是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重要经济基础。统一财经有利于制止通货膨胀,调剂市场经济,控制市场价格,和投机商人做有效的斗争,为稳定物价起到重大作用。稳定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全国财政经济的进一步统一创造了条件。三者都是中共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3.合理调整工商业

(1)原因:①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同中共联合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有过良好的合作,在建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时期,他们有可能继续跟共产党走。②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2)调整:1950年上半年,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主要调整了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理解:新中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如何?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在增加工业产量以满足人民需要、帮助商品流通以促进城乡交流、吸引职工就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加国家税收和社会积累方面,还有相当大的作用。资本家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并能在资本家中开展工作。因此,1950年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同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同国家的管理,同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某些限制。

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和利用,也必然加强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本来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是受到资本家欢迎的。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大创举。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1)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2)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3)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了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主要有孟泰、耿长锁等。

三、结果及意义

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与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等史实。

2、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用数据统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分析历史资料,归纳、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正确地把握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建国初期经济形势及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通过了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课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观察

引领学生进入学习课题

展示材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有关材料(教材95页)

教师提问: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维持政权”与“发展生产”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答:发展生产是维持政权的先决条件,稳固政权又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

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

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当时的经济形势如何?

补充材料:旧中国历史上主要产品产量最高的是1936年,与世界主要国家对比:原煤产量占苏联的31%、占美国8.8%、占英国的17%,钢产量占苏联的2.5%、占美国的0.8%、占英国的3.5%,电力产量占苏联的10%、占美国的2%、占英国的16%。而当时中国的人口比苏联多2倍,比美国多3倍,比英国多8倍。

教师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

阅读教材“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后,观看教师展示的材料

思考回答(反映了1949年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从纵向比极其困难,从横向比极端落后,经济建设任重道远。

分析归纳原因:内战、帝国主义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搜刮。)

让学生看图表、数据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本质。

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认识历史现象,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展示材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有关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教师提问: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问题,在新生政权刚刚建立之时,如果你是新中国领导人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理论和政策问题)

学生回答(从理论上讲要进行经济建设要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要素,即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改变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学生逐一思考对材料中分析的几种问题应采取什么政策并阐述基本依据。)

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对党和政府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有所了解,设置情境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来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策略到具体政策进行全面系统周到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教师提问:对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本采取什么政策?基本依据是什么?

教师提问:这一政策属于什么性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没收政策,人民政府没收这些企业后,比较完整地转化为新型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官僚资本是封建买办资本,依靠国民党政权和帝国主义的扶持发展起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腐朽的生产关系,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性质:兼具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分析:没收官僚资本体现的是反封建,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具有民主革命性质;但同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作用: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经济战线上,面临最急迫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采取什么对策?使用什么手段?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思考

回答:要稳定物价,安定人心。

原因:投机商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投机倒把,使物价飞涨,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被严重破坏。物价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影响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对策: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①手段: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举。②实质:人民政府与不法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③意义:严厉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全国物价,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是坚强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有能力的。

通过解读材料信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始终在学习中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

教师提问:面对中央财政困难,人民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看书、思考

培养学生阅读、提炼要点能力。

教师提问:人民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合理调整的政策。也许有些同学要问:新中国成立后,既然人民已经当家作主了,就应该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还要合理调整呢?

教师补充下列材料: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业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在整个工业(包括手工业)中所占的比例:按职工人数为18.3%,按总产值算为48.7%,固定资产则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17.8%。

教师提问:政府对私人工商业如何调整?

阅读思考回答:一是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发展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作用。三是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与官僚资本不同,民族资产阶级解放前就与中共合作反帝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后也有可能跟共产党继续合作,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主要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改变生产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它与官僚资本的不同。理解党和政府有区别、有步骤地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教师提问:党和政府在解放、提高农村和城市生产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回答:

在农村:在确认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在城市: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围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概述这些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思考回答: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有区别、有步骤地对待私人资本,注意政策和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分析原因:经济的极端落后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初步建立起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起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人民政府针对我国经济成份复杂的特点,实事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比较、概括,培养联系地看问题、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师提问: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可举其先进事例进行介绍)

看书回答──孟泰、耿长锁等。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立志成材、报效祖国,唤起同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PPT展示: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和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教师提问: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

观察思考: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对比新中国前后经济情况的变化,体现党的伟大和英明,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布置课后练习

检测学生知识学习和认识提高的效果

2、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你有机会参与政府决策,你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怎样的规划和设计?

考查学生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变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高一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和城市化》是研究城市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化现象、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本节教材主要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和出现问题及对策。

本节着力于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放眼全国,使各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一、二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来补充理论。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这部分教材主要有三层意思: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案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根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3、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名称和意义;4、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3月18日革命;5、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革命措施和历史意义。

一、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经过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确立了他们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这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之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在英国形成并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前,英国已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从1717年起,国王就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后来,国会取得了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只是一种“统而不治”的最高权力的象征。l8世纪初,代表新贵族、金融家和城市商人的辉格党占有了优势,并连续执政半个世纪之久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无论英国上层还是中下层商人及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而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

(2)经济条件:可能性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英国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欧洲“七年战争”,英国的海上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下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和海运业迅速发展。1750年的出口额是1600年的6.3倍。18世纪,英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奴隶贸易国。英国对爱尔兰、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等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使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国内。丰富的资本成为英国得以进行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

·殖民扩张为英国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圈地运动盛行。成千上万的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劳动者。被圈起的土地建起了资本主义农场。英国农村土地关系,生产技术和经济结构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农产品,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成为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二。

·发达的手工业为英国准备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成为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三。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对微积分学说的建立;吉尔伯特对近代磁学与电学的重大贡献;波义耳定律的发现;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文化知识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工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工人技术走向而纯熟,从而使工业革命具备了生产技术条件

(3)根本原因:必要性

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了。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由于手工技术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工业革命时代到来了。

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1、概况: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大发明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

(2)含义: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所谓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3)组织形式:工厂取代工场

变化:工场——工厂;工场手工业——机器大生产;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4)开始于棉纺织业的原因

这一过程首先从棉纺织工业开始。这是因为棉纺织工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比较少(如棉纺织业没有成立行会组织),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另外,当时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

(4)过程:

领域

发明者

发明

备注

纺织领域

凯伊

飞梭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领域

瓦特

改良型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领域

富尔顿(美国)

汽船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在棉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中,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其中最突出的发明分别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和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的水力织布机。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兴建起来了。纺织生产的机器化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1785年,瓦特改进和制成新的蒸汽机,将其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促使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的使用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时间

特征

原因

法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

相对较慢

中小企业分散,新技术推广困难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缺少劳动力和市场

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美国

同上

较快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破坏

移民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经验

德国

19世纪早期

有所发展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工业革命进展

俄、日

19世纪中期

起步晚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传播路线:英国——欧洲大陆——北美——世界

2、概况:

(1)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法国原来的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扫清了道路。另外,法国是英国的近邻,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所以,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

·法国工业革命的概况

1815年拿破仑帝国结束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渐恢复,法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19世纪20年代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三四十年代,重工业部门也开始采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30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40年代末,铁路总长近两千千米。50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的重心转向重工业。到60年代末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法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法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工业生产占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法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原因

但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而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意志。这是因为:

第一,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来说,法国对农民的土地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另外,由于法国在与英国争霸中的失败,丧失了原来的许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第二,法国大企业发展缓慢,而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法国传统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

第三,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这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第四,法国高利贷资本活跃,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了工业投资。

(2)美国工业革命。

·原因

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与法国基本同时。但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远比法国优越,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第二,美国远离欧洲强国,南北邻国都比较弱,东西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因此遭受战争破坏少,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

第三,美国通过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财富等手段,取得了发展工业的大量资金。

第四,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技术。

第五,美国的领土不断扩张。西部的不断开发,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原料。

·概况

基于上述原因,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北方的主要工业部门中都已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是这时美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够平衡,南方仍盛行种植园奴隶制。美国内战结束以后,南方工业兴起,农业也进行了改造,工业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概况

德意志由于长期分裂混战,使得它的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才开始工业革命。在莱茵河畔兴起了科隆、爱北斐特、巴门等工业城市,萨克森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普鲁士所辖的西里西亚以生产亚麻布而著名。1848年革命以后,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许多地区开发矿山,建设工厂,修筑铁路。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据主要地位。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从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洛林富矿区和50亿法郎赔款,这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4)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从西欧扩展到东欧。40年代起,俄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采用机器,建立工厂。到80年代末,工厂制度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高潮。

3、工业革命扩展的特点

扩展的地区起初主要在西欧和北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国家和美国都已从纺织部门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早期,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才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各国工业革命受其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2、工业革命的实质:是近代工业化第一个浪潮,是欧美各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最初阶段。

3、影响:

(1)经济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壮大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手工工场时代,与手工工场并立的是行会手工业作坊。工厂制度建立之后,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逐渐被挤垮。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2)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逐步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思想上: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亚当斯密《国富论》)

(4)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英国资产阶级虽然在英国封建社会晚期已经出现,但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是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这样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5)对东西方关系:

·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拓展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在这双重影响中,前者应是本质的内容,是主要的,而后者的“客观”影响,应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

(6)对社会生活: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应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并不完全开始于工业革命。);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方式

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另外前提和保证。英国之所以能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就在这于这两国都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巩固的资产阶级专政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后完善。由此可以看到: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

2、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同工业革命前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区别:

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产阶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前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使原来占主要地位的土地贵族大商人金融贵族退居次要的地位。同时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近代无产阶级也成为一个稳定的阶级。他们于手工工场的工人不同,手工工场一般规模较小,在手工工场劳动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在家庭中完成,劳动者一般都具有一些工具或者、小块的土地,工厂的工人则完全脱离了土地,也完全脱离了生产工具,一无所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39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