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统计与概率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统计与概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小学数学中,新增加的统计与概率内容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展开,教师又具备多少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相关教材、培训等如何完善,都值得深入研究。我们以四年级一项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为例作了课堂观察和研究分析,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教学内容如下:

例1:足球比赛前,裁判员通常用掷一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开球的一方,这样做公平吗?

例2:口袋里有四个号球,上面分别标有1,2,3,4。甲、乙两人各摸一次。甲先摸,摸出一个号球,记下号数,放回口袋中,乙再摸。谁摸出的数大谁胜。游戏公平吗?

课堂活动:小明、小丽被同学们推选为组长,得票数相同,谁担任组长呢?班长决定做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写有正字。由小明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正字的纸团就担任正组长。这个办法公平吗?

分析该设计的意图可能是:因为已经学习了用分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例1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双方获得开球权的可能性都是1/2,从而知道游戏公平的意思是获胜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例2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课堂活动是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性。

该内容由某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一所小学的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其中,李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13年,原始学历大专;张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4年,原始学历本科。两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该校都属于中等偏上。我们对教学过程做了笔录和录音,课后对老师和学生作了访谈,为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我们又在大三学生中作了调查与测试。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教师如何理解活动性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意义

1.张老师对例2的教学:缺乏活动性。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读例2,让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然后讨论得到游戏公平的结论。

师:谁来解释一下游戏是如何进行的。

生1:按照题目来解释。

师:在记下号数,放回口袋中,乙再摸下面画上横线,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2:甲摸完后,乙摸的时候,袋子中仍然是这4个球。

师:也就是说,甲摸完后,乙仍然可以摸到这4个球中的任何一个。那么我要问,甲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乙呢?

生3、4、5:甲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都是1/4,乙也是。

师:谈谈你的想法。

生6:不管谁先摸,摸到1、2、3、4号球的可能性都是1/4。

师: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师: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生7:我认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摸到每一个球的机会一样,胜的机会不一定一样。

师:我们课下单独讨论这个问题。

的确,因为甲摸球后又放回,因而甲、乙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然而,例2的问题是胜的公平性,而不是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胜的公平性和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并不必然地是一回事。当然,就本例而言,由于摸球后又放回,游戏是公平的。然而,我们还知道,对许多游戏而言,比如抓阄儿,即便不放回,先抓还是后抓,胜的可能性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放回是能够说明公平性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从而,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解释游戏的公平性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教师本人对该问题的理解(见下文)。

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胜的公平性的理由说不清楚,也无需说清楚,就应该让学生动手试验,通过活动和试验来感受与验证游戏的公平性。小学生的认识活动往往要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只让学生在大脑中思考,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而出现错误①。

2.李老师对例2的教学:有了活动性,但缺乏对活动本质的理解。

李老师注意到了例2的教学应该具有活动性,其教学设计是: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做试验,然后再得到游戏的公平性。

师:请同学们先读例2,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不公平。

师:我们需要验证一下。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来试验一下。

三组同学分别到台上做试验。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摸球的先后顺序并不能影响到输赢。台上的同学忙着做试验,台下的同学喊声震天,支持各自的一方。试验结果是:

第一组:甲胜3次,乙胜1次,平1次。第二组:甲胜3次,乙胜1次,平1次。第三组:甲胜2次,乙胜2次,平1次。

师:比较以上三组结果,请大家回答,先摸就一定胜吗?后摸就一定输吗?

生(集体):不一定。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生8:不公平。因为甲一共胜了8次,胜的可能性是8/15,乙胜的可能性是4/15。

生9:不公平。因为甲先摸到1(号球)的话,乙有4种可能,乙胜的机会大。

师:认为公平的同学能否从数学上来说明你的观点。甲摸到1号球的可能性是

生(集体):1/4。

师:甲摸到2号、3号、4号球的可能性呢?乙呢?

生(集体):都是1/4。

师: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

师: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摸球,注意到了教学的活动性。遗憾的是,分组试验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游戏的公平性。于是,李老师转而求助理论上的解释,同张老师一样,也用摸到每一个号球的公平性来说明胜的公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试验上。当重复试验进行较多次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②。也就是说,频率的稳定状态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体现出来的,试验的次数要尽可能多,否则,就不可能看到这个稳定的状态,也不可能抓住活动的本质(学生8的错误源于此)。因而,要设计尽可能多的试验,比如,可以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试验,然后把试验的结果汇总起来。

李老师也忽视了学生提出的不公平的意见。在李老师看来,通过对公平性的解释,已经说明了不公平的错误。

两位老师从理论上所作的解释都存在问题。

3.张老师对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而开放程度失恰。

对于本节课的课堂活动选组长,如果理解为小明取到了正字就由小明当正组长;小明取不到正字,小丽不要取了,就由小丽当正组长,那么,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小明当正组长的可能性是1/4,而小丽当正组长的可能性是3/4,所以这个办法不公平(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张老师也是这样讲解的)。

然而,该题目并没有说,小明取完后,小丽取还是不取,因而,本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在得到课堂活动提供的办法不公平这样的结论后,张老师话锋一转:

师:怎样设计这个游戏才公平呢?

生10:小明取完后,不放回,由小丽来取。

师:这样公平吗?

生11:不公平。如果小明取到正字的话,小丽就没有机会了(同例2中生9的情形)。

生12:不公平,因为小明取完纸团后不放回。(例2的负面影响在此处显现出来,在学生看来,放回是保证游戏公平的必要条件。)

生13:生11说的不对。如果小明取不到正字的话,小丽取到的机会不就大了吗?

师:你认为公平吗?

生13:说不准,可能公平吧。

师:我们来看一看。小明取到正字的可能性是1/4,剩下的可能性是3/4。小丽在剩下的3/4机会中,再从3个纸团中取一个,于是,小丽取到正字的可能性是3/4的1/3。(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只是简单地认识了一下分数,所以,教师费了很大精力来说明3/4的1/3是1/4。)游戏公平吗?

生(集体):公平;不公平。

学生10所设计的游戏规则的确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但是,要从理论上说清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张老师试图说明这个道理,可由于张老师所用的知识具有超前性,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能将其纳入,因而,老师辛辛苦苦做的解释,学生并不能理解和接受。我们课后访谈了5位学生,其中4位仍然不能确定以上游戏的公平性。学生13认为是公平的,理由却是老师说公平。

问题出在学生10设计的这个方案复杂性和开放性较大。既然不能从理论上说清楚,那就应该让学生动手试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小明、小丽胜的可能性是均等的。比如,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试验一下。因而,对于开放性问题,并不是越开放越好,教师要适当把握开放的程度,以避免拔高学习的难度。

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的活动性没有把握好;另一方面,我们推测是由于教师对这些活动涉及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我们想通过课后访谈来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

编辑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概率与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概率与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数学下册《概率与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知识点

1、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要看代表双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平;否则,游戏规则就不公平。

2、用转盘设计对双方公平的游戏规则步骤:

①把转盘平均分成双数份,把其中的一半份数涂一种颜色,把另一半份数涂别一种颜色。

②确定甲、乙双方各由哪种颜色代表。

③转动转盘,转到哪种颜色的区域,则哪种颜色所代表的一方获胜。

练习题

1.统计图有()、()、()。

2.为了能清楚地表示某地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比较合适。

3.盒子里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蓝球共20个,如果任意摸一个球,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则蓝球至少要有()个。

4.一个小正方体木块,6个面分别写上数字1、2、3、4、5、6,随意抛一下,落在地上后,“2”朝上的可能性是(),要使“2”朝上的可能性是1/2,要在()个面上写“2”。

参考答案

1.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为了能清楚地表示某地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3.盒子里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蓝球共20个,如果任意摸一个球,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则蓝球至少要有(11)个。

4.一个小正方体木块,6个面分别写上数字1、2、3、4、5、6,随意抛一下,落在地上后,“2”朝上的可能性是(1/6),要使“2”朝上的可能性是1/2,要在(3)个面上写“2”。

统计与可能性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与可能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巡视发挥作用,不慌不忙处理偶然性

第二小组摸球时,我巡视过他们一组的情况,虽然觉得数据奇怪,但没有给予指导,继续让他们进行实验。蒋校提出教师巡视就是为了发现特殊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努力寻找有利于这堂课教学的数据资料。在发现第二组数据异样时,可以引导他们多进行一次实验,挑选比较合理的数据汇报。

集体交流摸球情况时,发现这组比较特殊的情况时,我居然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当然是比较温柔的)第二小组有没有偷看?其实这种偶然性绝对是存在的,但当时由于没有充分预设,我明显感到自己有点慌了,于是请学生暂时忽略这组数据。蒋校说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慌,为什么要忽略,应该要解释,不然学生不清楚,忽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偶然现象。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要求摸20次球,现在想来如果摸40次,数据之间的差异也许会小一些。

2、巧用错误资源

猜球环节,看到我第一个摸出绿球时,有学生说是1号袋,而且非常肯定,我很着急,我希望他们说的是一定不是3号袋。因此我着急地把他们引到我的思路上来。蒋校说,其实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如果是学生说,那效果比教师说要好。这里学生出现了错误,有学生举手在反对,那就让学生说,让他们去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把这个问题越辩越明。

反思这个环节,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因为我对学生还不是非常信任,我担心他们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发现错误后,我急于纠正,却忽视了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会犯错,但也会纠错,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了犯错反思纠错的过程,他们的课堂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才是完整的。

3、由表象到抽象,给学生制造阶梯

蒋校建议练习题的第二题连线题可以不用,换一个超市里的转盘图片,根据图片请学生说明转到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或者小,这样给学生一个表象,学生在设计最后一题思考题时,就不会无从下笔了。由表象到抽象,给学生制造阶梯,思维才能层层深入。否则直接让学生设计转盘,对他们来说显得很难,因为他们还不理解扇形是什么意思。只有几位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才能画出扇形。如果给学生提供圆形纸片,把圆形纸片当做转盘,在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代表奖品的各个区域,再进行展示,那效果就更好了。

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82-83页,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性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张自己的名片,想看看吗?

师:从名片中你了解了些什么?

师:那你想不想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呢?

(师找两名学生,一个属羊的男生,一个属猴的女生。)

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好!有的同学属羊,有的同学属猴。现在拿出你们的名片,小组合作,统计你们组数羊和数猴的人数,完成表1。

师:表1填完的小组,组长把你们组的名片收起来。都完成了吗?现在从一组开

始,由小组长来汇报一下各组的属相情况。(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幕输入)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除了属羊的就是属猴的。那,如果我从一组的名片中,任意摸一张,你们猜一猜,是摸到属羊的还是摸到属猴的?(找几生说)

师:哎,我最容易摸到属什么的?(生答)

师:也就是说,我摸到属()的可能性大。(师板书课题:可能性)

师:如果让你,从你们组的名片中,任意摸一张,大家猜一猜,你摸到属什么的

可能性大?摸到属什么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请把你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中说猜想)

师:谁来把你们组的猜想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说猜想)

师: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属羊的多,所以可能性大;因为属猴的少,

所以可能性小。)(找三组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板书:猜测)

师: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验证一下?(板书:验证)

(学生说办法:摸一摸)

师:摸一次行不行?那我们就多摸几次。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摸名片的游戏,好不好?(好!)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大屏幕出示游戏规则)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游戏规则。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

游戏规则

(1)每人每次任意摸出一张名片,由记录员记录后再放回。

(2)每摸完一次后组长都要把名片打乱顺序,然后再继续。(强调:记录员记数,组长打乱顺序,节省时间。)

(3)每人连续摸3次,摸完后换下一位同学继续摸。

(4)各组完成后把表2的内容填写完整,准备汇报。

师:同学们,要想顺利的做这个游戏,必须注意:每次摸完后,要把名片放回去,组长打乱顺序以后再摸,每人摸3次,然后再换人,记录员一定要做好记录。

师:大家知道游戏怎么玩了吗?好,现在游戏开始!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指导的过程中找1组偶然性的情况)

师:都完成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摸名片的情况。

(学生汇报,教师输入)边汇报边问: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汇报过程中指表1和表2中相应的数据。)

师:同学们来看,是这样吗?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个小组汇报后)

师:这个结论大家同意吗?那问号还需要吗?(不需要,师擦掉?)

(6个小组都要汇报,出现结论不一样的组最后汇报。)

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大家来看,他们小组属什么的多?但是摸到属()的次数却少。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师指板书)数量多的情况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的情况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小。但是,事情的发生是有偶然性的,这个小组的情况偶然性。(板书:偶然性)

师:那,如果数量相等呢?(板书:相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怎样?(生答一样大,板书:一样大)

师:请六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出现不相等)

师: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呢?理论上讲,数量相等的情况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相等,只是很接近。大家来看,六组摸到数羊的()次,摸到数猴的()次,它们相差得很少,说明很接近。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就利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过这个实验。(大屏幕出示)大家看,这是他们的实验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

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猜测,又经过验证,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板书:结论)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经常用到。下面我们来一块说说我们的结论。(生读结论,师用三种不同颜色粉笔用箭头连接上面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发现,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呢。(大屏幕出示)

1、基础练习

师:大家看,有三只小猫也在做这样的游戏,他们在做什么游戏?你们能不能帮这三只小猫连一连?它们钓到哪种鱼的可能性大?(生思考)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答)大屏幕出示答案。

2、深化练习

师:课前我调查了咱们三十六名同学的业余爱好,并根据你们的名片,做出了这张统计表。谁来说一说这张表中的信息。生答:有()名同学喜欢(),有()名同学喜欢(),有()名同学喜欢(),有()名同学喜欢()。

如果我任意抽一张名片,抽到的可能是哪一种业余爱好?(生答)

抽到哪一种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的可能性最小?抽到哪两种的可能性一样大?(生答)

3、转盘游戏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你们见过转盘吗?想不想来做个转盘游戏呀?(想)来看游戏规则(大屏幕出示)

游戏规则

(1)全班男、女同学各为一队。

(2)请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作代表,分别转动转盘。

(3)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女同学得1分;指针停在绿色区域,男同学得1分;指针停在红色和绿色交界的边线上,不得分。

(4)每个同学转完后,将得分统计到黑板上,得分高的一队获胜。

师:同学们,做这个游戏的时候,需要注意:(边指边说)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女同学得1分,指针停在绿色区域,男同学得1分,指针停在红色和绿色交界的这4条线上,不得分。明白了吗?谁愿意上来当代表?

(做转盘游戏)

师:下面我宣布,女同学获胜。(男同学会认为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哦,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不公平。那你们觉得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

最后形成统一意见:红色、绿色各涂4份。

师:那好,老师送每个小组一个转盘,课后用你认为最公平的方式去设计转盘,然后男、女同学再来个大比拼,好不好?请小组长起立。(将转盘发给组长)

四、反思评价

内化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有收获呢?让生充分交流所感所悟。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第15题、第126第14题及12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可!
2、小姑娘扎了两条!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4、1、2、39、10。
5、1、3、5、15、17、19。
6、2、4、6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2)□□□□
(3)□□□□□□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统计与可能性(1)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三、复习“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

(一)集体讨论复习:

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

0

5

7

8

9

10

次数

1

2

4

1

1

1

(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

(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 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统计与猜测北师第三册教案


统计与猜测

教学内容生日、买书、抛硬币。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在统计活动中,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上简单的猜测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使学生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并能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生日1课时
第2课时买书1课时
第3课时抛硬币1课时

生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能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设置直观的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写出教材第91页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过过生日吧。你们喜欢
生日吗?讲一讲你们过生日的情况好吗?
2、出示生日幻灯片,从而导出新课。
3、承上启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是
在什么季节?

二、生日。
1、讲解:要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就要进行调查,这就是统计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三、四、五月是春季,请春季出生的同学举手。
3、依此类推调查夏季、秋季、冬季。
4、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别的调查方法吗?
5、请问同学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呢?
6、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把表示的数据的直条格子涂上颜色。
7、要求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三、说一说。
1、讲解:为了解决问题而去统计,统计是必要的。
2、引导提问:统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上图涂
的方格,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
3、根据上图涂的方格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试着根据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调查你家今年电话
费支出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体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与猜测的过程。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把调查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的调查结果涂在格子里。

统计


《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境化。李医生要了解咱们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应该怎样的告诉他,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统计图表的学习。这样的情境,一是能够很好的体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科角度看),二是能够很好的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角度看)。

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清,学生没能做出明确的答复。

今后我要针对我今天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统计与可能性(2)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六、补充练习

统计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九单元:统计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统计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中注意选取学生生活中的题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统计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例1──收集整理已定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例2──收集整理随机出现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题材与例1相联系;展示了不同的数据记录方法;统计图与统计表对照出现。

教学措施:

1.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2.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二)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P96、97、98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信息?
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
生:举手自由口答。
(小汽车有12辆,面包车有8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
(电脑显示)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知道大客车多少辆?你会计算吗?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哪种车最多?(小汽车)
哪种车最少?(大客车)
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
[8+4=12(辆)]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生活应用
1.电脑出示97页2题
请你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
(1)同桌观察理解
看图,你知道各种天气分别是多少天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用画“正”字的方法)
(2)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表示。(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这个月什么天气最多?(晴天)
阴天比雪天多几天?(2天)
这个月有多少天?(30天)
4.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四、全课总结
师:1、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2、统计图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不但可以表示1个单位,还可以表示几个单位?

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个信息窗是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求法;第二个信息窗是学习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平均数。本单元的学习是今后继续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信息窗一知识点:较复杂的平均数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平均数的巩固和拓展,所以可先放给学生,然后作必要的引导即可。信息窗2知识点:复式统计表和分段复式统计。教学时,教师可续接第1个信息窗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导入,直接提供两个球队队员的纵跳高度数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入对复式统计和分段统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教师提问:

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2、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 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 ? 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 9 岁,乙组平均每人 11 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

(2)小燕子用 8 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前 2 天每天读 26 页,后 6 天每天读 40 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教练在动脑筋分析两队身高的情境。手边的资料提供了红、蓝两队队员的身高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的问题,引入对较复杂平均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做这方面的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学生读题

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1) 400+450+400+350+350+350+150=2450(人)24507=350(人)

(2) 4002+3503+450+150=2450(人)24507=350(人)

发现第2种算法占绝大多数。

谈一谈这样算有什么优势。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课本100页第二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1)20000+150002+90006+500011=159000(元)

159000(1+2+6+11)=7950(元)

(2)(20000+15000+9000+5000)4=12250(元)

重点研究第2种算法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总奖金数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 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 5 千克。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 ( 较多 ) 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 ( 少一些 ) 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 4 千克,水果糖 1 千克。

(2)买巧克力 3 千克,水果糖 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430+120) (1+4)

(2)(430+20)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二种对的。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巧克力是 4 千克,水果搪是 1千克,加起来是 5 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 5 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 5 ,不能除以 2 。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四下:《小篮球队 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

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基础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课本100页自主练习1)

师: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课本100页第二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总奖金数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联系生活,提升练习

1. 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 5 千克。

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 ( 较多 )

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 ( 少一些 )

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 4 千克,水果糖 1 千克。

(2)买巧克力 3 千克,水果糖 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430+120) (1+4)

(2)(430+20)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二种对的。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巧克力是 4 千克,水果搪是 1千克,加起来是 5 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 5 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 5 ,不能除以 2 。

5、算一算。(求第2种情况)

三、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统计与概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