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京的春节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与兴趣。

2.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热爱春节文化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体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1.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体会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与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有关春节的常识。

同学们,我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与兴旺。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可是,你们了解有关春节的常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春节常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指我国农历年一年的岁首正月初一,农历年也叫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不但是汉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具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老师过渡:听了录音,大家简要了解了有关春节的常识。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简介作者。(播放录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既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老舍先生的著作非常多,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了新社会,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 年,老舍先生去世。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投影图片)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书,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北京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提取相关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甲: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北京的春节大概有多长时间?

学生乙:课文在第1自然段中写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之后是春节的准备,直到**,在最后一段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很长,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3)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都写了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丙: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准备过年,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大人准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小年要大扫除,把吃的备充足。

学生丁: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店铺开张,还可以逛天桥和听戏;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4)根据习俗概述,你认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戊: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5)根据习俗概述,你认为课文应该怎么来分段呢?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六段,也可以分成三段。

分六段见前面课文详解。分三段如下。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的情形。

第二段(第7~12自然段):写除夕、正月初一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段(第13自然段):写春节的结束。

板书:开始**结束

(6)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小结:作者描写了老北京的春节隆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的思想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体现出老北京的春节独具特色、情趣盎然、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老师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热闹、开心,大街小巷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一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甲: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使得过年格外热闹。

学生乙:年的味道是饭香食美的味道。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麦芽糖、江米糖;二十三后,把食物都要准备充足;除夕时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大家吃元宵。食物可谓是既充足又丰盛啊!这是人们在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 人们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学生丙: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孩子们可以买喜欢的玩意儿,正月初一人们可以逛庙会,看节目,逛天桥,还能听戏,元宵节的灯会更是有声有色。

老师小结:在整个春节的一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从吃到穿,从情到景,期盼、祝愿,处处流露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无不体现出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展示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4.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走近除夕。

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你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学生甲: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老师小结: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人们都在欢天喜地庆祝除夕,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要把它表现出来。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元宵节到了。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近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老师过渡: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种气氛?

学生乙: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学生丙: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节灯市,都会看到什么?

学生丁:如果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我将会看见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老北京是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5.研读全文,充分感受。(出示研读提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6.结束语。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朴实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优美画卷,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北京春节独具特色、情趣盎然、魅力十足的年文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那么,这么优秀的文章,作者是如何写的呢?下节课我们要仔细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并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小编推荐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多音字;通过讲授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

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腊八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

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4.感受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丰厚博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

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感北京春节的氛围

1.事先板书课题,说说感受,读出不同的读法。了解春节北京。

2.提示本文作者。

3.过渡:老舍是一个老北京,这么一个老北京写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城市的传统节日,又会透出

怎样的京味儿和年味儿呢?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

4.这篇课文的用词很有特色。归类出示字词,指导学生读好。

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

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通过读文中句子,了解杂拌儿。)

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

5.请学生说说北京的春节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1.过渡:老舍是怎样写出北京春节的这些特点来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完成这份表格。

既然是填表可要注意简洁,尽量用几个关键词来表示。填好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核对一下。

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栏内容待学生填。)

时间

风俗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除夕

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正月十五

挂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残灯末庙,春节结束

2.交流小结,北京的春节何时始,何时终。随机理解腊月正月。了解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三、感受北京春节的年味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透过这么一个表格看到了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印象。老舍选取了春节一个多月中的其中六天来写,如果让你选其中的一天去经历一番,你喜欢哪天呢?

预设:除夕

元宵(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随机重点教学除夕与元宵两天。)

(1)除夕:

1)师:除夕一到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就到了!请生自读。

2)说说读着这段文字,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逐步感受完段落中的每一句)

师: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异常简炼,高度概括,却一下子把除夕的热闹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指名读。

齐读。

3)师:老舍的语言虽然概括,却又是如此的丰富,既写出了人们的繁忙喜庆,又写出了满城的鞭炮不绝,还写出满街的红火绚丽,写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齐读。

4)师:不光如此,同学们再来看: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可以看到那是家家的热闹。我们再读下去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如果我们也用刚才一样的叠词来说的话,那是怎样的热闹呢?(概括出人人处处时时户户)

5)师:怪不得老舍谈起除夕,一开口便说除夕真热闹。

齐读出热闹。

(2)引述正月初一:

1)引读这一部分,说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有什么不同。理解截然不同。

2)体会初一的早上为什么如此安静?

预设:因为除夕实在太热闹了。

为了下午能继续热闹。

3)引读下午的情景。

(3)正月十五:

1)写元宵节的内容有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清楚元宵节的情景的。

2)请学生读读两处写灯的地方。说说我们眼前一下子展现出了怎样的情形?出示画面,指导学生读好两个部分。

3)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正月十五怎样?引读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4)思考老舍写正月十五的花灯,仅仅是在写灯吗?

体会人多、热闹。

5)师引读: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大家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语连天,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师:在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是,是,也是,这是老舍眼中的北京的年味儿!

板书:年味儿

3.了解文章写作的详略

师: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却只选了这么六个特殊的日子;而在这六个日子中,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

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四、品味北京春节中的孩子

1.过渡:北京的春节不仅仅因为有了这些年味儿而美丽,更因为有了孩子而显得格外热闹。

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描写孩子的语句。

2.出示。齐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师:春节里,孩子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4.师:我想大家春节里也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来写一写,让我们大家都来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时间五分钟。交流。

五、比较不同人眼中的春节

1.师:春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上总洋溢着我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北京更是如此。孩子们欢喜,老舍也欢喜!这同样是老舍眼中的年味儿!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请生自读阅读链接材料,体会与《北京的春节》的不同处。

2.交流:

(1)梁实秋《过年》

1)体会他的并不特别喜欢。

2)体会他的其实挺喜欢。

3)了解明贬实褒的写法。

(2)斯妤《除夕》

1)老舍抓大场面,斯妤则写一个家庭。

请学生读读最喜欢的语句。

2)一个家庭都如此热闹,整个村子就更热闹了。

3)抓局部,反映整体的写法。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 B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京的春节》( B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北京的春节》课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此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的春节》 字意梳理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北京的春节》 教案2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

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认真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

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14北京的春节(新授课)


14北京的春节(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③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引路,读思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师:看万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几幅图片。板书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那位同学来说说你的问题?

生:色如翡翠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守岁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还有问题吗?

生:冰灯是什么?

生: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师:一会儿我们还要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守岁?

二、生字

师:相信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你们都认识了,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生字)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什么?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真了不起,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跟随鞭炮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课件: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

三、初识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对朗读中的错误随时纠正)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得同学也很认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很好。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怎样了?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热闹正月初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场面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我觉得除夕的晚上大家都做年菜,穿漂亮的衣服,还放鞭炮,所以很热闹。

生2:我给她补充一下。到处是酒肉的地香味,出门在外的人都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很热闹。(默许地点头)

生3: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a:

我觉得aaa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还读得太快乐,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他读成了鞭炮声日夜不绝,不好。我想读一读

生b:我觉得aaa读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c:他还读错了一个字

师:老师认为aaa读得挺流利的,可没读出热情。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热情?

生:我觉得出团圆饭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喜欢。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酒肉的香味飘出来的感情,因为过年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师:你会读了吗?就象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aaa

生: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有声有色得读课文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味,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举手,要求回答。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那么守岁你明白了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vcd片

春节晚会,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

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想说?

生1: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生2:除夕的晚上没有月亮,黑乎乎的,大年初一明月当空,人们可以出去。(学生小声议论,教师未做表示)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除夕在家里,大年初一都走出门,还有补充的吗?

生3:除夕的晚上哪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师: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男生推荐?

生:aaa

师:女生推荐?

生:bbb

师:你想读什么?(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初一。对男生:好,开始

生: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aaa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bbb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aaa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aaa读得很有感情,bbb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但是aaa要是把日夜不绝读成日夜不绝就更好了。

师:也就是说各有特色,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有特色的评价,好不好?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一学生读课文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生:讨论(教师下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ss你们小组吧)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孩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给hhh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刮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就是刮大风,老铺的灯笼会挂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师:老铺的灯会挂得很牢。即使有风也不要紧。元宵节除了灯还有什么?

生:还有月光

师: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冰灯龙灯)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生:(结合各种图片齐读图片下成语)

灯张灯结彩灯伙通明灯红酒绿

师: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读一下最后两段。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

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

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

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

生:就结束了

师:人们

生: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作业

1、写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

3、

4、

5、

生:一生读作业

师:下课

北京的春节 教案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的春节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

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

3.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

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

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

腊八

(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他的腊八节完了,大家还愿意阅读那一部分。)

除夕

、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热闹)对!

就让我们抓住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的活动来体会除夕的热闹。(人们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出示重点词语

接着让我们从味、色、音来体会。

味:酒肉的香味

色:各色的年画、红红的对联(出示重点词语)

音:鞭炮声不断

、小结:短短的一段话,就足以见到老舍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描写手法的细腻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读这段话。(放音乐)

3、正月初一

读一读该段内容看一看北京春节初一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活动是什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逛庙会、拜年、所有店铺关门--人们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作家写元宵节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突出了灯的什么特点呢?(找出相关联的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重点是一个又字)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积累好词好句

(这课中有很多好词好句,老师也积累了好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把他们读一下。)

(出示词句):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绝。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本课小结:

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作为纬线结构全文。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在内容上安排的详略得当,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上更是幽默风趣,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2、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作为素材,办一期以春节习俗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附:板书设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详略详详

农业展览会最热闹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详略

春节的又一高潮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

初一

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2、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4、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1、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把课文读通顺,3、提出自己的问题。

4、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二、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认识生字,3.理解词语,4.了解课文大意。

5.检查学习情况

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认识词语:规矩腊八蒜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毛驴恰好一盏灯预示吉祥

重点理解词语:吉祥忙碌翡翠日夜不绝截然不同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2.名3.认读词语。

4.开火车读课文,5.师生共议。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2.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3.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

5、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

三、课外延伸:

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

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要……还要……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语文活动:

一、“开卷有益”:《过年》

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

三、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北京的春节》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健康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69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