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哪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

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吗?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m.JAb88.CoM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3.指名演示过程(师板演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用凑十法的小组,到前面演示。

4.小结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但是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5.比较8加几和9加几的异同。

(四)尝试独立学习

1.生独立完成P103页例2。

现在请同学把书翻到103页,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例2,把得数写到书上。

2.汇报计算方法。

3.小结。

鼓励用多种方法来计算。

(五)总结算法,发散思维

1.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有八只蜜蜂,又飞来九只蜜蜂)

在公园的花丛中,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它们把蜜蜂都引来了,你们看,又来一群,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吗?

2.列式

谁能列式解答?(生说,师板书)

3.自学

这道题中的同学,想出了3种方法解答,可是他们没有完成,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4.交流

把你喜欢的算法,说给你同桌听。

5.指名汇报(师课件演示)

6.小结。

我们在计算8加几时,可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和8凑成10再计算,也可以把8拆分与另一个加数组成10再计算,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9+8=17,8+9=17等多种方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好,就用哪一种做题。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创设数学迷宫情境

师:我们下一个观光地点是天赐湖,想到天赐湖要走过一座数学迷宫,想走出迷宫就必须解答这里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有信心走出迷宫吗?师讲解走迷宫的方法。(课件出示题目)

1.P104做一做第2题

2.P104做一做第1题

3.P104做一做第3题

(二)创设游天赐湖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顺利走出了迷宫,来到了美丽的天赐湖,你看见了什么?这些小动物在欢迎我们呢,他们看见同学们来了,非常高兴,这一高兴不要紧,他们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

连线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画龙点睛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学会了什么?那么8、7、6加几是怎么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开和8、7、6凑成10,然后再计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啊!

编辑推荐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打好基础。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2时,先利用学生计算8+5的基础,让学生思考怎样把8凑成10,算出8+4的得数。之后,让学生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用“凑十法”

计算7加几、6加几作准备。然后,让学生思考,推出用“凑十法”计算7+6、6+5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以加深学生对7加几、6加几计算方法的认识。

3、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学生完成计算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注意请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如果没有出现交换加数的方法,要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一步启发:“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的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8=17,算出

8+9=17。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推想出得数,蕴含有简单的推想过程。如计算8+9:因为9+8=17,所以8+9=17。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学生回答后选择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复习已有知识,揭示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实质,并利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知道新知识的学习。]

二、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主题图)

(2)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该怎样列式呢?生汇报并交流。教师板书8+5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到公园玩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8+4行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而这些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归纳得出来的各种方法,同时教师强调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⑤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8加几,怎么算?(生小结)那么如果是7加几、6加几同学们会算吗?

(2)自主探究7、6加几

①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简单介绍。)

②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学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分类)

③学生自由算一算自己要花多少钱?(由学生说算法,班内交流)

④学生看板书小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算法。

⑤出示“凑十歌”,学生自读、互读、齐读、背诵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结: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做一做: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对号上车(连线)

3、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活泼、积极、好胜的个性特点,把游戏贯穿在课堂中,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算法把8、7加几这些算式能算得又对又快。由于题目没有什么难度,课堂上学生都很兴奋,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二、新授:
1、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
2、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
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
通过此题是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
3、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12颗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
(一)教师指导操作:
1.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数字是几不限制)
2.教师列出算式,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例:先把8凑十,8凑十需要2,把6分成2和4,8与2凑十,10加4得14)
注:前三道题教学方法同上。(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摘数字星星。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同上)
3.找另一个学生到前边判断上一个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画上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算出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做的?(8+4,7+9,6+7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加法,同学们可真够棒的,只用了一节课就学会了还几页书上的知识。我们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凑十呀?(好算)
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级教学设计


《876加几》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趣引入,课前口算。

1.师:看谁能先到公园的门口呢?(口算9加几)

2.看看公园门口发生了什么呢,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公园门口一共有多少人?)

就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1.引发思考,小组合作。

8加几(教学例2)。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用学具摆一摆。比比那组的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数的接数法凑十法

引导说出凑十法较简便)

指名生上台演示凑十法的过程。

教师演示凑十的过程。

3.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得出7、6加几。(做一做91页第一题。自己先在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生说师板书过程。同时板书出课题8、7、6加几。)

(生唱十的朋友歌整理课堂)

三、趣味游戏,巩固练习。

1)解决了公园门口的这个问题,那我们就继续前行逛公园,我们的第一站是动物园。(课件设置基础习题—显示凑十的过程)

2)我们的第二站是植物园,“好大的苹果呀,如果答对题了,你就可以摘下一个来,你就可以得到一颗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

3)我们的最后一站是通过城堡出公园(设置带括号的习题,作为习题的拓展)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8、7、6加几

8+5=13

7+4=11

6+5=11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演示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两种颜色的吸铁石小棒。

学生:2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

9+5=9+2=9+7=

9+4=9+6=9+8=

同学们算的真棒,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

(二)探究新知:

1.ppt展示主题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跑道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5个同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3)怎么列式呢?-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

(8+5=13)

2.自主探索

你们能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8+5=?

(1)在桌子的左边摆8根小棒;

(2)在右边摆5根小棒;

(3)你们能移动小棒快速算出8+5=?

(4)我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边说方法边摆,其他人小手放平。

汇报:

(1)从8开始数,接着数9.10.11.12.13.

(2)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十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师板书:8+5=13的凑十步骤和圈小棒的方法.

师圈完,让学生在书上圈.

(3)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13根。

师板书:5+8=13的凑十方法和圈小棒的方法。

(4)比较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好.因为这种算法很简单,把少的一部分分成了2根和3根,拿2根和8根凑成了10根,10+3=13.

第三种方法也可以,但是从8根中拿出5根去和另一边的5根凑成10根,麻烦了一点,所以我们经常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1)出示8+4

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

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师板书)

师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

(2)出示7+6

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生口述算法(师板书)

指名提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把7分成3和4?

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强化凑十法。

(3)出示6+5

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考过程。(师板书)

点名回答:为什么把6分成1和5?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4)总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凑十法就是“拆小数,凑大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做一做。

提问:为什么要在右边圈三个呢?(为了和右边的7个凑成10个)

2.做一做第二题

通过对比突出凑十的方法。

3.第三题:完成后找规律。

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按照“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发现、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

1、引导自主探索、较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因此在教学例题8+5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同桌交流算法,比比谁想的算法最多、最有新意等探索活动。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我首先说:“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计算的方法也得到了优化。

2、紧密联系生活、力图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围绕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我把枯燥的例题溶于生活情境中,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去人民公园的情境。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这种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学习。这样既联系生活又激起学生高度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提高了。并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特别是学生上了20多分钟后,已经觉得有点累了,特别是对一年级小朋友们来说,注意力很难集中,枯燥的计算已经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这时我在每道练习题中安排了一个福娃,这些新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综合练习中有一道帮小蝌蚪找妈妈,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这些练习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唯一到开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

4、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教学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时,我让学生四人合作,引导探究。计算7+6、6+5都采用合作方式。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信息的沟通又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协作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3个小木棒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4+105+10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5+3+7=

8+4+2=6+5+4=

3+2+8=5+6+5=

7+1+3=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生1:1、2、3……12、13依次数。

生2:从9数到13。

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木棒”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看一看(课件微课)

(3)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4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12+3)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9+1+5=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课前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 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反思: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9页至90页。

教学要求:

1、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课件,借‘’爸爸和妈妈‘’买的饮料,揭示课题-----有几瓶饮料。

2、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爸爸买的饮料比妈妈买的饮料少?

生2:妈妈买的饮料比爸爸买的饮料多?

生3: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算法:

(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0,得数就少1。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4、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怎样列式?生说,教师板书9+3,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教师知道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3=12

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

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

二、试一试:

9+5= 7+9=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互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只要写得合理都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找朋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很多的方法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4课时 8、7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学生准备每人2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的情境图。

(1)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

(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

(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帮助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摆、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摆法。

(1)两边合起来数一数是15根。 1.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从图上你了解了哪

(2)左边的8根与右边的7根中的2根先合起来是10根,再和右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3)右边的7根和左边8根中的3根合起来是10根,再把左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这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四、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15

7+9=16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凑十法“,有了学习9加几的计算基础,8、7加几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只做了适当的引导与对比,学生就能把知识迁移过来了。

本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8和7两个数字相近,学生可能会不理解应该拆分哪个数字,这时候就要让学生体会计算小数加大数,用想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课题:9加几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苹果(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红苹果,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青苹果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苹果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拿出苹果的图片摆一摆来帮助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9+4=13

/

13

10

(4)介绍:把9和1凑成10,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凑十法”。

(5)完整地说说9+4的计算过程。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3、小结

看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揭示课题。这些算式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结9加几的算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再放1块,就是10块”,为什么这样放?9加6怎么算?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题目,在心里默算,边算边想怎样算比较快。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怎样算9+2的?

小结:上面一题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在计算9+几时,可以想9+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把算式打乱,让学生口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